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李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986
颗粒名称: 六 李燔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李燔是朱熹的弟子,曾多次从学于朱熹,并继承了朱熹的思想。他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则文武兼焉。”他被视为朱熹之后学,在朱熹逝世后,他率同门往会葬朱熹。
关键词: 李燔 朱熹思想 弟子

内容

李燔(生卒不详),字敬子,号弘斋,南康军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人。历任白鹿书院堂长、江西运幹、潭州通判、直秘阁主管等,卒赠直文华阁,谥文定。
  对于李燔与朱熹的学术关系,《宋史》本传曰:
  绍熙元年进士,授岳州(按今湖南岳阳)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固以毅,而任重贵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儆焉。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则文武兼焉。”即武学诸生文振而识高者,拔之,辟射圃令其习射;廪老将之长于艺者,以率偷惰。以祖母卒,解官承重而归。改襄阳府(按今湖北)教授。复往见熹。熹嘉之。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熹折衷。诸生畏服。熹谓人曰:“燔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且直谅卜实,处世不苟。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殁,学禁严。燔率同门往会葬,视封空不少怵。及诏访遗逸,九江(按今江西)守以燔荐,召赴都堂审查,辞。再召,再辞。郡守请为白鹿书院堂长。学者之集。讲学之盛,他郡无与比。……绍定五年,帝论及当时高士累召不起者,史臣李心传以燔对。且曰:“燔乃朱熹高弟,经术行义亚黄榦。当今海内一人而已。”……与黄榦并黄李。②
  上引文主要讲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是李燔初学于朱熹是朱熹在建阳考亭的初期。朱熹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知漳州府,次年五月归建阳,李燔初学于朱熹当在此时。朱熹在《答周舜弼》第六书中谓,“敬子远来不易,其志甚勇,而功夫未密,更宜相与切磋,更令精细平稳乃佳耳。”③《语类》有李方子录“李敬子说先生教人读书”的方法,曰:既识得了,须更读百十遍,使与自家相乳入,便说得也响。今学者本文尚且未熟,如何会有益!①
  这话是李燔在建阳考亭听朱熹教导的。这是李燔首次从学于朱熹。
  二是李燔再次受学于朱熹,是朱熹在建阳考亭建成沧洲精舍后。李燔此次从学,《文集》中颇多记载。例如,朱熹《答杨伯起》第三书中曰:“李敬子得襄阳教官,见在此相聚,或传其阙已到,未知然否。”②《答黄直卿》第五三书中曰:“南康李敬子与一胡君同来,见在书院。敬子甚卓立,然未细密。”③《答叶味道》第四书中曰:“李敬子尚留此,志尚坚苦,不易得。”据《朱子语录姓氏》,湖泳即上文所言“胡君”,从学朱熹在戊午,即庆元四年(1198年),此亦是李燔第二次从学的时间,地点在考亭沧洲精舍。李燔此次从学,一直延续至庆元五年(1199年)。《答辅汉卿》第五书中曰:“年满七十,礼合休致,又以罪戾。……精舍亦有朋友数人相聚,李敬子、胡伯量尚未去,早晚颇有讲说。”④《答黄直卿》第六十三书中曰:“伯崇已赴官鄱阳,留其季子在李敬子处。”⑤又曰:“伯崇之子见留精舍,随敬子作举业,亦淳谨朴实可喜也。”⑥《语类》中有沈侗录十一条关于李敬子问疑的条目,如“敬子谓‘性所发时’”,“敬子问自然之数”,“敬子问‘所谓诚其意者’”,“敬子问‘旦昼不梏亡’”等。⑦
  三是朱熹逝世后,李燔不为“伪学禁”所左右,“率同门往会葬”,即往建阳会葬朱熹。⑧
  上引《宋史》本传对李燔评价很高,认为其与黄榦不相上下,与之并称“黄李”。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敬子
相关人物
胡伯量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李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