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朱子学学术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朱子学学术会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1
页码: 541-5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世纪最后30年以来,国内外举办的全国以至国际性的朱子学学术会议,其中包括杭州宋明理学学术会议和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这些会议探讨了朱子学的地位、派别、性质、作用等议题,促进了朱子学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 朱子学 学术会议 杭州宋明理学

内容

20世纪最后30年以来,国内外不断地举办全国以至国际性的朱子学学术会议。最具有代表性者,有下列数次。第二次至第四次被学界依次称为第一、二、三、四届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一 杭州宋明理学学术会议
  1981年10月15—21日7天,由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浙江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杭州宋明理学学术会议。这是中国大陆自1950年30多年以来继太原全国中国哲学史讨论会(1979年10月)后第二次大型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69多人,全国知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几乎都有出席,诸如冯友兰、贺麟、于光远、张岱年、朱光潜、任继愈、冯契、孙叔平、邱汉生,以及海外学者陈荣捷、狄百瑞、山井湧、余蓓荷、刘述先、秦家懿等。会议的主要议题:(一)宋明理学的地位、派别、性质、作用。(二)程朱理学及其评价。(三)陆王心学及其评价。(四)理学与反理。(五)方法论问题。会议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参差进行。因为有六七天的时间,对原定的议题基本上都有涉及;与会者都有发言的机会,基本上做到了言所欲言。会议秘书组编印出10期《简报》,每个人的发言要点大都记录下来。会议收到169多篇论文,专著3部,若干种资料汇编和调查报告。会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两本论文集,即《论宋明理学》、《论中国哲学史》,学者们可以查阅会议论文情况。
  这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刚刚过后的首次宋明理学学术会议,极“左”的学术方法似乎还想占上风。在老一辈的学者中,由于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出身而又转向治中国哲学史的孙叔平的演讲,引出会议个别人进行围攻批判,使会议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刘述先较详细地记述了全过程。对于孙叔平的发言,大致是说:
  他认为,从大潮流来看,唯物唯心虽可划分,但是应用到具体的个人就问题多多。唯心论者,可以对;唯物论者,可以错。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何止比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四人帮”高明万倍。他反对阶级成分论。有三兄弟,一个跟汪精卫,一个追随蒋,还有一个做人民解放军,试问怎样用阶级分析来解释?所以,我们必须看实际的材料来下判断,切不可以戴帽子。所以,他倡导“光头哲学”。宋儒讲“存天理、灭人欲”,在当时发生的是好的作用,对统治阶层有所拘束。故我们要为朱子呼冤。而各人在学术上的见解不必强同,还是“百花齐放”的好。……我敬重这种把生命献给学术的读书人。……中国历代都不缺少性格强毅守正不阿的学者,朱夫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①
  此言一出,“光头哲学”家成为孙叔平的代称。在此后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不断证明孙叔平的说法是大胆而确切的,可以说此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笔者高令印有幸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并在会上报告了自己朱熹研究的特点。本人是在张立文之后报告的。对此,参加会议的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评论说:
