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熹关于《仪礼》是否完本问题之认知及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246
颗粒名称: (二)朱熹关于《仪礼》是否完本问题之认知及影响
分类号: B244.7-55
页数: 2
页码: 032-0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表达了他对《仪礼》是否完本问题的看法,认为今本《仪礼》十七篇并非完本,其中所缺失的部分包括军礼。
关键词: 清代礼经 著述体例 注释风格

内容

《朱子语类》当中,提及朱熹对《仪礼》是否完本问题的看法:一方面,他认为“礼书如仪礼,尚完备如他书”,但同时又指出:“先王之礼,今存者无几。”“今《仪礼》多是士礼,天子诸侯丧祭之礼皆不存,其中不过有些小朝聘燕飨之礼。自汉以来,凡天子之礼,皆是将士礼来增加为之。河间献王所得礼五十六篇,却有天子、诸侯之礼,故班固谓‘愈于推士礼以为天子、诸侯之礼者’。”“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无传焉!”由这一番话语来看,朱熹是主张今本《仪礼》十七篇并非完本的。
  受其影响,清代颇有一些学者亦主张《仪礼》非完帙之书。例如,《仪礼经传内编》卷九“士大夫投壶礼”下,姜兆锡申论说:“此亦燕以为乐而因以观德之礼,《周礼》不载,《小戴礼》之第四十篇实载之,而《大戴礼》亦有此篇。按:此当为《仪礼》经文而逸之耳,故今以类而附于射礼之后云。”依姜氏看来,对《仪礼》经文性质的认定,并不局限于士礼的范畴,他以为汉初高堂生所传《仪礼》十七篇,当初就是残缺不全的,大小戴《礼记》所载“士大夫投壶礼”之文,其实当为“《仪礼》经文而逸之耳”,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原本《仪礼》经文的一部分。盛世佐《仪礼集编·凡例》中也说:“礼书之存于今者,惟此经称完备,惜古文增多三十九篇,佚不传。然冠、昏、丧、祭、乡、相见六礼,修之司徒以节民性,为士大夫日用所不可阙者具在是矣,所亡惟军礼耳。”盛氏以为,较之《周礼》,今本《仪礼》十七篇更称完备,其所“亡者惟军礼”之篇耳,只不过所亡佚的军礼部分在汉代便已无人传习,散佚至今不复可见。将二氏之说与朱熹的话语进行对比便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说法是大体一致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声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