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或问》:朱子思想独立之宣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864
颗粒名称: (一)《或问》:朱子思想独立之宣言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420-4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或问》是朱子对《精义》的深度反思,具有独立价值,标志着朱子思想的初步成熟。该书对《精义》各说进行比较辨析,强调对诸家是非得失要有恰当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或问》是论辩题材,抒写自由,论说详尽,有助于理解《集注》。该书体现了一破一立的特点,破程门之瑕疵,立自家之新意。朱子对其“轻诋前贤”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有所顾忌,但该书实为朱子辨误说、明正学的“不得已”之作,是对程门思想的清算之作。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研究

内容

朱子毕生殚精竭虑于《四书》,完成了一个由《精义》、《或问》、《集注》构成的四书系列著作。在三者之中,《或问》是一具有特殊地位而相对被轻忽的著作,它起着承接《精义》与《集注》的枢纽作用,不仅是研读二者不可或缺的辅助之书,且具有独立价值,标志着朱子思想的初步成熟,显示了朱子与程门的某种“决裂”,所用设问问答的“或问体”亦成为影响后世经典诠释的一种重要题材。
  《或问》为朱子多年研读《精义》的一次深度全面反思,二书关系极为紧密,如同靶与箭之关系,无《精义》之靶,则《或问》成无的之矢。①朱子给弟子示范了如何比较辨析《精义》各说,特别提到对各说皆应抱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不可先入为主,迷信程子权威,尽管在比较验证之后,通常是程子之说“多是”,门人之说“多非”,但在面对文本之前,不可先怀是此非彼之心。盖门人之说亦“多有好处”。朱子强调,最难辨“似是而非”之论,只有对诸家是非得失有了恰当认识,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看法,自身才能实有所得,“知得它是非,方是自己所得处”②。
  《或问》对《精义》的反思成为理解《集注》的必要参考。因《论孟或问》代表了中年朱子的思想,可作为考察朱子思想演变的重要桥梁。《集注》由于受到注释题材的限制,非常讲究文字精简,力求达到无一字闲的地步,《或问》则是论辩题材,抒写自由,论说详尽。如说《集注》是论题之结论,那么《或问》则是论题的论证,清晰展开对各说得失的取舍辨正,非常有助于学者理解《集注》。朱子甚为忧虑学人未能理解《集注》良苦用心,引杜甫诗“良工心独苦”自明心迹,言“然不用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③。《或问》最充分流露了朱子的用心,可谓“吐心”之作。尽管朱子貌似对《或问》有“不须看”之言辞,但此仅是特就其与《集注》相较不可作为定论而言的,朱子并未否定该书价值。简言之,该书在继承程门说之同时,体现了一破一立的特点:破程门之瑕疵,立自家之新意。一则尽显朱子与程门在义理与方法上之差异,可窥朱子之独立与自信;二则可察朱子诠释《集注》下笔之良苦用心;三则可动观朱子思想异同之演变。古今学者对《或问》皆给予高度评价,真德秀《读书记》卷三十一赞为“辨析毫厘无微不显,真读书之龟鉴也。”《四库提要》就其与《集注》关系之分合两面论其价值,中其肯綮,“其与《集注》合者,可晓然于折衷众说之由;其与《集注》不合者,亦可知朱子当日原多未定之论”①。今有学者认为其价值犹在《集注》之上。
  因《或问》批判锋芒太过锐利,朱子对其“轻诋前贤”所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亦有所顾忌。《答吕子约》言,“但掎摭前贤,深负不韪之罪耳”②。真德秀《读书记》认为朱子不欲以该书示人,亦与担心其可能造成学风轻薄有关。“恐学者转而趋薄,故《或问》之书未尝出以示人。”③此仅为《或问》之一面,然该书实为朱子辨误说、明正学的“不得已”之作,它实质上是对程门思想的清算之作,书中对程门的批评可谓体无完肤,划清了与程门淫于佛老、脱离文义之界限;以毫无隐晦的态度,锱铢必较之精神对程门之说逐字逐句加以辨析,在充分表达自身见解用心之时,显示了思想独立的应有自信。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朱子四书学概述、朱子道统说新论、经学与实理、寓作于述、《四书集注》文本与义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