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则为外物而非道矣”与“则岂率性之谓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874
颗粒名称: 四 “则为外物而非道矣”与“则岂率性之谓哉”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453-4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庸章句》中“可离非道”注解的两种不同观点。胡炳文主张的宋本为“则为外物而非道矣”,强调外物与道的相对性;陈栎主张的定本为“则岂率性之谓哉”,强调道对性的遵循。两种观点在文本上各有其合理性,因此陈栎主张合并两种观点,以全面解释文本。王夫之认为宋本更为明确紧切,且暗含对异端外义之说的批评。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中庸章句

内容

《中庸章句》“可离非道”注亦有两说,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此为宋元通行解,如《仪礼经传通解》《读书记》《黄氏日钞》《礼记集说》等皆同,元代连向来多同于祝本的詹道传《四书纂笺》此处亦同宋本。清郭嵩焘《中庸章句质疑》亦主此。胡炳文引王氏说解释此“外物”实为“私欲”,因未发故不可以私欲名之。“王氏曰:未发之前固未有人欲之私可言,所以朱子特谓之外物。”①
  陈栎以“则为外物而非道矣”为旧说,以“则岂率性之谓哉”为定本,《四书管窥》《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同此。陈栎主张应将二说合为一句,则语义分明而完备,即“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岂率性之谓哉。”但似无人响应。《四书大全》为“则岂率性之谓哉”。
  “元本作‘则为外物而非道矣’。两句宜兼存之。云‘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岂率性之谓哉!’如此尤为明备。”②
  二说皆合乎文本,“外物”说突出了外物与“道”相对待,是外在于道的他者;“率性”说则着眼于性与道的关系,强调道是对性的遵循,在文本上显得与经文重复。二说可谓一正一反,故陈栎主张合观并存,亦有其理。王夫之《礼记章句》认为宋本更为明白紧切,它隐含着对佛老义外空虚之病的针砭。“此句亦从元本,较今改本为明切,暗破异端外义之说。”③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朱子四书学概述、朱子道统说新论、经学与实理、寓作于述、《四书集注》文本与义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