  接着由厦门大学的高令印先生报告。他在福建做过有关朱子事迹的实际调查的工作:包括遗址、手迹、雕像,等等。最有意思的是,朱子生平多才多艺,曾经揽镜自画,聊以自警,后来依据画像造成雕塑。如今找到的五个雕像,其中有四个是依据画像雕塑的,还有三个十分完好。同时,他指出,多利用地方志的资料也不失为研究之一途。②
  在这次会议上,陈荣捷对本人运用考察、谱志等地文献研究朱熹的方法也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由此尔后与之联系频繁,往返信函数十通,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陪同之在福建考察朱熹事迹。在此鼓励下,拙著《朱熹事迹考》很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 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1982年7月6—15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举办了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陈荣捷任会议主席。由陈荣捷的老友、航空界领袖程庆和博士资助美金15万元作为会议费用。此次会议集世界朱子学最权威者和对朱子有特殊研究之专家及青年学者80余人,诸如冯友兰、罗光、山井湧、友枝龙太郎、冈田武彦、任继愈、余英明、傅伟勋、柳存仁、李泽厚、蔡仁厚、成中英、高明、刘述先、尹絲淳、张立文等。会议研讨10天。
  陈荣捷特撰《国际朱子会议始末》,记述此次会议盛况。下面的叙述,主要依据此文。③
  (一)会议议题,据世界学者各自研究情况,任其选择。“幸太极、理、气、心、性、仁、尊德性与道问学、修身、经权、宗教、教育、书院、朱子与各学派及释道之关系,均有献文。”“献文与评议二十八次以外,又设研习会三,专为青年研究学者而设。分别研究朱子之方法论与形上学,朱子之心性论与教育。原有朱子与科学研习会,以不只宋代理学思想与科学之融合,而朱子本人亦发现化石,比欧洲之发现更早三百年。”“若谓此次讨论朱学有何新发现?则殊不敢言。太极、理、气、心性诸说,中、日、韩儒者已言之数百年。所谓新见,谈何容易?然朱子之《仁说》、《玉山讲义》、经权、朱子与胡宏、朱子之宗教地位、朱子与教育书院乡约、太极并非朱子中心思想等,则确实别开生面。故谓此后二三十年朱子学因此会而水准提高,园地新辟,不为过也。”“大陆近来排朱,他方近来拥朱。此会互换意见,公正讨论,以求其平。于朱子与陆象山之关系,会议文章多篇,一扫数百年来门户之见。不重二者之异,而侧重其同。此为近年趋向,而此会可云为其决然转关也。”
  (二)“会议幸得夏威夷大学教授与青年研究学者之东方语言流利者多人,或在讲堂向众口译,或在座位各自向中、日、韩不熟悉英文之学者低声口译。此一尝试,堪称成功。”“东方语言论文诸篇,均备东西文二本。”
  (三)此会集世界研究朱子学者之精英。“以学术水准而言,罕有其匹。被聘者如牟宗三教授,因惮于远行,辞而不受。其受聘,除李约瑟外,其他徐复观教授身故,梁漱溟教授、钱穆博士与黄公伟教授等数人,以年迈或疾病不能参加。然梁、钱、徐三氏均献论文,在场有人代读。黄氏亦撰联以贺。冯友兰博士则虽八十七岁高龄,不远千里,亲来与会。……白头冯氏每早必到。此踊跃参加,亦可为新纪录。”“以一专题之人才而论,则显有如是之群英大会者。”
  (四)会中东西、大陆台湾人士各半。“此乃所以避免以前会议纯以西人主,因而观法亦以西方观点为主之病。”“本会纯以学术为主,不涉政治,与会者并不代表任何国家政团或机关,只以私人资格,互谈学术。会议开始前夕举行酒会,大陆与台湾学者多未相识,即一见如故。”
  此是首次朱子学国际会议,标志着朱熹思想之研究和影响真正国际化。陈荣捷在《会议论文集·导言》中说:
  我们深信这次会议,涵盖许多学术背景,而且促进对朱子学进一步研究,已作了好多。实在的,会议的目的之一,便是展望未来。此所以透过世界性竞争,使年轻学人,声气相求,而有创新计划。他们(年轻学者)和前辈学人亲切地交往,会给予他们很大的灵感与很强的启发。这决非妄想,朱学的新生代,将由此会议应运而生。……朱熹的课程,在美国与台湾,在几所大学里,渐已增加。狄培瑞教授所领导的新儒学与教育的会议,在1984年秋,已经召开。朱子学的研究,确实方兴未艾。①
  专家学者为会议提供的议文,有30篇,②专著有刘述先之《朱子哲学之发展与完成》、蔡仁厚之《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张立文之《朱熹思想研究》、陈荣捷之《朱子门人》、《朱学论集》,以及冈田武彦之朱子遗迹、朱子新刊展览等。会议论文会后出版论文集英文版Wing-tsitChaned.,ChuHsiandNeo-Con-fucianism.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86.
