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语要义》复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886
颗粒名称: 一 《论语要义》复原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8
页码: 479-486
摘要: 本文讨论了《论语》的两个解释版本:程子和张载的解说。其中,程子解说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用了他的言论,但未在通行本《精义》中出现;张载的《论语说》已佚,但《精义》中引用了《集注》和《或问》中的相关内容。文章还提到了《精义》中遗漏的一些重要观点。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研究

内容

(一)程子说
  今本《精义》被遗漏程子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集注》引之而今《精义》无;第二,《或问》论之而今《精义》无。具体如下:
  1.8君子不重章。《集注》引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按:此说不见于今通行本《精义》,见于《易传》卷二,当为壬辰后所补。“学问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①
  2.16攻乎异端章。《集注》引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按:明道原说为:“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老(一无老字)之害甚于杨墨。杨氏为我,疑于仁;墨氏兼爱,疑于义。申韩则浅陋易见。故孟子只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一作氏字)其言近理,又非杨、墨之比,此所以害尤甚。杨、墨之害,亦经孟子辟之,所以廓如也。”②“学者于释氏之说,直须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③
  6.2弟子孰为好学章。《集注》引伊川说共三句,第三句“如颜子地位,岂有不善?所谓不善,只是微有差失。才差失便能知之,才知之便更不萌作。”按:原文见《二程外书》卷五,“所谓不善”后有“者”,末句“知之”前无“才”字。④
  6.9贤哉回也章。《集注》引明道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按:原文见《二程遗书》卷二上,但颜子在仲尼前。⑤
  6.27中庸之为德章。《集注》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按:原文见《二程遗书》卷七。⑥
  9.10颜渊喟然叹章。《集注》引程子曰:“到此地位,功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段着力不得。”按:原文见《二程外书》卷五,“此”,原文为“这些”。“着”为“著”。⑦
  11.14由之瑟章。《集注》引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按:原文见《二程遗书》卷六,但天“也”字。①
  13.11善人为邦百年章。《集注》所引程子“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民醇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按:原文见《二程文集》卷二《南庙试策五道》明道说:“若汉之业创乎高祖,因循乎吕惠,文帝守之以淳俭,孝景绍之以恭黙,当时汉之兴,几百年矣。其风俗宽厚,几致措刑,亦胜残去杀之效乎?”②
  13.12如有王者章。程子曰:“周自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效也。”按:原文见明道《二程文集》卷五《南庙试策五道》第五道:“周承文王之业,历武王之治,至成王之世而周公作礼乐焉,此必世后仁之效乎!”《或问》论及而《精义》无,《或问》还直接指出《精义》失之。
  9.13君子居之章。《或问》:程子所谓“所居则化,何陋之有”者,圣人之事也。按:《精义》无,当补。
  15.19君子疾没世章。“或问:程子得之矣。程子又尝语朱长文,引此章之语而发明之,其意尤切,而《精义》失之。学者可以考也。”按:原文见《二程文集》卷九《答朱长文书》,“疾没世无善可称云尔,非谓疾无名也。名者可以厉中人,君子所存,非所汲汲”③。
  (二)横渠说
  张载《论语说》已佚,《精义》未见张子说而见引《集注》、《或问》的情况。
  15.10颜渊问为邦章。《集注》引张子“礼乐,治之法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则法坏矣。虞夏君臣更相饬戒,意盖如此。”按:《张载集》似亦未见。④
  6.3子华使于齐章。《集注》引张子曰:“于斯二者,可见圣人之用财矣。”按:此载《正蒙》第十一“冉子请粟与原思为宰,见圣人之用财也”①。
  2.16攻乎异端章。《或问》:自张子……皆误以“攻”为“攻击”之攻。按:《张子语录中》:“攻乎异端,攻,难辟之义也,观孔子未尝攻异端也。道不同谓之异端。若孟子自有攻异端之事,故时人以为好辨。”②
  2.21子奚不为政章。《或问》:张子以有政为有政之人。按:《张子语录上》,“以己孝友施于有政之人,是亦己为政之道。如以温、良、恭、俭、让化于国君,犹国君重信之,是以温、良、恭、俭、让施于有政也。”
  3.8子夏问曰巧笑倩章。《或问》:张子之说,迂滞难通。又以二“素”字,字同用异而义不相害。亦无此理……不得。按:此说似见于《张子语录下》:“礼(物)因物取称,或〔文或质,居〕物之后而不可常也。他人之才未(善)〔美〕,故宜饰之以文,庄姜才甚美,故宜素以为绚。〔下文“绘事后素”,〕二素字用不同而义不相害。倩盼者,言其质美也,妇人生而天才有甚美者,若又饰之以文未宜,故复当以素为绚。礼之用不必只以文为饰,但各物上各取其称。文太盛则反素,若衣锦尚褧,礼太盛则尚质,如祭天扫地。绘事以言其饰也,素以言其质也。素不必白,但五色未有文者皆曰素,犹人言素地也,素地所以施绘。子夏便解夫子之意,曰“礼后乎”,礼所以为饰者也,素字使处虽别,但害他子夏之意不得。③
