(三)李侗赠朱子《上蔡语录》抄本源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48
颗粒名称: (三)李侗赠朱子《上蔡语录》抄本源委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186-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在朱子初编《上蔡语录》后二年抄录一本赠予朱子,实际发生在1162年。李侗晚年因二子之请入江西铅山,获得江西或盗印朱子初编本,抄录一本赠送朱子。朱子编订《上蔡语录》主要出于自身兴趣和胡宪提供的材料基础,与李侗关系不大。
关键词: 朱子 语录 道学传承

内容

朱子编订《上蔡语录》作为生平第一项活动,主要是在胡宪的指导下,与李侗的关系不大,甚至由于对初编本不完全满意,未向李侗谈及此事。讨论《上蔡语录》与李侗的关系,可以客观地看待李侗在朱子早年思想扮演的角色。
  根据《延平答问》记载,在朱子初编《上蔡语录》后二年(1161年),李侗曾向朱子提供一种抄本《上蔡语录》。可是朱子既已亲自编得语录,延平为什么要抄录一本赠予朱子呢?其中源委有待考证。
  李侗在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年)八月七日书中云:“谢上蔡语极好玩味……今抄得一本矣。谨以奉内,恐亦好看也。”①可知李侗曾经抄录《上蔡语录》一本赠给朱子。此事因《延平答问》辛巳八月七日书时间记录之误,实际乃发生在壬午年(1162年)八月七日。其中曲折颇多,陈来先生认为:“按此辛巳八月书(绍兴三十一年),乃承壬午六月书(绍兴三十二年)。故二书之年必有误,疑辛巳八月书本为壬午八月书。”②将该信系年于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年)③,顾宏义先生也持同样观点。④
  束景南先生将此书分为五书,并认为有四书非作于辛巳。其中“(《上蔡语录》)今已钞得一本矣。谨以奉内,恐亦好看也”一段,束先生认为此札必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三月朱子编《上蔡语录》之前,否则李侗不必抄本奉内。①束先生并据此认为朱子编《上蔡语录》乃在李侗、胡宪二人共同指导之下,二人均曾向朱子提供版本。②束先生之说未免失之赘,盖有误。其实朱子编订《上蔡语录》与李侗无关。李侗晚年因二子之请,入江西铅山,由此获得江西或者盗印朱子初编《上蔡语录》,一读之下,对上蔡之学甚为赞叹,由此抄录一本赠送朱子。以下详考。
  据朱子撰《延平行状》记载:
  晚以二子试吏旁郡,更请迎养,先生不得已为一行。自建安如铅山,访外家兄弟于昭武,过其门弟子、故人于武夷潭溪之上,徜徉而归。③
  李侗长子李友直任铅山县尉,次子李信甫任建宁府建安县主簿,延平晚年因二子之请,曾至建宁、江西一行。那么李侗此行始于何时呢?
  据《延平答问》录辛巳五月二十六日书“某村居,一切如旧”,知五月底尚未起行。辛巳中元后一日书云“今此便速,不暇及之。谨俟凉爽,可以来访”,此信十分简短,应是路途中所作。因此,李侗七月中在从延平至建安的路途之中。又据《延平答问》辛巳(实壬午)八月七日书云“某归家,凡百只如旧……家人犹豫未归”④,由上可知,李侗晚年建安、江西之行始于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年)七月,至壬午(1162年)八月才回。
  其中朱子应李侗邀请,在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年)春至建安向李侗问学。⑤朱子此次问学近一月,此后李侗即往江西铅山长子处。李侗与朱子书信中,第一次谈及《上蔡语录》出现在壬午年(1162年)六月十一日书,其中有云“上蔡先生语,近看甚有力”①,推测是时李侗在江西铅山新得《上蔡语录》。按,《延平答问》中只有壬午(1162年)六月十一日、壬午(原误辛巳)八月九日二书数次谈及《上蔡语录》,李侗在信中所引用谢良佐语共5次,均出自今传本卷上(即原胡氏本《谢子雅言》上篇)。胡氏本此前属于胡氏家传,在朱子编人初订本之前,不太可能外传。朱子在乾道四年(1168年)所作《谢上蔡语录后记》云:
  顷年校定《上蔡语录》三篇,未及脱稿。而或者传去,遂锓木于赣上,愚意每恨焉。②
  由此可知,朱子对初编本其实尚未满意,还未定稿,未经同意就被人传刻于江西。从《延平答问》收录的书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壬午年以前,在延平与朱子的书信中从未谈及上蔡,这是又一旁证。既然朱子对自己初编尚不满意,自然不太可能向李侗汇报初编事情。结果,李侗却在江西铅山县长子处闲居时,偶然获得了或者在江西的盗刊本,所以延平特抄录一本赠与朱子。这就是李侗抄录本《上蔡语录》的始末。
  以上的分析显示,朱子编《上蔡语录》这项学术活动与李侗之间的联系不大,甚至初编完成后也未与李侗谈及。这次编订主要是出于朱子自身对忠恕问题的兴趣,还有胡宪所提供胡氏家传文献的材料基础。这也告诉我们,即使在同安归来以后,朱子在问学李侗之外,也保持着一定的学术独立性,并且也不能忽略胡宪在这一时期对朱子的影响。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
胡宪
相关人物
束景南
相关人物
李信甫
相关人物
李友直
相关人物
谢良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