  三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1985年8月、1987年1月,笔者先后应邀出席了日本筑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第八、九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其间接触到国内外许多知名的朱子学家,他们大都说应在朱子学的故乡福建举办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由厦门大学等承办。接着,挚友江西大学副校长陈正夫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衷尔钜研究员等提出可以出部分经费,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大力支持,促成了这次会议的召开。
  1987年12月2—5日,由厦门大学主办,联合中国哲学史学会、江西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社会科学联合会、厦门社会科学联合会、福建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闽北闽学研究会等,举办了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29位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南斯拉夫、新加坡,以及香港等。会议由厦门大学教授高令印、江西大学教授陈正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衷尔钜等主持。国内外最知名的朱子学家大都有出席,诸如任继愈、邱汉生、陈荣捷、狄百瑞、黄秀玑、冈田武彦、佐滕仁、高桥进、沟口雄三、杨宪邦、张立文、成中英、刘述先、柳存仁、刘君若、秦家懿、余蓓荷等。
  这次会议的主旨是探讨朱熹的哲学、经学、伦理学、教育学、史学、文学等的性质、价值、实际意义,以及朱子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发展和派别。有50多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对论题探讨至为深广。
  因为这次会议是在朱子学的故乡福建召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朱子学地方文献的发掘,高令印的《朱熹事迹考》和其与陈其芳合著的《福建朱子学》等专著,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会后,国内外学者纷纷至闽北武夷山一带考察朱熹事迹。
  与会专家学者给会议提供专著3部,论文78篇,因故未出版论文集。会后,会议组委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议汇报·会上发表的重要学术报告名称及报告人》抄在这里,以见一斑:
  主要有任继愈的《论白鹿洞书院》、刘述先的《由朱子易说检讨其思想特质、影响和局限》、成中英的《宋明理学中两个“知”的观点:朱熹的“格知”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张立文的《朱熹美学思想剖析》、高桥进的《朱熹之物、心与理》、陈荣捷的《朱熹与大慧禅师兼论其他僧人》、陈正夫的《朱熹与陆九渊思想的比较研究》、狄培瑞的《朱熹与〈中庸〉》、冈田武彦的《活的朱子学》、沟口雄三的《“天人合一”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徐远和的《论洛学闽学化》、秦家懿的《朱熹与道教》、佐藤仁的《朱熹的心说》、何乃川的《延平三先生开闽学之先河》、谢康伦的《朱熹思想中的历史和哲学》、刘君若的《朱熹的诗和诗话中的格物致知思想》、黄秀玑的《张载与朱熹》、杨宪邦的《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龚道运的《朱熹心学的特质》、余蓓荷的《关于朱熹思想中用“礼”缓和社会冲突的概念》、艾·布卢姆的《罗钦顺与唯物论》、王煜的《论朱子对周公、文中子和唐太宗的褒贬》、冯炳权的《朱子对儒佛之判分》、土田健次郎的《论道学道统论的形成和特点》、牛尾弘孝的《崎门朱子学的特色》、葛荣晋的《明代朱子学的演变》、潘富恩的《朱熹历史观的再评价》、小岛毅的《郊祀礼制和“天”》、黎昕的《从〈四书集注〉看朱熹对杨时理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陈荣开的《朱子与徂徕比较研究》、楼宇烈的《胡适晚年对朱熹的研究》、黄宣民的《朱熹的道统观》、蒙培元的《朱熹哲学的特征》、陈遵沂的《元明时期朱子学的传播》、高令印的《闽学序说》等。①
  此次会议是中国首次国际性的大型朱子学学术会议,被称为上述美国夏威夷朱子学国际会后之第二次,此后才依次称武夷山、台北等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为第三四次等。
  四 武夷山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1990年10月21—25日,由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合厦门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举办了武夷山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260多人。与会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真可谓群贤毕至,硕儒满座。笔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先是在福州开幕,省市(南平地区)领导人出席,进行大会学术报告;然后乘专车至武夷山,途径建阳黄坑、考亭,瞻仰朱熹墓、考亭书院遗址等,至武夷山后分组专题讨论,考察朱熹在武夷山、五夫里等处事迹,然后闭幕。
