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意”的体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435
颗粒名称: 二、“生意”的体验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20-24
摘要: 本文探讨了朱子哲学中的“理”范畴,特别是“生生之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文章指出,“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本体存在,其核心内容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法则,即“生理”。朱子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下,将自然界的“所以然”之理内化为人心内在的道德理性,并强调通过切身的生命体验来实现这一过程。本文还讨论了朱子的“格物致知”之学,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朱熹 宋代理学

内容

自然界的化育流行,使得整个自然界成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有情世界。宋人罗大经云:“古人观理,每于活处看。故诗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夫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又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明道不除窗前草,欲观其意思与自家一般,又养小鱼欲观其自得意,皆是于活处看。故曰观我生。观其生又曰复其见天地之心。学者能如是观理,胸襟不患不开阔,气象不患不和平。”①所谓活处观道,就是要体悟自然界那种生生不已的生命意向。这既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涵养的过程。所以朱子《四书集注》中认为,对于“鸢飞鱼跃”的生意体验,最后要落脚到“为人处”,这也是人们要特别“致思”的地方。因为按照“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精神,人与自然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是一个生命整体。既然“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那么观乎自然界万物的勃勃生机,本身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生命体验,即罗大经所谓“观我生”。同样,对人类自身的生命体验,反过来就是对自然界生物的生命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有感于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内心自会油然而生“爱物利物”之心。因为我与天地万物在生道上是“心相贯通”的。朱子曰:“心,生道也,心乃生之道。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乃是得天之心以生,生物便是天之心。”②
  朱子提出“心与理一”,并以此表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存在状态。朱子所说的理即理性,但它不是今人所谓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而是一种情感理性和价值理性。其根本目的不是将自然界视为认识对象,通过认识而控制、掠夺自然界,而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内在的价值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生命和谐;不是统治和征服自然界,而是尊重和关爱自然界,从中享受生命的乐趣,实现人类最理想的价值。在这种“合情合理”的生存状态中,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而且是情感的存在;人不仅是价值的创造者,而且是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实现者,这种互为主体的关系是维持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根本保证,因而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其实质是生态哲学的问题。
  天即自然界,是万物之源。理学家二程将天即自然界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提出“天者理也”,认为天就是理。同时又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③天作为最高存在,以生命创造为其道即理,而生命创造是“生生不已”的过程。
  也就是说,天以生命创造的过程为其存在,以生命创造的原理为其依据,从根本上说,理是生命创造的原理,“生”即生命创造才是“理”的根本内容。这是一种功能化和过程化的生命学说。
  为了进一步说明天地生物之“心”,朱子又提出并发挥了“生意”之说。“生意”是程颢最喜欢使用的词语,“万物之生意最可观”①,以此表示自然界的生命创造活泼泼地、与自家意思一般。朱子也很喜欢使用这个词语,并做了进一步发挥,以此说明天地生物之心以及与人心的关系,即人之仁心。
  朱子曰:“心须兼广大流行底意看,又须兼生意看。且如程先生言:‘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只天地便广大,生物便流行,生生不穷。……发明‘心’字,曰:“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矣。‘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②
  程颢体贴出“理”字,而理的根本意义是“生”,即“天只是以生为道”,而道即是理即是心。朱子又发明“心”字,其根本意义也是“生”,即“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之以为心”。但以“生意”说明天地生物之心,进而说明仁,则更加突显了“生”的目的性和情感意义。按朱子所说,“意者心之所发”,而“意”与“情”又有直接关系,“情又是意底骨子”,“意因有是情而后用”,③就是说,意是从生命情感发出来的意向活动,有目的性意义,故曰:“情是会做底,意是去百般计较做底”。意属于意识活动,是人心所特有的,朱子用“心”字贯通天人,又用“生意”说明其意义,这实际上是说,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生命情感和目的性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机械式的外在联系。
  一方面,“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④就是说,人心是天地之心的实现,仁德是天地之德的实现,其间贯穿了“生意”,即生命情感和目的性原则。另一方面,“仁则生矣”,仁心又是完成自然界生命创造的关键,这正是仁的根本意义。人心之仁以“生物”为其职能,这也就是“为天地立心”。⑤正是在这个方面,突显了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突显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作用。仁虽然来源于天地之心之德,但却是人的精神创造,所谓“实现”,就是一种创造,“继善成性”是要人去完成的。总之,人既是天地之心的实现者,又是其创造者,由此构成“共生”的关系。
  所谓心的“广大流行意”,正说明天地“别无勾当”,只是生物。“广大”是其空间形式,“流行”是其时间形式,从空间时间上解释天地之心,说明天地并不是真有一个心,天地之心,只是气之发育流行、生生不穷的生命创造过程,这就是有心而无心,即“天地以生物为心”。但所谓“生意”,显然有情感、意向、目的等意义,这是无情之情,无目的的目的,也就是无心而有心,即“天地生物之心”。“生意”之说,显示了自然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朱子认为,自然界是有“生意”的,自然界的“生意”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要通过生命体验去体认,不只是客观认识、对象认识的问题。这就直接关系到人类如何对待自身、又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亦即关系到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
  朱子曰:“仁,鸡雏初生,可怜意与之同。意思鲜嫩,天理著见,一段意思可爱,发出即皆是,切脉同体。……孔子教人仁,只要自寻得了后自知,非言可喻。只是天理,当其私欲解剥,天理自是完备。只从生意上说仁,其全体固是仁。……今不可于名言上理会,只是自到,便有知得。上蔡所谓饮食知味也。”①以“生意”贯通天人而说仁,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体验的问题。
  “生意”即“生底意思”,是不能用概念语言去说明的,“今不可于名言上理会,只是自到便有知得”,“如上蔡所谓‘饮食知味’也”,即只能在自身生命中去体认。如果只从概念上说明什么是“生”,从名言上解释什么是“生意”,并不能真正知道它的“意思”。要真正知道其“意思”,只有如同“饮食知味”一样,“自到”后才能做到。食物只有亲口吃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味道,如同佛家禅师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知道自然界的“生意”,也只能从自家生命中去体会,不可“坐而论道”,在“名言”上打转。因为“生意”就是人类生命的本真所在。所谓“自到”,就是亲自体验和实践,感同身受,这才是真知、真智慧。其所谓“私欲解剥,天理完备”之说,并不是取消人类的合理欲望,而是去掉超出生活需要而无限膨胀的个人私欲,天理即生理之仁就会全部实现。
  从概念上虽然“不能说”,但是还要说。这个说,实际上是情感语言,生命语言。“天理”是什么?就是“生理”。“生理”又是什么?是生命创造之理,必有情感在其中,发出来就是“生意”。“生意”要从生命情感及其意向性、目的性上去理解,因此不能从“名言”上去说。这是生命体验的问题,不是纯粹的认识问题。他所说的“可怜”、“鲜嫩”、“可爱”等等,就是从生命体验中说出来的情感语言,这种体验随时都牵动着人的情感,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类不是生活在概念中,而是生活在大自然的生命流行之中,与自然界的生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情感交流是这种联系的重要形式,情感体验是这种联系的真实体现。从哲学上说,这是建立在生命情感之上的价值关系,绝不仅仅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被认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认识中的自然是不完全也是不真实的。
  生命体验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这是儒学认识事理的独特的方法,更是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熏陶和心性涵养的过程,而其目的最终则是人类对于自然界情感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确立,这是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知识出处

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

《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2008-2018年公开发表的朱子学研究论文37篇,按文章内容分成了朱子与理学、朱子与社会、朱子与教育、朱子与当代、朱子与东亚、朱子与闽台等几组。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