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北方学派 许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082
颗粒名称: 四 北方学派 许衡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428-431
摘要: 本文通过对许衡的生平、著作和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探讨了他在北方朱子学派中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 许衡 元朝 朱熹

内容

元初朱子学传入北方后,很快就形成为以赵复、许衡等人为代表的一派。李退溪在讲到赵复时说:
  姚公(枢)既退隐苏门,乃即公(按指赵复)传其学。由是许公衡、郝公
  经、刘公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公始。⑤当时属于北方朱子学派的还有窦默等人。全祖望谓“河北之学传至江汉(赵复)先生,曰姚枢,曰窦默,曰郝经,而鲁斋(许衡)其大宗也,元时实赖之”。⑥
  这里主要论述许衡。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学者称鲁斋先生,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国子祭酒、中书左丞等。他为元朝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即运用朱子学治国,其朱子学思想被称为道统正脉。他在任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期间,向蒙古弟子传播朱子学,使当时学人皆诵习程朱之学,有“以夏变夷”之功。卒赐荣禄大夫,谥文正。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诏祀孔庙。
  许衡的著作有《大学要略》、《大学直讲》、《稽古千文》等,后辑为《鲁斋遗书》。近年台湾中文出版社据日本宪文九年(1669年)刻本影印出版《鲁斋全书》。
  许衡为学,一以朱熹之言为归。实际上,他主要发扬朱熹的心学思想,把朱子学变成以“尊德性”为主的践履之学。他认为,朱熹的著述太多,重点不突出。“许文正公表彰朱子之书,天下乐为简易之说者。”①他沿着“简易”的方向,在朱熹的心说上兜圈子,为后来的心学一派开辟出道路。
  许衡认为,人皆“禀天命之性为明德之本体,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与尧舜神明为一”,但是在践履上一般人与尧舜圣人就不同了。他说:
  众人多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本性不能长存:或发于一件善念,便有被气禀物欲之私昏蔽了,故临事时对人旋安排把捉;未临事之前,与无人独处,却便放肆为恶。②
  此谓善念到临事时就可以检验出来了。他特别强调慎独,在“与无人独处”时亦不能放肆为恶,必须谨慎而不敢疏忽才行。所以,他十分强调《大学》所讲的慎独工夫。他说:
  幽暗之中,细微之事,人以为可忽者,殊不知其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更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所以,君子之心既常戒惧,而于此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人所不知,而独知之地,尤必极其谨慎而不敢忽。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③
  他强调,“独是自家心里独知处;好善恶恶,实与不实,他人所不及知,是我自家
  心里独自知道这等去处。君子必要谨慎,以审其几微。”①
  在许衡看来,意念未发时之戒慎恐惧,能存天理之本然,其工夫是存养;由存养至慎独,能谨慎己所独知,从而遏人欲于将萌以至方萌。其工夫是省察。他说:
  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者,一念方动之时也。一念方动,非善即恶,是气禀人欲,即遏之不使滋长。善是性中本然之理,即执之不使变迁。如此,则应物无少差谬。此所谓致知也,省察之事也。②
  如能时时内自省察,无有不善,就能无愧于心。慎独是省察的前提和基础。气禀物欲之拘蔽于人既不容忽,人的尽心工夫就会连续不断,性中本然之理(善)即能永存。
  许衡进一步指出,持敬则能身心收敛,身心常存。他说:为学之初,先要持敬。敬则身心收敛,气不粗暴。清者愈清,而浊者不得长;美者愈美,而恶者不得行。静而敬,常念天地鬼神临之,不敢少忽;动而敬,自视、听、色、貌,言事疑忿,得日日省察,不要逐物去了。虽在千万人中,常知有己。此持敬之大略也。《礼记》一书近千万言,最后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从敬字上起;天下古今之恶,皆从不敬上生。……这一件先能着力,然后可以论学。③
  他所讲的这些,就是朱熹所讲的收摄涵养此心,敬之以恒,敬之忽失,就是常惺惺法,提心吊胆,便心不失其正。
  在许衡看来,慎独为省察,持敬为涵养。在省察与涵养间他又加了个格物致知,这是许衡心学之独到处。他明确提出,“知其性是格物”④。此性是心体之性。知此心体之性,非格物不可。他说: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此解说个“穷”字;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此说个“理”字。所以然者是本然也;所当然者是末流也。所以然者是命也,所当然者是义也。每一事、每一物,须有所以然与所当然。⑤
  理固然为心体所内具,通过格物穷旭,如能自显心体所本具之理,此理即人之性。由知物之所当然,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物之所以然是其所当然之理由,此理由人于当初所未知。通过格物而致知。
  由上可知许衡之心学体系了。他的结论是心与理为一。据记载:
  问: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如何?先生曰:便是一以贯之。再问:理出于天,天出于理?先生曰:天即理也,有则一时有,本无先后。①
  由此,他便得出人、物后之于理的结论。他说:
  有是理而后有是物。譬如木生,知其诚有是理,而后成木之一物。表里粗细无不到,如成果实相似,如水之流满出东西南北,皆可体力而用行。积实于中,发理于外,则于恻隐、于羞恶,内无不实,而外自无不应。凡物之生,心得此理而后有形,无理则无形。②
  由上可见,许衡为学皆朱子之义理,其特点是强调践履工夫,使心性真正体现于天理之中,达到完善的人格境界。所以,把许衡之学视为求心之学。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衡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