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熊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039
颗粒名称: 二 熊禾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235-2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熊禾是元代著名朱子学家,强调治国之大道,以继朱子学绝续为己任,发展朱子学思想。其哲学主张人能胜天的世界观,坚持朱熹的民族气节论,是福建朱子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 朱子学 福建 熊禾

内容

(一)生平事迹和学术特点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又字去非、退斋,号勿庵、勿轩,学者称勿轩先生,福建建阳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熊禾在宋官至汀州司户参军,多有政绩。入元后基于十分强烈的民族大义,誓不仕宦。他在元朝生活33年始终批元颂宋,特别是表彰宋儒,自称“宋之义士元之顽民”。熊禾隐居福建崇安武夷山,筑洪源书堂、武夷书堂,晚年主持建阳鳌峰书院,前后30多年,从事讲学、著述和刻书,研究传播朱子学和其他儒家典籍。
  熊禾的著述有《易学图传》、《易经讲义》、《周易集疏》、《勿轩易学启蒙图传》、《春秋通义》、《春秋通解》、《三礼考略》、《四书标题》、《诗选正宗》、《勿轩诗集》、《小学句解》、《注解朱文公先生小学集注大成》、《文公要语》等,结辑有《勿轩集》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正谊堂全书》、《元诗初选集》等有选录。
  熊禾是朱熹的三传弟子,即朱熹——辅广——刘敬堂——熊禾。熊禾在朱子学、经学和教育上卓有贡献,他不仅是元代著名的朱子学家,还是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
  熊禾竭力推崇朱熹,认为朱熹是孔子第二。他反复强调,“朱文公,百世之师,即今夫子。徽国公(即朱熹)千年之墓视昔孔林。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地。”①他说:
  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朱子倡明斯道。……“四书”(按指朱熹《四书集注》)衍洙泗之传,《纲目》(按指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接《春秋》之笔。当今寰海数州之内,何人不读其书。①微夫子“六经”,则五帝三王之道不传;微文公《四书》,则夫子之道不著,人心无所为主。②
  熊禾把朱熹章句集注“四书”和孔子整理“六经”并列,俨然视朱熹为孔子之后儒者第一人。熊禾这种评价,为尔后朱熹在儒家中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基础。历代至今公认为朱熹为孔子后儒学之第一人,应是熊禾首先倡导的。
  熊禾认为,朱子学的中心思想是治国之大道。他说:
  文公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本之身心则为德行,措之国家天下则为事业。其体则有健顺、仁义、中正之性,其用则有治教、仪礼、兵刑之具。……文公嘱之门人黄氏榦,且曰:“如用之,固当尽天地之变,酌古今之宜,而又通乎南北风气,损文就质以求其中可也。”③
  他认为,朱子学足以为天地立心、生民立极,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太平,其立德、立功、立言,未有大于此者!熊禾准确地认识到朱子学对社会国家的重大作用。不出熊禾所料,朱子学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正宗思想。
  熊禾以继朱子学绝续为己任。他认为,“文公殁且百年,门人传习寖益失真,余以为文公之学不行,文公之道不传也。昔游浙中,尝因受业敬堂刘先生,得闻文公晚年所以与勉斋黄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要旨,然后乃知文公之学,其体全体,其用大用,与世之所言第以资诵说者固不同也。”④他又说:
