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辅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987
颗粒名称: 七 辅广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90-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辅广是朱熹的弟子,他曾多次向朱熹问学,并得到朱熹的高度评价。他对朱子学有贡献。
关键词: 辅广 朱熹弟子 朱子学

内容

辅广(生卒不详),字汉卿,别号潜庵,曾因创建传贻书院,学者称传贻先生,祖籍庆源(今属河北),后居嘉兴府崇德县(今属浙江)。著《语孟学庸答问》、《四书纂疏》、《六经集解》、《诗童子问》、《通鉴集义》、《潜庵日新录》、《师训编》等。卒赠朝奉郎。
  对于辅广从学于朱熹,《宋元学案》有较详细地论说。其曰:
  四试不第。始从吕成公(祖谦)游。已问学于朱文公(按1194年),留三月而后返。秋塘陈善有诗送之云:“闻说平生辅汉卿,武夷山下啜残羹。”言其用志艰苦也。伪学禁严(按1197年),学徒多避去。先生不为动。文公曰:“当此时立得脚定者甚难。惟汉卿风力稍劲。”开禧(按1205—1207年)议和,嘉定(按1208—1224年)初,上政府书,反复于是非成败之际。政府不悦,奉祠而归。筑传贻书院教授。学者称为传贻先生。①
  “传贻”,意谓传之先儒、贻之后学为己任。因此,辅广匾其学室曰传贻。上引朱熹对辅广之学作了很高的评价。
  辅广认识朱熹是在朱熹晚年。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在首都临安任皇帝侍讲时,初次相识。《朱子语类》李祀录“汉卿问‘惟精惟一’”,其曰:
  汉卿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段。曰:“凡事有一半是,一半不是,须要精辨其是非。惟一者,既辨得是非,却要守得彻头彻尾。惟其如此,故于应事接物之际,头头捉着中。惟精是致知,惟一是力行,不可偏废。”②
  这段话很深刻地解答了辅广的问难。对于辅广与朱熹的这段问答是在首都临安,朱熹在《答吕子约》第十九书中有所讲到。其曰:
  风色欲动,精舍诸生,方幸各已散去。今日辅汉卿忽来,甚不易,渠能自拔。向在临安相聚,见伯恭旧徒无及之者,说法尽有头绪,好商量,非得章诸人之比也。③
  这里“向在临安相聚”,即谓俩人初识于临安(杭州)。这里又讲到辅广再次到建阳考察沧洲精舍向朱熹问学。这里开头几句,是指此时已是“庆元党禁”。对于别人已离去而“辅汉卿忽来,甚不易,渠能自拔”,朱熹又说:
  辅汉卿、万正淳皆留此两月而后去,其他朋友数人亦将去矣。诸人
  皆为外间浮论攻击,不敢自安而去,其实欲见害者,亦何必实有事迹与之相违,但引笔行墨数十行,便可使过岭矣,此亦何地可避耶?①到了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辅广又到建阳考亭拜见朱熹。当时,辅
  广与陈淳、叶贺孙同时在那里。《语类》有叶贺孙录辅广的言论,其曰:
  先生多有不可为之叹。汉卿曰:“前年侍坐,闻先生云:‘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兵随将转,将逐符行。’今乃谓不可为。”曰:“便是这符不在自家手里。”或谓汉卿多禅话。贺孙因云:“前承汉卿教训,似主静坐澄清之语。汉卿云,味道煞笃实云云。”先生曰:“静坐自是好。近得子约书云:‘须是识得喜怒哀乐未发之本体。’此语侭好。”汉卿又问:“前年侍坐,所闻似与今别。前年云:‘近方看得这道理透。若以前死,却亦是枉死了!’今先生忽发叹,以为只如此不觉老了。还当以前是就道理说;今就勋业上说?”先生曰:“不如此。自是觉得无甚长进,于上面犹觉得隔一膜。”又云:“于上面但觉透得一半。”②
  由此可见,辅广跟朱熹是直接讨论问题的。又如《语类》曰:
  先生语汉卿:“有疑未决,可早较量。”答云:“眼前亦无所疑。且看做去有碍,方敢请问。”先生因云:“人说道顿段做工夫,亦难得顿段工夫。莫说道今日做未得,且待来日做。若做得一事,便是一事工夫;若理会得这些子,便有这些子工夫。若见处有积累,则见处自然贯通;若存养处有积累,则存养处自然透彻。”③
  上引朱熹有肯定辅广的观点和修养工夫,说明辅广的论说、问难对朱熹是有启发作用的,辅广对朱子学是有贡献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陈善有
相关人物
叶贺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