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种排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707
颗粒名称: (二)六种排序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22-26
摘要: 这段摘要介绍了朱子对《四书》次序的看法和安排。朱子认为《大学》是入德之门户,必须先学习《大学》,再学习其他三书。他强调了《大学》在《论语》、《孟子》、《中庸》之前的次序不可颠倒,以免误解。在朱子后学中,黄榦等人在《朱子行状》中将此顺序视为朱子定见,并在后世得到较多认同。但实际上,朱子在言及四书次序时情况复杂,必须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经典系统

内容

朱子对《四书》次序安排有明确表述,从为学由易到难的角度依次为:《学》《语》《孟》《庸》。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此类次序为最常见者,在文集中共出现7次,其年代多在朱子六十以后,代表了朱子成熟思想,在后世甚为流行。朱子特别强调,《大学》在《论语》之前、《中庸》在《孟子》之后的次序不可颠倒,表明他当时已警惕、担心后学对此次序有所误解。“且如今书四子之说,极荷见教,然此书之目,只是一时偶见《大学》太薄,装不成册,难作标题,故如此写。亦欲见得四书次第,免被后人移易颠倒。”①在《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中,朱子提及二程据著者顺序提及四书次序为《学》《语》《庸》《孟》,“故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书,然后及乎六经。”但在结束本文时朱子特别强调,虽然依据著者顺序,《中庸》先于《孟子》,但在为学次第上,必须先《孟子》后《中庸》,这才符合为道次序。“抑尝妄谓《中庸》虽七篇之所自出,然读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则亦非所以为人道之渐也。”朱子对《四书》次序的这一安排在朱子后学中得到较多认同,黄榦在《朱子行状》中将此顺序视为朱子定见,“先生教人以《大学》《语》《孟》《中庸》为入道之序,而后及诸经”。此外如《朱子语类》编者黄士毅、黎靖德、胡炳文《四书通》及四库本《四书章句集注》等,在分类上皆采用此序。
  但朱子在言及四书次序时,情况复杂,非皆照此次第提及。我们认为,判定朱子《四书》排序须从庚戌后才有效用,盖至此时,朱子《四书》系统的思想、次第观念才确立起来。正如郭齐先生所论,“朱熹早年对《四书》次序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时期朱熹提到《四书》时,其次序是十分随意。……到了60岁前后,由于撰写《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对这书有了更深的认识,朱熹才逐渐注意到《四书》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先后次序形成了明确的观点”②。其次,朱子行文中四书排列先后并不代表朱子对四书学习顺序的看法,必须放到具体语境中方可。据陈逢源先生研究,《朱子文集》涉及四书次序尚有以下情况:《论》《孟》《学》《庸》。此次序有3次,分别为35岁与陈明仲、55岁与胡季随的通信,乃朱子四书思想尚未成熟时看法。此类可注意者,《论孟集注》、《学庸章句》两大系列并提,《论》《孟》在前、《学》《庸》在后的次第源于《四书》的历史影响、相互关系和朱子撰述特点。
  《论》《孟》《庸》《学》。此次序有6次,其中3次见于《答吕子约》。2次见于《答罗参议》,1次见于《答潘叔昌》。但据学者考证,《答罗参议》书乃作于朱子早年学尚未成的1165年,与答潘、吕之书相差约20年之久,后者已是朱子思想几乎成熟时期。故它仍然体现《集注》、《章句》两个系列特点。此次序恐是朱子据具体对象学习《大学》弊病而提出。《答黄直卿》言:“《大学》诸生看者多无入处,不知病在甚处。似是规摹太广,令人心量包罗不得也。不如看《语》、《孟子(诸本皆无‘子’字)》者,渐见次第。”①
  《学》《庸》《论》《孟》。此次序仅1次,见于57岁《答潘恭叔四》(《文集》卷五十)然此种安排在后世版本中甚为流行,今人对此多有不解,认为是后世学者任意颠倒朱子安排。如郭齐针对此次序提出批评,“宋末以来,许多《四书》研究者忽略了朱熹对各书次序的看法,而将其顺序任意颠倒。”②陈逢源认为此类次序完全是出于刊刻方便,没有多大意义。笔者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其实亦是朱子《四书》以类相从原则的体现,符合《四书章句集注》的形成过程。《四书章句集注》这一称呼即表明全书由章句、集注两个系列构成,体现了章句在前,集注在后的特点,就四书系统而言,《学》《庸》《论孟》分别为关系更紧密的小系统。《学》《庸》皆为篇幅短小之文,皆为章句,皆有序,皆来自《礼记》,皆是纲领性讲法,《学庸或问》皆受到更高重视,《学》《庸》一体化影响后世更大。反之,《论》《孟》是分量更大、内容更驳,单独成书的著述,而加以集注化。就道统传承言,曾子、子思的传承,孔孟的传承也是可以成立的。有时朱子就往往省去前者,而直接提及孔孟之传。朱子转述、刊刻过程中,《学庸章句》与《论孟集注》常常分开刊刻,如将《学》、《庸》割开编排,反而不便。故此种编排最为流行。《四库全书》所收《四书》论著以此类为多,今刊本亦多取此序。
  《学》《论》《庸》《孟》。按:此次序有7次,皆在朱子60岁左右。《书临漳所刊四子后》此跋明确指出,行文所言四书次序并不代表排列次第。陈逢源则以此次序为据,批评朱子《学》《语》《孟》《庸》次第,说,“须由《大学》而《论语》《孟子》,再至《中庸》的进学方式,断定《四书章句集注》应以此为序,于是其中失去统绪,结构颇有扦格。”“分析《大学章句序》《中庸章句序》文意脉络,按核《朱子文集》,以及相关语录,似乎必须回归于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之序,重新排定《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书次第,方能彰显朱熹建构道统的深意。”①此说可再作讨论。首先朱子反复强调《大学》在前定规模,《中庸》在后观发越。《书临漳所刊四子后》特意强调《中庸》在《孟子》前,乃是就道统言,但就为学来说,则须先《孟子》、后《中庸》。其次,陈氏认为此次第分别对应孔子、孔门弟子、子思、孟子,但这样一来,曾子则不显矣。如将《大学》完全视为“孔氏遗书”,似不合朱子经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之意。再次,朱子在四书中对道统思想有充分的阐发。但“道统”毕竟属于思想理论的建构,《四书集注》的安排则着眼于具体工夫,要给予学者入门为学的实际指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故此种编排次序不应视为朱子定见。《大学》在《论语》之前除非从为学次第角度考虑,否则无论从道统、作者先后角度都是很牵强的。《语》、《庸》、《孟》的次第从道统、作者角度考虑则很顺畅。据此,我们应认为朱子对此次第的不同表述综合了为学与道统。
  《论》《学》《庸》《孟》。按:此类次序仅见于《潘氏妇墓志铭》(《文集》卷九十二)。其次第似乎为孔、曾、思、孟的道统。据此,朱子关于《四书》次第安排主要有三种,皆有其各自理由。一是据为学次第的《学》《语》《孟》《庸》,二是兼具为学和道统的《学》《语》《庸》《孟》,三是据《四书》内在关系的二分特点、形成过程的《学》《庸》《语》《孟》。这种多样而非单一的组合表明了《四书》的复杂性。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朱子四书学概述、朱子道统说新论、经学与实理、寓作于述、《四书集注》文本与义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士毅
相关人物
黎靖德
相关人物
胡炳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