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矛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953
颗粒名称: 二 社会矛盾
分类号: B244.097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等闽学的创立者活动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矛盾激烈,农民生活困苦导致起义频繁发生。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社会矛盾

内容

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创立者活动的12世纪,正是中国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的时代。北宋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金族发展起来,不断地入侵中原。在方腊、宋江等人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的北宋王朝的首都开封,于1126年被金兵攻陷,俘虏了宋徽宗和钦宗,宣告了北宋王朝的灭亡。以赵构为首的宋朝王室退居长江以南,于1127年在临安(今杭州)建立起南宋王朝。福建地近首都临安,成为南宋王朝的中心地区之一和后方基地。在北宋灭亡和南宋初建的一百年左右,正是闽学的形成时期,民族斗争、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相互倾轧极为激烈和复杂。这些矛盾和斗争集中反映在闽、浙、赣一带。朱子学的创立者大都经历并参与了这些激烈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南宋王朝的大部分时期,由于金兵不断地南下侵掠,岌岌可危。广大汉族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地抗金斗争。这是汉族人民的正义要求。但是,南宋王朝中的主要当权者却向金朝屈膝投降。他们甚至为了表示投降诚意,竟杀死主张抗金的将士,以取媚于金。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代表朝廷接受议和:宋向金称臣,年贡银、绢各25万。这使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汉族士人更加仇视金人,而且经济负担都落到广大农民身上。这就使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了。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在唐中叶以后转为后期,社会生产力停滞,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度受到了一些打击,在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新兴的庶族阶层。他们和大官僚阶层形成了党争,而皇权就是驾驭在这种矛盾之上的,呈现出了朝廷的更加腐败性。但是,统治阶层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待广大人民则是一致的。他们除利用政治地位和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外,还通过其他经济地位和特权尽量购买土地。当时,田地私向贸易,富者贪于有余,厚价以规利,致使“势官富姓,占田无限”。①当时土地买卖,可以载客户于契书,随契分付。就是旧地主出卖土地,同时也就把佃农移交给新地主。这样,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更加强了。同时,社会贫富更加两极化,形成为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极其严重的社会现象。
  农民日益失去土地,战争的负担又都落到了农民身上,赋税和高利贷日重,连年灾荒,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就闽北来说,当时光泽李吕有诗曰:“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倾困了租赋,何逃胥吏骂。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这是当时农民惨遭盘剥和痛苦生活的写照。据传建安有两个农民,因为捕了地主一斤半的池鱼,便受到杖脊黥面的重处。②
  以上是人祸。再看天灾。当时的闽北,据方志记载:
  绍兴二年二月,大风雪雹,扑屋杀人。雪雹如桃李,平地盈尺,坏屋舍五百家,禾、麻、蔬、果皆损。……淳熙四年,大雨三日,漂屋瓦数千。③
  绍兴六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查源洞寇张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冷死。……淳熙四年五月庚子,大雨至壬寅,漂民庐数千家。④
  当时,农民的劳动条件极为低下,终年劳作得不到衣食。“苦力作之苦,瓯(宁县)属为甚,无平原广隰,率半耕山。雨则潦,夏暘则焦,阴翳则蟊贼易生,林莽则鹿豕交售。尝闻穷苦之民,衣麻御寒,冬煨芋,卒岁且终其身,有不识金钱为何物者。”①
  由于农民再也生活不下去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几乎年年发生,如范汝为农民起义。范汝为(?—1132年)是建瓯城关人,盐贩出身。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2年),建瓯等闽北一带旱涝相继,农业连年不收,而官吏却横行暴敛,迫使百姓相继逃入山中,范汝为也在逃难之列。建炎四年(1130年),范汝为在〓源洞密谋集众抗租抗捐。四方灾民群起响应,聚众数万人。范汝为率众进城。数月之内,连下建瓯、建阳、崇安、浦城、邵武、南平等州县,威镇闽、浙、赣边区。范汝为义军势力之所以发展很快,一是因为领导农民进行夺田斗争,并武装据田耕作,并提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部分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二是因为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如欧阳颖士、施逵、吴琮等人,朱熹谓其“善文章,多材艺,或已登科,皆望风往从之”,并采纳他们的建议;“置伪官,日以萧、曹、房、杜自相标置,以汉祖、唐宗颂其功德。汝为愚人,偃然当之”。②以范汝为为首的农民起义震撼了南宋王朝,朝廷数派兵将镇压,均无能为力。最后,派大将韩世忠等率领三万官兵入闽主剿。义军在建州城英勇奋战坚守6天,城破兵败,范汝为率军回到〓源洞,后他自焚身亡。
  对范汝为被镇压后的记载,亦可知农民揭竿而起的原因和范汝为起义的影响。例如,有曰:
  建州瓯宁县有洞曰〓源,其地与建阳接境,乃建炎初剧寇范汝为窃发之地。民性悍而习为暴,小遇饥馑即群起剽夺。去岁因旱,凶民杜八子乘时啸聚,道破建阳,逐官吏,杀居民。是夏,张大一、李大二复于洞中作过。本路帅臣,乃率官军荡定。进士魏〓谓,民之易动,盖缘难食,乃请于提举常平官袁复一,得一千六百,以贷乡民,至冬而取,遂置仓于邑之长滩铺。自后,再岁敛散如常。民得以济,不复思乱,而草寇遂熄。③
  范汝为的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让步和实行改良政策。后来,朱熹对此也有所议论。他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中说:
  乾道戊子春夏之际,建人大饥。予居崇安之开耀乡。知县事诸葛侯廷瑞以书来,属予及其乡之耆艾左朝奉郎刘侯如愚,曰:“民饥矣!盖为劝豪民发藏粟,下其直以赈之。”刘侯与予奉书从事,里人方幸以不饥。俄而盗发浦城,距境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亦且竭。刘侯与予忧之,不知所出,则以书请于县于府,时敷文阁待制信安徐公嘉知府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沂溪以来,刘侯与予率乡人行四十里受之黄亭步下,归籍民口大小仰食者若干人以率受粟。民得遂无饥乱以死,无不悦喜,欢呼声动旁邑。于是浦城之盗无复随和,而束手就擒矣。①
  由上可见,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时时注视农民起义和反抗,企图从中总结出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形式的变换,都是和农民的起义和反抗联系在一起的。北宋末和南宋时的农民起义,提出“均贫富”,要求土地和对神、佛、祖先的怀疑。祖先是儒家伦理的崇拜对象之一。这样,被汉代董仲舒神化了的天命论儒学和隋唐以来盛行的佛教,对现实社会都不大适用了。生活在南宋腹地的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必然要研究和总结这些问题,寻找出适合于现时社会需要的思想统治武器。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