  3.21夏后氏以松章。《或问》:故此章之旨,但当以程子、张子、范尹为正……然程子、张子皆以社当为主。按:此说似见于《张子语录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言战栗,孔子罪其穿凿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若以不知为知,则所知亦不知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此皆言其不可救。且言有浅深,事已成何须说,事已遂不可复谏止,既往何必咎之!”④
  4.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章。《或问》:张子推说亦善。按:此说似见于《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富贵之得不得,天也,至于道德,则在己求之而无不得者也。”①
  4.15吾道一以贯之章。《或问》:然则其不曰仁义,而必忠恕之云,何也?曰:张子言之详矣。按:此说似见于《张子语录中》:“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圣人惟忧不能尽忠恕,圣人岂敢自谓尽忠恕也!”②
  5.10吾未见刚者章。《或问》:张子之说失之缓。按:此说似见于《经学理窟·学大原上》:“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孔子曰:“枨也慾,焉得刚!”③
  5.20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章。《或问》:若张子则固以武子为喑默而罪之。按:此说似见于《张子语录中》,“‘宁武子其愚不可及也’,言非所取也。无道则愚近于诈,不可学也”④。
  6.21知者乐水章。《或问》:张子乃谓“特言其成德之后,性相类耳,非谓仁知者必有所乐”。张子“无戕贼”之说,盖亦类此。独张子一说,乃以“寿为安静长久之象”。……张子之初,盖以“仁或不寿”而为是言耳。……及其论‘颜子之不寿而归诸天’,则不寿复有疑于此矣。谓“泽及万世者,虽粗而犹有实”。曰“尽性而与天为一”,则论愈高而病愈深矣。
  按:《张子语录上》:“【仁者寿】,安静而久长,寿之象也。”⑤《张子语录中》:“乐山乐水,言其成德之【后】。仁者如山之安静,智者如水之不穷,非谓仁智之必有所乐,言其性相类。”⑥
  7.6志于道章。《或问》:张子之意,大略放此,而其“得寸守寸、得尺守尺”之说,意味尤深,非躬行实践之至,不能为是言也。按:此说似见于《张子语录中》:“‘志于道’,道者无穷,志之而已。‘据于德’,据,守也,得寸守寸,得尺守尺。‘依于仁’者,居仁也。‘游于艺’,藏修息游。”⑦
  7.1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或问》:张子一说真以孔子为发愤而至于圣,……其一说论乐以忘忧者。按:《张子语录上》:“仲尼发愤而化至于圣耶?抑每有悟而忘食(一作饥)。遗老耶?”①
  7.21三人行章。《或问》:张子所引颜子之说,乃《正蒙》所谓“达善达不善”者。
  按:似见于《张子语录中》:“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圣人取善。颜子亦在此术中,然犹着心以取益,比圣人差别,圣人则所见是益。”②又见于《正蒙·中正篇》,“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物我之私。循理者共悦之,不循理者共改之。改之者,过虽在人如在己,不忘自讼;共悦者,善虽在己,盖取诸人而为,必以与人焉。善以天下,不善以天下,是谓达善达不善”③。
  7.23二三子章。《或问》:张子之说得其实矣。按:《正蒙·天道篇》“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④。
  11.11季路问事鬼神章。《或问》:张子曰:“学至于知天,则死生鬼神,当源源自见。”
  按:《文集佚存·答范巽之书》:“孟子所论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喻,亦不待语而知。”⑤《或问》所引“死生鬼神”与《文集》“物所从出”不同。
  以下8条张子说皆见于《或问》所引,原文今皆未见。
  3.3人而不仁章。《或问》:张子之意,以为不仁之人,僭乱悖逆之心无所不至。然礼乐制数,则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少有干犯,人必知之。故曰“其如礼乐何”耳,此亦一意。
  3.4礼与其奢章。《或问》:张子至矣,但张子“易”字之说恐未安。
  4.8朝闻道章。《或问》:张子前说大意与程子前说同,后改之说则几于释氏之云。
  4.25德不孤章。《或问》:张子、范氏亦同其说。
  6.10力不足者章。《或问》:张子以中道而废为颜子之事,则过矣;又以乐正子为信道,亦非孟子有诸己之意。
  6.19中人以上章。《或问》:张子之说,则又备矣。①
  12.24君子以文会友章。《或问》:窃以张子、范、杨之说为安(张子说《精义》印本未详)。
  14.16晋文公谲而不正章。《或问》:张子以谲为婉。按:南宋李明复,《春秋集义》卷二十五引张载曰:“重耳直而不婉。”
  (三)谢良佐、尹焞、周孚先说见于《集注》而《精义》所无
  2.19何为则民服章。《集注》:谢氏曰:“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3.11或问禘之说章。《语类》:“全得自家精神,便是祖考精神。”②
  4.23以约失之者鲜章。尹氏曰:“凡事约则鲜失,非止谓俭约也。”③
  庚子版《论孟要义》重要增补之一是补入周伯忱《论语说》前四篇,及公冶长半篇(自首章至第十章“吾未见刚者”止)。④《论语集注》仅收周氏说一条。
  2.13子贡问君子章。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按:此是周氏说唯一见引《集注》者。《或问》认为程子说不如范、周氏说,周氏说尤其明白。可证《集注》确定周氏说较早。“范、周之说也则当矣,而周尤明白。”⑤
  17.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章。毗陵周氏曰:“所至之乡,推原人情而为意以待之,故曰乡原。”按:此条见于蔡节《论语集说》卷九。鉴于《精义》已引周氏说,《或问》仅对周氏说进行评判而不加引用,故我们往往仅能知周氏说大意而很难复其原文。《论语集注》仅收周氏说一条,《四书或问》则提及百余处,惜乎未引之,今本《精义》丝毫未录。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朱子四书学概述、朱子道统说新论、经学与实理、寓作于述、《四书集注》文本与义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