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40
颗粒名称: 五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558-5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朱子学研究中心于1988年在武夷山成立,旨在促进朱子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该中心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和活动,并编辑出版了《朱子研究》等期刊和书籍。
关键词: 朱子学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 文化交流

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朱子学的故乡福建,特别是其闽北,大兴崇尚乡贤之风。1985年11月30日,在建阳考亭成立了以地方史志工作者为主体的闽北闽学研究会。该会从原先20余人很快发展到300余人,并在崇安、浦城、建瓯、光泽、南平、武夷山等地成立了分会,在闽北地区开展群众性的闽学、朱子学研究活动。随之又有福州闽学会、闽东闽学会、将乐杨时研究会等成立。他们编印《闽学通讯》,交流闽学研究信息。他们为迎接1987年12月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还特地编印《闽学研究》论文集,其中不少论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基于上述闽地以至国内外朱子学的兴盛形势,在1987年12月初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倡议成立专门的朱熹研究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国际会议之后,又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1988年6月23—26日在武夷山隆重举行。会议由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旅游局、尤溪县政府、闽北闽学研究会等联合发起,由地方行政领导机关——建阳地区行署主办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江西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上饶师专、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研究所、白鹿洞书院、福建省哲学学会、福建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福建省对外经济交流协会、福建日报社等为会议的支持单位。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12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会上,宣布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并进行学术讨论。会议收到42篇论文,有20多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大家一致以为,朱熹是与孔子并称的前后相继的两个中国思想文化的代表者,不管人们对他怎样评价,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对此,著名学者蔡尚思即兴之词“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是最好的说明。因此,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国学术文化界的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的论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朱熹与中国文化》一书。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既是国内闽学、朱子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和交流中心,又是与地区文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实体。《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章程》第3条、第4条曰:
  本中心的宗旨是:励志改革,反思传统,深入开展朱熹研究;立足武夷,面向世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力求使学术研究为当前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本中心的任务是:(1)广泛联络各地有志于朱熹研究的人士,深入开展朱熹、闽学(朱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伟大祖国文明的复兴。(2)积极加强各地朱熹研究社团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经常交流经验,互通信息,交换材料,增进友谊,共同进行地方史料的发掘整理。(3)举办若干服务性项目,为国内外从事朱熹研究的学者专家来武夷山和闽北各地进行学术研究考察提供方便。(4)吁请社会各界,为闽学故乡文化宝藏的开发和朱子遗址的修复提供各种支持和赞助。①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立足本地区,背靠全国,面向港台,走向世界,树立开
  拓精神和开放意识,以多渠道进行朱子学的学术文化建设和交流,使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真正成为祖国东南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文化基地。
