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栗谷的书院学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317
颗粒名称: 三、栗谷的书院学规
分类号: B244.7-55
页数: 4
页码: 223-2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栗谷李珥在朝鲜海州隐屏精舍、文宪书院等教育机构的建立和运营,特别提出了他的学规和约束对朝鲜书院制度的影响。其中涉及到书院的建立、运营方式、学生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
关键词: 栗谷学派 书院 学规

内容

1578年栗谷写了《隐屏精舍学规》《隐屏精舍约束》《示精舍学徒》《文宪书院学规》《海州乡约》《社仓契约束》《海州一乡约束》等文,把书院、乡约、社仓联系在一起,这是朝鲜书院制度上的第一例措施。《栗谷年谱》说:“先生欲与州人有志者,议行乡约,以正弊习。乃将吕氏旧法,更为参酌,增损节目,要以宜于今俗,而不背古制。又定会集读约法,每闲一月,讲约于崔文宪公冲书院,遂读约文,讲论而罢。又于野头村,略仿朱子遗意,设社仓,春秋敛取二分之息,以救士民艰食者。因作约束,其条例视乡约加详,以便庶民。且有讲信位次等仪。”
  栗谷在海州作隐屏精舍,对精舍的位置,《年谱》这么描写:“首阳山一支,西走为仙迹峰,峰之西数十里,有真岩山,有水出两山闲。流四十里九折而入海,每折有潭,深可运舟,偶与武夷九曲相符,故旧名九曲,而高山石潭,又适在第五曲,且有石峰拱揖于其前。先生筑精舍于其间,取武夷大隐屏之义,扁之曰隐屏,以寓宗仰考亭之意。精舍在听溪堂之东。先生作《高山九曲歌》,以拟《武夷棹歌》,自是远近学者益进。”栗谷打算立朱子祠于精舍之北,以静庵(赵光祖)、退溪配。所谓“学规”,本来是州县学等的规律,朱子白鹿洞书院所不取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说:“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白鹿洞书院揭示》明示学问的目标、学问的方法,但没有说明书院运营的详细规定。《隐屏精舍学规》(以下《学规》)是参考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小学》等书来做出的对这方面的补充。关于入斋资格,《学规》规定:“勿论士族庶类,但有志于学问者,皆可许入。斋中先入者,佥议以为可入,然后乃许入。若前日悖戾之人愿入,则使之先自改过修饬,熟观所为,决知其改行,然后许入。素昧平生者愿入,则使之姑按近村(或养正斋),或山寺往来问学,观其志趣操履,知其可取,然后许入。隐屏精舍是栗谷所办的读书讲学之处,精舍里有老师有学生,整个精舍的管理几乎是学生自治,老师不参与。”《学规》说:“推斋中年长有识者一人为堂长,又推侪辈中学优者一人为掌议,又择二人为有司,又输选二人为直月。……凡斋中论议,掌议主之,禀于堂长而定之。”隐屏精舍拟立朱子祠堂,《学规》规定:“师、弟子每个月朔日和望日两次以官服(儒生则头巾团领条带)诣庙开中门,出庙貌,再拜,焚香,又再拜。弟子们每日五更起寝,整迭寝具,少者持帚扫室中,使斋直埽庭,皆盥栉正衣冠读书。平明时,皆以常服,诣庙庭,不开中门,只再拜。师在讲堂,则就师前行拜礼,行揖礼。”这个规定是跟《程董二先生学则》很相似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说:“凡学于此者,必严朔望之仪。其日昧爽,直日一人,主击版。始击,咸起盥漱,总栉衣冠。再击,皆着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入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就案。谨晨昏之令,当日击版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俟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版,会揖如朝礼,会讲、会食、会茶,亦击版如前。朝揖会讲以深夜或凉衫,余以道服褙子。”
  隐屏精舍中只能读圣贤之书、性理之说(史学则许读),若欲做科业者,让他们习于他处。常时,恒整衣服冠带,拱手危坐,读书时专心致志,务穷义趣,或静坐存心,或讲论义理,或请业请益。食后,或游泳于潭上,亦皆观物穷理,相咨讲义理。静坐存心虽然是理学家的工夫法之一,但《程董二先生学则》、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退溪的《尼山书院院规》没有提出过的。《隐屏精舍约束》里也提到:“存心涵养,穷理省察,两进其功。无事静坐,此心不昏不乱;应事接物,截然舍恶趋善。动静循环,顾諟明命,表里如一,无少闲断。”《示精舍学徒》也说:“义理不明,则是非难晓,故读书讲论者,欲明义理,而此心不定,则义理难见,故以主静为本。无事时静坐澄心者,尊德性之事也;有事时讲明是非者。道问学之事也。此二者,是终身事功,阙一则不可。”食后游泳于潭上这条规律也是栗谷特别提出来的。
  《文宪书院学规》是栗谷为文宪书院立的学规,内容跟《隐屏精舍学规》差不多。但,栗谷打算当成文宪书院有俸禄的山长,所以这个书院的学规带有一些官方的考虑。关于入院资格,《文宪书院学规》说:“勿论长少,取其有志学业,名行无污者,院儒佥议许入。会者未满十员,则不得定议。生员、进士,则直许入勿议。”书院的诸多事情的处理方式都通过学生会议来决定,而择诸生有识者二人为掌议,使之主持会议。又选学生为有司,让他管理书册。但官府也参与书院的运营:择乡人谨干者二人为院监,备三望,受差于牧使,掌供馈出纳之事。还有,不排斥从事制述的学生,这点上也跟精舍的学规不一样。
  1582年,国王宣祖为刷新正规学校制度,命栗谷订立正规学校的学则,而栗谷写了《学校模范》十六条。栗谷以为这个模范“为弟子者,固当遵行,而为师者,尤宜先以此正厥身,以尽表率之道”。十六条有立志、检身、读书、慎言、存心、事亲、事师、择友、居家、接人、应举、守义、尚忠、笃敬、居学、读法。立志,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标的,必要作圣人而后已。读书之序,则先以小学培其根本,次以《大学》及《近思录》定其规模,次读《论》《孟》《中庸》、“五经”,间以史记及先贤性理之书,以广意趣,以精识见,而非圣之书勿读。栗谷特别重视静坐存心,其方法是:“寂然之中,不散乱,不昏昧,以立大本;而若一念之发,则必审善恶之几。善则穷其义理,恶则绝其萌芽。”学校教育里要求实行静坐,是很特别的。关于应举,栗谷说:“近日士子通病,怠惰放弛,不务读书,自谓志慕道学,不屑科业,而悠悠度日,学问、科业两无所成者多矣。最可为戒。”学校的设立目的是培养能做“学问”的人才,培养应举的学生不是学校设立的目的,但科业比怠惰放弛还是强多。“读法”跟乡约的“会集读约法”相似,其内容是:“每月朔望,诸生齐会于学堂,谒庙行揖。礼毕后坐定,掌议抗声读《白鹿洞教条》及《学校模范》一遍。因相与讲论,相勉以实功。如有议事则因讲定。”这表示,栗谷想把书院和学校统一起来,这也是国王宣祖的想法,栗谷的文人后学执权后几乎实现了这一点。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田炳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