  考亭夫子集其大成,平生精力在《易》、《诗》、“四书”。《仪礼》未完书,开端而未竟,九峰蔡氏犹未大畅厥旨。“三礼”,虽有《通解》,而勉斋黄氏、信斋杨氏粗完《丧》、《祭》二书,其授受损益精意尚无能续。若《春秋》,则不过发其大义而已。余虽与君讲求十有七年,《易》、《诗》、《书》仅就绪,《春秋》更加重纂,则皇帝王霸之道亦或粗备。“三礼”乃文公与门人三世未竟之书,君当分任此责,以毕吾志。⑤
  这是熊禾在其主持的螯峰书院内与其门人说的。熊禾还谓,这是朱熹“所俟于来学乎,当吾世不完,则亦愧负师训多矣!”①熊禾未食其言,他用二三十年的工夫,孜孜不倦致力于儒家经典。他为学以朱熹诸书是信是行。熊禾用朱子学阐释儒家经典,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
  熊禾明确宣称自己的哲学是维护朱子学的。他“衍紫阳之正脉,作诗云:斯文一缕千钧日,我辈三经五典身。’其担当斯道为何如哉!”②熊禾不仅是在福建朱子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全国朱子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人能胜天的世界观
  熊禾吸取张载“太虚即气”的命题,认为天地间一气而已。他说:“生生而直遂者(按指充实的物)皆阳(气)也,而其虚处即阴(气)。”③在熊禾看来,世界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因此天地间皆气。阳气生物,故曰实,而阴气为虚也。熊禾把这种虚直的世界观用于社会生活中。他认为,自己不仕元朝,甘于贫困,默默无闻的隐居山林,是虚;但自己著述讲学,有益于后世,却是实。
  在熊禾看来,道或理不在事物之外,而在事物之中。因此,在熊禾哲学中,道或理似乎不具世界本原的含义。他认为,道或理是事物的自然规律,人能顺乎自然,其乐无穷。熊禾说:
  宇宙间无一物非道,则亦无一处非可乐。泰山之登,沂水之浴,夫子岂好游者,要其胸中自有乐地,故随其所寓,自然景与心会,趣与理融,无所不自适也。④
  熊禾的道除了具有事物的自然规律的含义之外,还具有人生应行之路的含义。他把世界观和伦理道德观点结合起来,在《纪典议》中提出道具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含义,认为此三者皆非有得于道不可。学者言必根于理,文必称行。自然和社会都是有规律的,即皆有其自然之理,当行之路。圣贤是根据事物的规律立教养之法的,而未掺杂一毫私欲于其间。⑤
  熊禾认为,天道循环,无往不复。天道有往必复之几,地气无有不伸之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熊禾说:
  “易”字从日从月。日中有一为奇,阳数也;月中有二为偶,阴数也。合日月为“易”。故观《图》(按指《河图》)、《书》(按指《洛书》)迭出,可见天地自然之“易”。“易”之作虽则乎《图》、《书》,而其为义,尤莫蓄于日月。盖易者阴阳之道,卦则阴阳之物,爻则阴阳之动也。然有交易、变易之义,在天则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所谓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是也。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所谓天地设位卑高以陈是也。在《易》书则一阴一阳各有定位,所谓刚柔立本、八卦相错是也。一刚一柔迭相推荡,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也。是故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人事之吉凶悔吝,物类之得失忧虑。与夫性命之理,幽明之故,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莫不于是乎尽矣。①
  这里充分地表达出了熊禾的辩证法。
  熊禾主张遵天命,尽人力。他认为,为君者有拨乱之志,为臣者有尽忠之节。人事既尽,能以天道为定命,故能臻兹大业。这是他强调人定胜天,命自我立。他说:
  孔子罕言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孟子不谓命,又曰得之有命,然则将孰从?盖命有二,以性言则理一而已,以气言则分有万之不齐。智愚贤否一类也,富贵贫贱寿夭一类也。以理制数,以性御气,愚可明,柔可强,勤之可以不匮也,仁义之可以得天爵也,修养之可以延年也,为善之可以获福也,孰谓其不可变乎!是故君子但当言理,不当言数;但当论性,不当论命;当然在我,适于在天。敢问三代盛时,家有受田,阡陌未裂,阴耗之星夫何居?里有公选,科目未兴,科甲之星夫何丽?②