  武夷山朱熹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搜集资料、促进遗址修复、加强海内外联谊、深入开展朱熹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1990年在武夷山名胜风景区建立了朱熹纪念馆,迄今为止已接待参观者达三四百多万人次。(2)举办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朱子学术研讨会,其中以1990、1997、2000年举办的三次纪念朱熹活动和国际学术会议最有影响。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结识了新朋友,增进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朱子后裔对闽北朱子故里的了解。(3)已编辑出版了《闽学研究丛书》8册和《朱子研究》(后改为《朱子文化》)数十期,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4)赞助大陆学者出版有关朱熹研究的专著5本,达160余万字。(5)十年来,筹集资金500多万元(主要是海外朱子后裔捐资),修复了武夷山(原崇安)朱子故居紫阳楼武夷精舍(即紫阳书院)、建阳考亭书院文公祠朱子墓等十多处遗址,为开辟以武夷山为中心的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做了基础性工作。(6)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及中外文化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俄国、荷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以及港澳台的一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朱氏宗亲组织建立了联系,提高了武夷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密切了与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交往,扩大了朱子学在世界的影响。
  该中心于1993年6月创办期刊《朱子研究》,至2006年初,出版50多期;原为省内刊,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并易名为《朱子文化》,于2006年3月出版创刊号(双月刊)。现今是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办、世界朱氏联合会协办,正副社长、主编为张建新、朱茂男、张品端、朱杰人、方彦寿。此外,还于1986年初创办内刊《闽学通讯》,至1997年,出版40多期。此是至为宝贵的地方朱子学文献。
  今后,该中心将继续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以修复起来的武夷精舍(紫阳书院)为朱熹研究中心的基地,创办朱子图书馆(含朱氏族谱展览馆),为海内外朱子学研究专家学者和朱子后裔提供资料咨询服务;继续筹集资金、进一步修复朱子文化遗迹,开辟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加强与海内外文化学术界的联系,扩大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的影响。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的领导机构,几年来在首届理事会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理事长为现任南平市党政书记市长更替,现任正副秘书长为张品端、方彦寿等,主持日常工作。①
  附录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理事会首届成员②
  总顾问:周谷城
  顾问:冯友兰 贺麟 张岱年 任继愈 匡亚明 陈荣捷(美籍)
  邓广铭 吴泽 杨向奎 刘述先(香港) 邱汉生 张岂之
  冯契 陈乐素 黄寿祺 王仲莘 丁日初 南江 邹永贤
  李联明 蔡厚示
  名誉理事长:蔡尚思 陈元晖 程序
  理事长:刘钦锐
  副理事长:刘树勋 朱兆祥 朱荣元(常务) 宫维祺(常务) 沈善洪
  张海鹏 陈正夫 张立文 高令印 陈其芳 杨青
  常务理事:林有旺 李烈 马照南 郭勋安 陈家生 江运福 杨继来
  黄金山 陈雪清 余盛作 郭风山 黄保万 蒋仁 杨金鑫
  理事:丁祯彦 王有为 王国轩 王炳如 孔繁 叶茂春 朱家溍
  朱瑞熙 孙言诚 孙平 刘鄂培 刘学沛 何乃川 李学语
  李才栋 萧冰 林文豪 汤志钧 杨慎初 步近智 郑德渠
  陈建才 洪波 俞兆鹏 陈志哲 张安奇(女) 姚公骞
  祝文善 陆霄峰 黄宣民 傅云龙 曾乐山 蒙培元 葛荣晋
  楼宇烈 潘富思 潘渭水 鲍元 蒋步荣 虞愚
  常年法律顾问:祝振宏 季人俊
  秘书长:杨青(兼)
  副秘书长:马照南 蒋仁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孔子
相关人物
蔡尚思
相关人物
孔丘
相关人物
张建新
相关人物
朱茂
相关人物
朱杰人
相关人物
方彦寿
相关人物
周谷城
相关人物
冯友兰
相关人物
贺麟
相关人物
张岱年
相关人物
任继愈
相关人物
匡亚明
相关人物
陈荣捷
相关人物
邓广铭
相关人物
吴泽
相关人物
杨向奎
相关人物
刘述先
相关人物
邱汉生
相关人物
张岂之
相关人物
冯契
相关人物
陈乐素
相关人物
黄寿祺
相关人物
王仲莘
相关人物
邹永贤
相关人物
李联明
相关人物
蔡厚示
相关人物
陈元晖
相关人物
刘钦
相关人物
刘树勋
相关人物
朱兆祥
相关人物
朱荣元
相关人物
宫维祺
相关人物
沈善洪
相关人物
张海鹏
相关人物
陈正夫
相关人物
张立文
相关人物
高令印
相关人物
陈其芳
相关人物
杨青
相关人物
林有旺
相关人物
李烈
相关人物
马照南
相关人物
郭勋安
相关人物
陈家生
相关人物
江运福
相关人物
杨继
相关人物
陈雪清
相关人物
余盛
相关人物
郭风山
相关人物
黄保
相关人物
蒋仁
相关人物
杨金鑫
相关人物
理事
相关人物
丁祯彦
相关人物
王有为
相关人物
王国轩
相关人物
王炳
相关人物
孔繁
相关人物
叶茂春
相关人物
朱家溍
相关人物
朱瑞熙
相关人物
孙言诚
相关人物
孙平
相关人物
刘鄂培
相关人物
刘学沛
相关人物
何乃川
相关人物
李学语
相关人物
李才栋
相关人物
萧冰
相关人物
林文豪
相关人物
汤志钧
相关人物
杨慎初
相关人物
步近智
相关人物
郑德渠
相关人物
陈建才
相关人物
洪波
相关人物
俞兆鹏
相关人物
陈志哲
相关人物
张安奇
相关人物
姚公骞
相关人物
陆霄峰
相关人物
黄宣民
相关人物
傅云龙
相关人物
蒙培元
相关人物
葛荣晋
相关人物
楼宇烈
相关人物
潘富思
相关人物
潘渭水
相关人物
鲍元
相关人物
蒋步荣
相关人物
虞愚
相关人物
季人俊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