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子语类》的抄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307
颗粒名称: (三)《朱子语类》的抄节
分类号: B244.7-55
页数: 4
页码: 198-201
摘要: 本文介绍了18世纪《朱子语类》在朝鲜的抄节本和经筵教材的编纂情况。宋时烈认为通读全篇不易,需进行抄节。尤庵学派等也进行了抄节工作,出现了质量俱佳的选集。英祖年间,《朱子语类》被作为经筵教材,并进行了多次选图工作。同时,安鼎福等人也参与了选图和节录工作,并新编了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朱子语类》节要书和研究书。
关键词: 朝鲜本 朱子语类 朱子学

内容

诚如宋时烈所言,通读《朱子语类》,从其多达140卷的庞大语录体文章中把握朱子的核心思想,对于朝鲜知识分子来说实属不易。因此,进入18世纪后,选辑《朱子语类》中体现朱子核心思想内容的抄节工作应运而生。这种抄节的做法早在李滉编纂《朱子书节要》后,在退溪学派中盖已肇其端,如李栽(密庵,1657—1730)所编《朱语要略》即是其例。《朱语要略》7卷是主要选辑《朱子语类》中有关“为学之方”及“修身”的内容再编所成。从是书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皆节录自《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三至卷一百二十一的《训门人》也不难窥见其编纂意图。
  迄至18世纪中叶,尤庵学派中也展开了对《朱子语类》的抄节工作,出现了质量俱佳的《朱子语类》选集。其中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尤庵门人金昌协(农岩,1651—1708)的弟子鱼有凤(杞园,1672—1744)编于英祖十三年(1737)的《朱子语类要略》。鱼有凤称《朱子语类》对学人而言虽是“一日不可缺之书”,但以其内容繁复,难以把握要旨,故需在阅读前进行甄别。因此他摒除原书繁杂的弊病,选辑核心内容,又参酌《近思录》的门目,编成此书21篇。后代洪直弼(梅山,1776—1852)为作的后序中评价此书可与李滉的《朱子书节要》对举。
  继鱼有凤编成《朱子语类要略》后3年,即英祖十六年(1740),尤庵学派的李縡(陶庵,1680—1746)编纂了《朱子语类抄节》。此书也是从《朱子语类》中“抄其要切而删其繁乱”而编成,要亦与鱼有凤的《朱子语类要略》同类。至其特殊之处,一则对前后文作了调整,使语势义理通畅,便于阅读;二则在编排上也没有沿用按门目分类的方法。
  此期尤庵学派频现《朱子语类》的抄节作品应与当时《朱子语类》在经筵中被讲读讨论,并随之刊行了《朱子语类》的节录本《朱子语类抄》有关。
  《朱子语类》被作为经筵教材始于英祖十二年(1736),由李光佐(云谷,1674—1740)最先推荐将其选为召对教材。次年,在具体讨论了《朱子语类》召对教材的编纂及刊行方法后,即编出了《朱子语类抄》。随后于英祖十六年(1740)10月12日起,至次年3月14日为止,历时5个月,在24次召对中讲读此书。《朱子语类抄》是从现行本《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至卷一百三十七中节录有关帝王之学的内容21卷重编为11册刊行而成。现存奎章阁本《朱子语类抄》即是英祖时使用过的召对教材,通篇皆有朱笔所悬的口诀。
  从英祖十二年(1736)首次将在经筵中讲读《朱子语类》一事提上议程,至英祖十六年(1740)正式开始开讲,这期间屡次对要在经筵中使用的《朱子语类》教材的抄节方法展开了讨论。不少朱子学者即是在当时意识到经筵教材的编纂需求后对《朱子语类》展开了抄节工作,前述鱼有凤的《朱子语类要略》及李縡的《朱子语类抄节》两书之问世与也即是其例。《朱子语类抄》其实只是从《朱子语类》中照抄出若干卷内容再编而成,从抄节方法来看也不能说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不过,在国王的关注下,《朱子语类》被选为经筵教材,而且国王与大臣们在讲读《朱子语类抄》时,又对《朱子语类》全书作了选图工作,这在《朱子语类》的研究史上是格外值得注意的。
  此外,此时在东宫辅佐正祖学问的安鼎福也奉命参与了《朱子语类》的选图工作,但是对《朱子语类》全书进行选图实属勉强之事,安鼎福以《朱子语类》中所含的当时以其俗语过半,难以通解,与其勉强选图,不如就其文势来读,深加玩味探究的话或许还能有所得,向东宫正祖陈述了《朱子语类》选图工作的不合理性。但是,在正祖的坚持下,选图工作最终还是完成了。
  安鼎福因在此时深感亟须解决为《朱子语类》全书选图的矛盾,重新编纂代替《朱子语类抄》的《朱子语类》经筵节录教材,于是遂于英祖五十一年(1775)6月至次年(1776)2月,仿李滉《朱子书节要》之制,抄录《朱子语类》中体现朱子核心思想的约17%的内容,纂成《朱子语类节要》8卷8册。安鼎福曾自谓此书堪称朱子门下的《论语》,可与李滉的《朱子书节要》互为表里。《朱子语类节要》之编纂实贯穿着安鼎福欲继承李滉学脉的道统意识的强烈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以英祖年间《朱子语类》的经筵讲读及对《朱子语类抄》的选图为契机,知识分子对《朱子语类》的关注逐渐扩大,到18世纪后半期,出现了安鼎福的《朱子语类节要》这样学术价值较高的《朱子语类》节要书,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有关《朱子语类》的研究书。其中成就最著者当属英祖四十七年(1771)新刊的综合校正各种版本的洪启禧校勘本《朱子语类》,及其后英祖五十年(1774),李宜哲校订洪校本之谬,兼注解全书而纂成的《语类考解》。下文先着重对洪启禧校勘本《朱子语类》和李宜哲的《朱子语类考文解义》进行说明。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墡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