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洪启禧校勘本《朱子语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308
颗粒名称: 四、洪启禧校勘本《朱子语类》
分类号: B244.7-55
页数: 5
页码: 201-20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英祖时期对朱子学研究的深化,以及洪启禧对《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的重刊和校正工作。洪启禧在重刊前对两书的版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收集了各种版本进行对比校勘,以恢复宣祖时期活字本的原貌。在校正过程中,他还特别注重订正错误和考异,最终完成了对这两部重要朱子学著作的重刊工作。
关键词: 朝鲜本 朱子语类 朱子学

内容

如前所述,英祖时期在国王的倡导和奖励下,知识分子对朱子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相关书籍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了。至18世纪中叶,因收藏于岭南监营的《朱子语类》及湖南(全州)监营的《朱子大全》的木板均在火灾中被焚毁,朝廷遂提议由洪启禧校勘后,重新刊印两书。洪启禧在英祖四十六年(1770)10月20日上呈国王的奏疏文中对此次重刊的始末作了详细说明。
  是年(1770)十月二十日,奉朝贺臣洪启禧登台言:“臣尝以《朱子大全》《语类》之多讹谬为悯,常欲校正矣。岭南《语类》板烧于数十年前,湖南《大全》板烧于数年前,天下之尊朱子,莫如我朝,而二书板本,俱将泯没,臣窃慨惋,固知早晚有朝家改刊之命,不当以讹谬之旧本入刻,故臣留意改修,己丑一年修草本,庚寅一年书刊本,校役犹有未毕,而欲请以辛卯入刻矣,仍进万历《校正凡例》,及今所修《改刊凡例》。”
  洪启禧认为《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的版本谬误很多,本欲校正,又因两书的木板已于数十年前及数年前均失火遭毁,所以料想朝廷早晚也会下令改刊。为避免再以讹谬极多的旧本入刻,他立志修订两书,于己丑年,即英祖四十五年(1769)完成草本,翌年手书刊本,在校正尚未完成时即请求朝廷于辛卯年,即次年的英祖四十七年(1771)刊印此书。对此,英祖指示《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两书完成校正本交付校书馆后,分别付与湖南监营和岭南监营,由全罗道和庆尚道的观察使于次年(1771)刊印。
  洪启禧在《朱子文集语类改正凡例》中叙述其校书之由时云:
  我宣庙八年乙亥(1575),命刊朱子文集、语类,眉庵柳文节公希春,实承命校正,重峰赵文烈公宪,相其役,其考校之精详可知,而龙蛇之难,编帙散佚。虽有乱后所刻,不但讹误甚多,且考之柳公凡例,多有不合者,以此知其非柳公之所校之本也。近得乱前印本一件[玉山书院所藏,宣庙朝须赐者,而间有头注书,以李滉云云,似经文纯公校勘](“[]”中内容为原书双行小注,后同),讹误差少,似是乙亥校本,而却无柳公凡例,未知其故也。燕市购来者,有十数本,校之我国前后本,各有得失。今就诸本,参互校雠,舍短取长,以成此本。
  洪启禧在此称许了柳希春和赵宪奉敕校正刊行于宣祖八年(1575)的《朱子大全》及《朱子语类》考校之精详。又提到在随后发生的壬辰倭乱(1592)中,此时刊行的书籍大多散失亡佚,而之后刊行的木刻版《朱子语类》谬误繁多,经考并非柳希春校正的版本。因此他搜集国内各种版本及新从燕京购入的版本,逐一对照,校勘原文,完成了此次校正本。
  通过校正工作,洪启禧订正了仁祖之后各次刊行的木刻本的错误,意图恢复宣祖时期活字本(乙亥字本)的原貌。可见洪校《朱子语类》是以乙亥字本为底本,即与明成化九年(1473)的陈炜刻本《朱子语类大全》140卷为同一系列的版本。校订完成后按计划于英祖四十七年(1771)在岭南监营制成木板,题名为《朱子语类大全》刊印发行。
  以下对洪校《朱子语类》的编制加以说明:其书首章有题为“朱子语类大全[辛卯入梓岭营藏板]”的标题,后载《朱子语类大全总目》,其后为序文,依次载有成化九年(1473)彭时所作《朱子语类大全序》,万历三十一年(1603)重刊时叶向高所作《重锓朱子语类叙》,朱吾弼所作《重刻朱子语类大全序》及汪应蛟所作《重刻朱子语类大全叙》。其后载万历三年(1575)柳希春所作《朱子文集语类校正凡例》及万历乙亥后196年,即英祖四十七年(1771)洪启禧所作《朱子文集语类改刊凡例》。