  熊禾是把天命看成理,不是人格神;理是事物之道理或规定性,只要人们按照事物之理或规定办事,如修养之可以延年,为善可以获福,愚可明,柔可强,勤之可以不匮。这就是说,天命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掌握的。由此可见,熊禾先承认天命,其后又否认了天命。
  (三)全体大用的认识修养论
  熊禾认为,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例如,天文历法不是天地产生前就有的,也不是天地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人们长期观察天地四时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黄帝颛顼虽云造历,盖未详也。至(尧)帝始命羲和分掌天地四时,于是推步之法愈密,日月星辰之丽于天者,始则而象之岁分为四时,又分为十二月,又分为三百六十日,因其气盈朔虚又为置闰以应周天之度,于是天道可得成矣。这就是说,天文历法是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而逐渐认识的,不是上天赐给或圣人头脑里空想出来的。这种讲法是符合科学思想的。熊禾由此推论出朱子学的体系是有体有用,而且体全用大。他说:
  立德者,道之本也;立功者,道之用也;立言者所以载道之文也。言学而无见于道,则不足以为学;言道而无得乎道之全体,则亦不足以为道矣。是故,一善之德亦可以言立德,一时之功亦可以言立功,一语之有关于世教亦可以为立言,而皆无见乎道体之全,则亦不足与乎道统之正矣。①
  正是由于朱子学体全用大用,是致用之学,因此必须学用结合,即儒道与吏治为一,讲学与论政为一,德权与笃行为一。他反复强调,朱子学体全体、用大,为讲学论政之本。
  熊禾基于其学以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关心社会国家的空谈,激烈抨击和蔑视不关心世事的儒生下士。熊禾遵循孔子、朱熹教导的“为己之学”,明确提出,研究理论的目的在有功于社会和自身的道德修养。他自己就是如此做的。熊禾说:
  余弱冠读《大学》,玩索有得,始喟然叹曰:“学在是矣!”自此益穷研“四书”以及诸经,务为明体达用之学;每病今世之学者,议论徒多而践履益薄,词华虽工而事功益不竞。②
  熊禾特别主张知行统一、实事求是。他说:
  余壮而读书颇识《大学》知行之要,益求实事,不竞虚文。勉焉自力于躬行,切亦有志于世故。③他认为,若以敬为宅心之要,盖心存则众理具而万事之纲举,非心存之外别有所谓敬。圣贤之学不讲,人心失其主,理乖事谬,世道随之。“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事,而其妙蓄于人心,一物不体则一理息,一理息则一事废。敬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致知所以明是心也。敬者所以存是心而勿失也。”“心生生不穷者,道也;敬则生矣,生则恶可己也。怠焉则放,放则死矣。此千古圣贤传授心法之妙,学者深体而屡省之也。”④这就是说,只有敬才能生道,才能存道。因此,敬是学者特别要“深体而屡省之”的。
  在践履道德伦理上,熊禾还宣扬无物欲而乐道的思想。他认为,“人生苟不以外物为累,则虽羹藜饭糗莫非珍馔,粗绘大布何异衮冕,而荜门圭窦又皆吞风吐月之大厦也。”①嵇山之隐,陋巷之居,虽以四海九州之富、钎朱怀金之贵,而不以易其所乐者哉!熊禾基于他的这种“不以外物为累”的思想,誓不仕元,甘受贫困,宁可饿死。因此,熊禾的无物欲而乐道的思想,并不完全都是禁欲主义的。
  此外,熊禾还强调践履道德伦理要心悟躬践。他认为,凡病必有治,治必有要,不独医为然。人的思想病即道德上的欠缺也是可以医治的,而道德修养是有其要旨的。自治治人之道的宗旨在于,“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心悟躬践”,即在于心中真正领悟和实行。②

附注

①《重建朱文公神道门疏》。 ①《重修武夷书院疏》。 ②《考亭书院记》。 ③《考亭书院记》。 ④《送胡庭芳序》。 ⑤《送胡庭芳后序》。 ①《送胡庭芳后序》。 ②[清]张伯行:《熊勿轩集序》。 ③《虚直轩记》。 ④《跋文公再游九日山诗卷》。 ⑤参见《商鞅徙木之信论》。 ①《易卦说》。 ②《赠熊云岫挟星术远游序》。 ①《祀典仪》。 ②《谢乡举论学》。 ③《谢贡举启》。 ④《敬斋铭箴跋》。 ①《曝背龛记》。 ②以上见《四时治要方序》。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