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 高令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20
颗粒名称:
九 高令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538-5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令印是研究朱熹思想的专家,提出运用谱志和考察等地方文献研究朱子学的新方法,扩大了研究资料范围,开辟了新研究领域。其论著对朱子学、福建朱子学、闽学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发凡起例,填补了综合研究朱子学派的空白。
关键词:
高令印
朱熹思想
闽学
内容
高令印(1934—年),山东阳谷人。历任厦门大学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等。出版专著有《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迹考》、《李退溪与东方文化》、《闽学概论》、《游酢评传》、《辜鸿铭与中西文化》、《王廷相评传》、《中国文化纲要》、《简明中国哲学通史》、《中国禅学通史》等10余种。
高令印的学术起点和特点,是重视运用谱志和考察等地方文献研究朱子学,被学术界评为走一条新路。由此,这一研究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中国近古以来思想家的研究。
学术界认为,高令印“运用谱志、考察等地方文献研究朱熹,扩大了朱熹思想研究的资料范围,开辟出了朱子学研究的新境界”。④美籍陈荣捷认为,其研究朱熹的家事、生计、行踪、遗迹等,走的是一条新路;而且,考察之渊博,所获事迹之众多和考证之翔实,为中外学者所莫可伦比。陈荣捷在所著《朱子新探索》、《朱熹》等著论中引用、肯定高令印的朱子学观点和文献资料有50多处。日本三浦国雄多次肯定高令印的朱熹研究成果。①高令印论著的学术价值主要有:(一)在朱熹的生平、思想等方面提出和解决了许多问题,如“弄清了朱熹远祖的籍贯,懂得其在序跋和论著中出现的‘邹䜣’、‘平陵朱熹’等的含义”②;考证出了朱熹曾在闽东等地避难,提供了重新评价朱熹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证据;订证和补充了有关朱熹生平记载的失误和不足,“纠正了黄榦《朱子行状》所误”。③(二)对朱子学、福建朱子学、闽学做出了发凡起例,对其形成、基本内容、体系、结构,以及省内外的衍变和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填补了综合研究朱子学派的空白,首创“福建朱子学”概念。鉴于一般只把闽北看作是朱子学(闽学)的发源地,特别强调还有闽南,其在福建有两个发源地。朱熹在闽南六七年,是其思想形成(在厦门、泉州、金门)和成熟(在漳州)时期,因此历史上闽南被称为“闽学开宗”之地。④日本土田健次郎评其为“闽学研究的推进者”。⑤(三)对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著有诸如《李退溪与东方文化》、《日本朱子学》、《朱子学在东南亚》、《西方朱子学》等。⑥(四)从朱子学入手,进而对中国文化进行综合研究,其著《中国文化纲要》、《简明中国哲学通史》、《中国禅学通史》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提出中国文化的主动脉是天人合一与理一分殊、仁义道德、刚柔相推自强不息、中庸之道、大一统与世界大同等,并分别进行了较深刻的论述。20世纪初以来对中国文化缺乏综合研究,高令印的《中国文化纲要》“这部著作,正好填补了综合研究这一空白,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必然会成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化这门学问的推动力”。⑦
高令印认为,北宋末年,在北方形成的濂、洛、关等新儒学派别,基本上把儒学复兴起来,重新树立起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正宗地位。但是,由于宋、金交替,文化落后的金人将入主中原,中国思想文化又到了存续、兴亡的关键时刻。于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心由北方的中原往南方转移。认为南宋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是中国文化的重心,并提出“武夷文化”之说。他说:
刚刚在北方形成的旨在复兴中国主体文化意识儒学的新儒学(理学),随着金人灭(北)宋又岌岌可危,道统又将中断。代替北宋的金人文化落后,承担不了以新儒学(理学)为核心的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唯一的出路是把当时刚刚形成的以新儒学(理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当时,大哲学家邵雍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南方地气至矣!”“地气”即是国家的文化重心。正是在这中华民族文化存续、兴亡的关键时刻,闽中学者游酢、杨时等,适应历史的需要,到河南“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进一步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之学,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以至整个传统文化之大成,创立闽学,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为新的中国文化重心。当时大哲学家张拭说:“当今道在武夷。”就是指国家的文化重心由北方的中原转移到南方的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到了南宋末年以后,朱子学“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局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传至全国,以及日、韩等东方诸国,并传入西方,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日本岛田虔次语)、世界性的学说。这一极其深刻的国际性的中国文化运动,是以游酢、杨时等的“道南”为源头活水的。①
高令印的这一观点,不仅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也很有意义。因此,已为很多学者所认同。
鉴于大部分中国哲学史著述对朱熹后的发展线索不明显,高令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犹如一位内圣外王的圣者,到南宋时内圣成德臻至成熟(最高点),开始走向外王事功,治国平天下,萌生近代意识”。这就是说,朱熹集传统思想文化之大成,是制高点和综合点,此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应以此为新的起点往前发展。那么,南宋末、元、明、清时代的心学、气学、宋学、汉学、实学等,都应该是以朱子学为源头活水的。这样,就能“梳理出中国近代化的内在生命和基因,说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自己的道路”。②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令印
相关人物
邵雍
相关人物
张拭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