  会议收到180多篇论文,专著14部。有12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在大会和专题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朱熹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朱子学的历史地位、国际影响,以及当今价值等,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论著,对朱熹的哲学、经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美学、文学、教育学、科学等诸领域的内涵、本质、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多数论述具有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敢于突破前人的窠臼,给朱子学以比较科学的评价。如有的学者认为,朱熹思想能流传七八百年,长盛不衰,有其深刻的根源和社会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活的精神,而非一死的教条”,因此它可以在当今和未来社会发扬光大。
  与会专家学者为会议提供的论文,会后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论文集《朱子学新论》,学者们可以查阅会议论文情况。
  五 台北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1992年5月29日—6月1日,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华文化复兴总会联合举办了台北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80多人,提供论文50多篇。学者们来自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国。笔者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由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负责人呈宏一教授、林庆彰教授等主持。
  这次国际会议的论题,涵盖了朱熹的哲学、经学、史学、文学、宗教、传记,以及朱子学的源流、文化背景等。综观诸论文,可以归纳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历史的考察,即从朱熹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来考订其思想。(二)哲学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三)比较研究,即选取朱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相关的西洋哲学来诠释评价。(四)新研究领域之开发,主要是研究以往比较少涉猎的朱熹的经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总之,这次会比此前诸次会议更有深度和广度,把朱子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会的专家学者为会议提供的论文,会后由台北中研院文哲研究所出版了《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二册)。
  六 台北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
  2000年是旧新世纪之交,是朱熹逝世800周年、诞辰870周年,国内外文化学术界纷纷展开活动,主要以探讨朱子学的价值为契机,预示21世纪的社会发展动向。如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等举办了“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10月12—14日),台北中国哲学会举办了“朱子学的回顾与21世纪的展望”学术会议(2000年12月22—23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迈入21世纪的朱子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11月),以及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南昌大学文学院、婺源县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了“朱子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0月5—6日)等。这里论述的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朱子学会议,是这个时期同类会议的典型。
  2000年11月16—18日,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中研院文哲研究所和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在台北联合举办了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朱子学与东亚文明”学术会议。据邀请函所附《会议简介》(2000年10月印)和会上印发的会议手册《“朱子学与21世纪”——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2000年11月印),此次会议的学术背景和内容主要是:
  自从1982年夏威夷大学首度召开大规模的“朱子学国际会议”开始,至今已先后召开四次国际会议,它们分别是中国大陆1987年在厦门、1990年在武夷山,以及1992年在台北召开的朱子学国际会议。……最近一次的朱子学会议距今已逾七年。天道周星,华人社群及东亚地区的文化氛围已变,作为具有深层文化积淀的朱子学因素在不同的时空脉络中,自然也需要重新定位。为避免学术议题一再重复,也应照应朱子不世出思想巨子的多方面成就及多方面影响,此次会议避免探讨业已充分论述过的固定主题,重点将集中在东亚边缘地区的儒学,以及朱子学较边缘的学科。边缘交融,汇成焦点。朱子学与近代东亚、朱子与闽台儒学、朱子的语文学与经典诠释、朱子学与科学论述,这四个领域是会议的核心议程。前两个将侧重朱子学在日、韩、台湾土著化以后产生的复杂思想史关系;后两个则是学术意义丰富、仍未经充分讨论的学问。……(朱子后)八百年来的东亚,朱子学是其文化的主轴,它或为主导的力量,或为不断冲突、对话中的诸因素之一。朱子生于闽,其学号称闽学,其门生闽人亦占大半。闽人入台,其学亦随之东移台湾。千年之世纪伊始,朱子学会复将于台北召开。藉着会议主题之重点突破,以及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邃密的讨论,我们期望此次会议可为尔后的朱子学研究奠定更深厚的基础。
