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之形音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848
颗粒名称: (一)文字之形音义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392-3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对南轩的批评涉及字音、字义辨析等方面。朱子指出南轩引文中存在的误引和错误读音,并通过字义辨析批评南轩解说不当。朱子强调字义诠释应符合自然简易的标准,并对虚词用法颇用心。同时,朱子也以“字未安”、“不可晓”等形式指出南轩用语不妥或表述不清的问题。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字义辨析

内容

字、音之误。朱子指出南轩两次引文之误,一为误引伊川“思绎”为“䌷绎”。“本文作‘思绎’,今此所引改‘思’为‘䌷’。”⑤然通行本未改。二是指出“抑”字之误,“知抑精矣”,通行本改为“则益精矣。”对字音的理解决定了字义把握和义理领会,朱子《四书》于注音用心非常之细,尤关注多音多义字。如“恶”字,南轩曾读“苟志于仁无恶也”的“恶”为去声,可恶义,朱子提出当为入声,乃不善义。“盖此章恶字只是入声。”①又如南轩解默而识之为“黙识非言意之所可及,森然于不睹不闻之中……世之言黙识者,类皆想象意度,惊怪恍惚”。朱子指出“黙识只是不假论辨而晓此亊理”,批评南轩解已流入自身所批评的“惊怪恍惚”之列,其因在于对“识”的读音有误。《集注》更倾向“识”的“志音,记义”。“不施其亲”的“施”,南轩主张尹氏说,朱子则取《经典释文》和吕氏说,认为当是“弛”字,批评谢氏释为“施报”有误。“若如谢氏,虽亦引‘无失其亲’为解,然却训‘施’为‘施报’之‘施’,则误矣。……《释文》本作‘弛’字,音诗纸反…今当从此音读。”②
  字义辨析。朱子极重视字义辨析,于此批评南轩说之不足。如“罔之生”的“罔”,南轩主蒙昧义,“罔则昧其性,是冥行而已矣”,近于范氏“无知”说,朱子据上文主张为伊川“欺骗”说。批评南轩子绝四章的“绝而不复萌”说,认为“绝”当是“无”。言绝不言无,更显出无之程度深。南轩采纳之。朱子常以古注取代诸家说。如“人也”南轩解为“以其有人之道也”,此来自范氏“尽人道”说,朱子认为当是古注“伊人”说,南轩改从朱子。朱子判定字义诠释的标准是自然简易。如不可则止的“止”,南轩主“制止”义,朱子认为是离开义,批评其解穿凿费力。“按经文意,‘不可则止’但谓不合则去耳。……今为此说穿凿费力而不成文理。”③朱子对语气词等虚词颇用心,如不逆诈章南轩认可孔安国“先觉人情者,是宁能为贤乎”解,朱子则强烈反对,称赞杨氏说,指出“抑”为反语之词,表推测、可能关系。
  “字未安”“不可晓”。朱子常以“字未(不)安”的形式指出南轩用语不妥。如南轩解敬鬼神而远之为“远而不敬,是诬而已”。朱子指出“诬字未安”,通行本改为“忽”。但朱子所批评者,南轩多未改。如“处于己者不尽也”的“处字未安”;“语乱则损志”的“损志二字未安”;“不忍乘危”的“乘危二字未安”;“包注训固为陋”说“恐亦未安”;“信于己也”的“己字未安”等。朱子批评南轩子之燕居章“圣人声气容色之所形,如影之随形”说,以形影关系阐发圣人声色之不离,并不贴切,反而有化二为一的嫌疑,未能揭示圣人与常人之别,圣之为圣所在。朱子亦批评南轩用语“不可晓”。或因太简略之故,如认为“将死而言善,人之性则然”说,“此语太略,几不可晓,恐当加详焉”①。或为表述不清而难以理解。如“不忮不求之外必有事焉”“圣人所欲不存岂有一毫加于此哉”,皆认为“不可晓”。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朱子四书学概述、朱子道统说新论、经学与实理、寓作于述、《四书集注》文本与义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