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批驳辨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619
颗粒名称: 三、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批驳辨误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朱熹在批判他人对“克己”的误解中,强调了“克己”的“胜私欲”义。他批驳了吕大临《克己铭》中认为克己只是与物相对时克、只是克物而非克私,以及以“克己”之“己”对“人物”言等误解。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是指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只有先胜过自己的私欲,才能真正达到“仁”的境界。
关键词: 朱熹 克己复礼 哲学思想

内容

朱熹“克己”解亦是在批判他人“克己”误解中凸显出来的。朱熹对他人“克己”诠释诸多误解进行了批驳,这里以他批吕大临《克己铭》的“克己”解为例略加论述。
  宋人重内圣修养,纷纷以“克”名斋,应友人之邀,张栻作《克己斋铭》,朱熹作《克斋记》。吕大临作《克己铭》专论“克己”,意亦在此。在《朱子语类》中,朱熹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吕大临《克己铭》的“克己”误解进行了批驳,借以凸显“克己”真诠,缕析“克己”之“胜私欲”义。
  一是批驳《克己铭》病在与物相对时克。朱熹认为,己私可克,己私是自家身上事,与物无关。“吕与叔《克己铭》却有病。他说须于与物相对时克。若此,则是并物亦克也。己私可克,物如何克得去!己私是自家身上事,与物未相干在。”“《克己铭》不合以己与物对说。”“吕与叔说克己,从那己、物对处克。此说虽好,然不是夫子与颜子说底意。夫子说底,是说未与物对时。若与物对时方克他,却是自家己倒了几多。所谓己,只是自家心上不合理底便是,不待与物对方是。”有弟子问:“吕《铭》‘痒痾疾痛,皆切吾身’句,是否?”朱熹答曰:“也说得。只是不合将己对物说,一篇意都要大同于物。克,只是克这个。孔子当初本意,只是说克自己私欲。”①
  二是批驳《克己铭》只是克物,而不是克去己私。“包详道言:‘克去胜心、忌心。’先生曰:‘克己有两义,物我亦是己,私欲亦是己,吕与叔作《克己铭》只说得一边。’”②“某解‘颜渊问仁章’毕,先生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如吕与叔《克己铭》则初未尝说克去己私。大意只说物我对立,须用克之。如此,则只是克物,非克己也。’”③“克己”有两义,《克己铭》只说得一边,强调的是“克物”,朱熹强调的是“克私”。
  三是批驳《克己铭》以“克己”之“己”对“人物”言。当有人问“公便是仁否”,朱熹答曰:“非公便是仁,尽得公道所以为仁耳。求仁处,圣人说了:‘克己复礼为仁。’须是克尽己私,以复乎礼,方是公;公,所以能仁。”“‘克己’之‘己’,未是对人物言,只是对‘公’字说,犹曰私耳。吕与叔极口称扬,遂以‘己既不立,物我并观’,则虽天下之大,莫不皆在于吾仁之中,说得来恁大,故人皆喜其快。才不恁说,便不满意,殊不知未是如此。”杨道夫云:“如此,则与叔之意与下文克己之目全不干涉。此自是自修之事,未是道着外面在。”①恰如杨道夫所指,朱熹之“克己”解指向内在自修,吕大临之“克己”解导向外在,与“颜渊问仁”章下文无涉。“克己”之“己”对“公”,犹曰“私”,不是对“人物”言。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以宋代佛道挑战、清代汉宋之争为背景,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研究,挖掘朱熹克己、复礼、为仁及三者关系的诠释意涵,揭示其诠释的理学化、阶段性、发展性、矛盾性特征及其成因,彰显了朱熹内倾的学术特征、“致广大,尽精微”的学术特质与深远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吕大临
相关人物
杨道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