  由此可见,此次会议是接着过去四次朱子学国际会议的,在朱子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从会议研讨的过程和会后出版的论文集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笔者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并在开幕式上代表大陆学者致辞,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朱熹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武夷文化说》的演讲。对于会议的情况,当时的报纸报道说:
  国内外学者专家一百余人与会,包括美、日、加、韩、新加坡、澳洲、香港及大陆等二十多位学者。会议由国家图书馆馆长兼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庄芳荣主持开幕,与会学者包括中研院特聘研究员刘述先,大陆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高令印,及日本筑波女子大学教授子安宣邦,先后代表致辞。会议发表二十七篇论文,最后由刘述先及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共同主持综合讨论。①
  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分别是杨儒宾主编之《朱子学的展开——东亚篇》和钟彩钧主编之《朱子学的展开——学术篇》两部,皆由汉学研究中心于2002年6月出版。笔者的论文载入《东亚篇》,主编杨儒宾在《导论》中评之曰:“高令印教授的《朱熹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武夷文化说》一文,即探讨朱子如何从武夷山原有的文化氛围出发,综合三教,整齐百家,终于形成最具有理论深度与广度的朱子学,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
  配合这次会议,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举办了“近代东亚鸿儒书法展”,展出从16世纪以来的儒学大家王阳明、黄道周、傅山、顾炎武、黄宗羲、朱舜水、熊十力,以及藤原惺窝、李退溪、李珥等47人的墨迹150余件,真使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并全部印成八开本的精美书册赠予与会专家学者。
  七 吉隆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2001年12月1—3日,马来西亚朱氏联合会、华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吉隆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国际知名学者有宫达非、杜维明、蔡仁厚、苏金鋈、马进,以及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郭洙镇、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祥南、大马朱氏联合会会长朱珖〓、华社研究中心主席陈忠登主任林水檺等,共50多人。主要讨论朱子学与世界文明、朱子学在海外华人世界的价值意义等。
  杜维明以《朱熹的人文关怀》为题指出,中国的崛起或中华民族的再生,其背后应该有深刻的文化讯息;不仅是中国人的福,也是世界上受到边缘化国家的福。他说:联合国认为,儒家文化的两个基本原则应该成为文明对话的基础。第一个是“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个是“仁道”,即把人当人。他希望中华民族或中国能体现这种价值,同时对国际秩序的重组、健康发展有重大作用。他以“四道”,即人禽之辨、夷夏之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来概括朱熹对宇宙及人类的宽广人文关怀,也即是人、文化、道德及王道。他说:“全球化激发了族群、语言、宗教、地域、性别及年龄的认同,因此中东及美国应学习东方模式,以协调的方式来合作及解决问题,这应成为世界文化重组的一个精神模式”。
  新加坡大学教授苏金鋈在题为《朱子格物致知的思想体系与价值》中指出,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是先秦荀子讲的认知心一系,而不是孟子讲道德心一系,是现代新儒学三大精神方向之一,这三大精神方向即重开生命学问道统的光大、完成民主建国政统的继续、转入知识之学的学统。①
  蔡仁厚十分生动地讲了自己对朱子学的体验:“我赴武夷山出席朱子逝世800年的纪念学术会议,我闭目神游朱子在各地的遗迹,仿佛目见朱子的身影,活现在祠宇书堂、田间山野、奇岩石崖。一个前古的生命竟可以如此神奇地随文字的遗迹而永远存活。平常所谓‘与山河并寿,与天地并存’,竟也成为平时的真话。这一个小小而却亲切无比的发现,使我喜慰无限。如今我们诚心祝愿:朱子型的儒家人物早早应运出世,使儒家‘雍容平和,清懿庄穆’的人文教化,能够依随突出的生命而重新昭显‘化民成俗’的广大功能”。②
  在这次会议上,还呼吁在大专院校中文系开设“朱子学”课程;宣布成立了“马来西亚朱熹学术研究会”。
  会议结束后,专家学者为会议提供的论文,收入陈荣照主编的《儒学与世界文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3年版)、杜维明等著的《朱子学论文集》(马来西亚朱氏联合会2005年版)。
  八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