  《凡例》之后,依次列出了黎靖德类编之《语录》和《语类》类作品的卷数。柳希春的校正本(乙亥字本)在卷首收录了这些《语录》和《语类》类作品的序文,但洪启禧则只存其目录,将其序文全部整编录入了他新编著的《朱子大全》的《附录·诸编序跋》中。
  在《语录》和《语类》类作品目录之后,又相继收录了《朱子语录姓氏》《朱子语类大全门目》和《朱子语类大全卷目》,以及黎靖德作于景定四年(1263)的《序文》及作于咸淳六年(1270)的《再序》和《考订》。末后附有洪启禧对卷首内容进行校订的《考异》,其后各卷尾也都附有校订本卷内容的《考异》。《考异》部分是洪启禧在《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校订中最为着力之处,可谓是其《朱子语类》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洪启禧在《凡例》中详细说明其《考异》时云:
  二书皆有考异,而今以诸本参校,又有多少同异,辄复添录,故考异视前倍蓰[诸本之一是一伪者,则从其是,而《考异》曰“某一误某”。两本皆通者,则从其一,而《考异》曰“某一作某”。前辈虽有正讹,而无一本可据以改者,则《考异》曰“某当作某”,或曰“某恐某”,或曰“某恐误”。近本之讹者,则印行于世者已久,今见改正,必有疑惑,故虽明知其讹,而必为考异。他本讹者则否]。《大全》旧本《考异》,在每卷下,《语类·考异》,在全帙之末,今并用《大全》旧例,而若无表识,则必不可何字有考异,故加点于本字之傍。
  洪启禧谓之前16世纪柳希春校正刊行的《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中就有《考异》,他以此《考异》为基础,重新对照诸版本,在内容有出入之处添加自己的校正,所以他的《考异》内容是原来的数倍。在紧接着的双行小注中对《考异》的具体处理方法及用例逐一作了说明。此外又指出原来《朱子语类》的《考异》在全帙之末,此本则仿《朱子大全》之例,将其分附于各卷末,且在原文中对有校勘的文字标点于其侧以示识别。
  以上卷首内容之后是正文目录,自卷之一《理气上》至卷之百四十《作文·拾遗》,其排列次第全部依照乙亥字本,但是对字行高低格式失当者参考其他版本略作了更正。而且洪启禧删除了原载于乙亥字本书末的成化九年(1473)陈炜所作跋文及张元桢的《朱子语类大全后序》。另外,原乙亥字本的排版《朱子大全》为每板二十行,每行十八字,《朱子语类》为每板二十六行,每行二十二字,洪校本则统一改用当时成均馆刊印经籍时所通用的排版,每板二十行,每行二十二字。
  要之,洪启禧在当时藏于岭南监营的《朱子语类》和藏于湖南监营的《朱子大全》的木板均在火灾中被毁的情况下,着手对两书的版本进行校正,在得到英祖的应允后,两书于英祖四十七年(1771)付印。洪校本是为了订正仁祖之后刊印的木刻本的错误,以恢复宣祖八年(1575)柳希春等人校正的乙亥字本的原貌。为此,洪启禧不仅搜集国内各种版本,还收集了新从中国购得的版本备其参考,并在每卷末所附的《考异》中集中反映了自己的校勘成果。
  但是,为了在生前实现《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两书的重新刊印,洪启禧勉为其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这两部部头庞大的书籍的校正工作,因此,书中不免仍存在不少谬误。此外,将柳希春等前人的校勘成果与自己的校勘未加区分,全部置于《考异》之中,又出于一己之见删除了柳希春校正本中所收录的《语录》和《语类》类作品的序文及书末陈炜的《跋文》和张元桢的《朱子语类大全后序》,使《朱子语类》在编制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对洪氏校勘本深感不满的李宜哲在《朱子大全》和《朱子语类》刊行三年之后的英祖五十年(1774)编纂了《朱子语类考文解义》(以下简称《语类考解》),以订正洪校本的谬误,并进而尝试对《朱子语类》全书作更为详细的注解。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墡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