  近年来,频繁地以举办孔子文化节、朱子文化节的形式把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2005年的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突出朱子学,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2005年10月19—21日,南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福建文化厅、福建社会科学院、武夷学院、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等20多个单位,举办了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其内容主要有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祖活动暨其恳亲会、朱子文化线路自驾车游发车仪式、浦南高速公路开工仪式、朱子故里风情表演、项目推介会、武夷山茶叶展示会暨东方茶都揭牌仪式、武夷山旅游职业学院开工典礼、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等。
  “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筠泉主持,主讲人有葛荣晋、周桂钿、朱高正、高令印、姜国柱、李存山、陈少峰、庚潍诚(新加坡)、何乃川、王俊义、何成轩等。大家全面探讨了朱子学的现代价值,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①
  九 厦门“朱子学与闽台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学术会议
  2007年4月6—11日,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人文学院、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区域研究中心、世界朱氏联合会等在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了“朱子学与闽台文化互动与融合”学术会议。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台湾大学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总主持人黄俊杰、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潘朝阳分别主持了会议。其间,世界朱氏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朱子学论坛:朱子学发展的新形势”,由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祥南和笔者共同主持。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和朱子宗亲150多人,收到论文35篇。分朱熹思想的产生和其与别的学派的关系、朱子学的现代诠解和文化价值等专题进行探讨。李明辉教授的《朱子对“道心”、“人心”的诠释》,认为朱熹特别重视《尚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在《中庸章句·序》中对此进行完整的诠释,为宋代道统论奠定了基础;朱熹强调人心与道心的区别,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因而朱熹的伦理观是严格主义而不是禁欲主义的。杨祖汉以《从良知学发展看朱子思想的型态》为题的演讲中提出,“朱子之所以会与陆王之学不同,所以会有心、理为二等说,亦可能是由于朱子重敬,由敬契入道德心之故。”这是现代新儒学的观点。全永植在《界定并延伸儒学之界限:朱熹论科学与超自然主体》中,分“科学与超自然主体在儒学中的地位”、“确立适当的文本”、“赋予超自然主体的合理性”、“纳入超自然主体:解释奇异的事物与事件”、“智识挑战自信以及对古人的尊崇”等五个问题进行论述。作者强调,“朱熹的学术地位似乎驱使他尽其所能地接受各种现象和课题,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体系。”黄俊杰以《全球化时代朱子“理一分殊”说的新意义与新挑战》为题的主体演讲,从宏观上遵循朱子学之思路探讨全球化发展之相关问题,提出朱子“理一分殊”说在新时代的意义及其转化的可能性。他深刻指出,“全球各地‘相互连结性’的日益加强,固然使全球各地的人才、物质与资金的流通更加通畅,但是却也意味着各地的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在中华文化与思想传统之中,“朱子的‘理一分殊’说有其21世纪的新意涵,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各地互动的新脉搏中,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诸多的国家之‘理’互相冲突而并存,‘理’被全球化的‘中心’国家所控制,以致成为压制‘边陲’国家的工具。朱子‘理一分殊’说中的‘理’贯串并浸润在诸多分殊的‘事’之中。但是,吊诡的是,一旦‘理’从事中‘流出来’(朱子用语)之后,‘理’取得了独立性,容易因‘去脉络化’而被少数人或强权所控制,而反过来压制分殊的‘事’。因此,本来是‘多’中的‘一’,逐渐转化为‘多’之上的‘一’。”
  “第二届海峡两岸朱子学论坛”有10人发表高论,其中李发立以《朱姓和程朱理学源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为题的发言,把程朱从地理上联系起来,很有新意,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对上述发言,李明辉、潘朝阳、詹石窗、朱杰人、黄俊杰等作了评论,最后由朱高正作了总结。
  会后,笔者收到世界朱氏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台湾大学教授朱茂男以“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名义发给的一封信,其中有谓,“我们可以阐释朱子,可以批判朱子,但是不可绕过朱子。从融旧创新到开宗立范,朱子思想与各地文化条件之互动关系,这正是研讨朱子学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两岸同文同种,文化系出同源,在朱子学的研讨上正是文化交流的最好平台。”朱先生确切地表达出了研讨朱子学的基本观点和朱子学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团结中的核心价值。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