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79
颗粒名称: 四 结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791-7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崔象龙在《论语辨疑》中采用了综合各派经解的方法,以朱子学为基础,并参考了退溪学派等其他学派的观点。他的解经立场是以经文正义为目标,并试图融通各家经解。他特别注重通过论辩来确定经义,并借鉴了明代以后的诸儒经解方法。
关键词: 韩国儒学 崔象龙 经学思想

内容

本文将崔象龙《论语辨疑》置于18世纪中叶以还,岭南退溪学派迈入经注研究兴盛期的四书注释发展脉络中,而来研究考察崔象龙抱持着何种《论语》观?《论语辨疑》之解经立场与解经法有何关联?又崔象龙之《论语》认识使其聚焦于何种核心义理思想?并借由探究此等问题,梳理出崔象龙《论语辨疑》承继接续融通贯串了岭南退溪学内部诸宗派之为学立场,同时亦涵容了百数十年前近畿南人之经书观、《论语》观,试图描绘出岭南退溪学内部经典诠解、注释的历时发展脉络与样相。目的无非希望可以解明崔象龙《论语辨疑》凸显了何种岭南退溪学派经注特色与经学研究的转向?并为其下一定位。在此兹将本文研究考察之结论内容,条列说明如下:
  (1)崔象龙之《论语》解经法,简言之即是融通经传、融通宗派、融通异学、融通中朝、融通古今。具体而言,先行研究已指出的所谓以朱子学为根底,均衡受容先儒诸经说,得以“客观”论辩经义的解经法,借由本文之考察,可知崔象龙之解经,其实不仅承自其师郑宗鲁之敢有异于朱注,同时或恐也受到愚伏早已采用的解经法影响:论辩退溪、栗谷二人之观点,再旁及《论语集注大全》中小注他儒之说法,以陈述一己之得,或论辩异说内容。而当彼等可直接就朱注与中、朝诸家解说互参互辨以求四书经义时,朱注的绝对唯一权威性也就此产生动摇。
  (2)崔象龙之经学研究所以能在岭南退溪学派之四书诠解基础上深化前进,敢与朱注异,除了前述其师郑宗鲁之影响外,其师弟学自朱子所谓“一从本文命意”的解经观点,或许才是使得彼等可以据《论语集注》为本,却又不盲从以朱说为绝对权威,但以“经文”为本,力求经文“正义”的主因。而笔者以为此一解经认识与解经法实践,堪称是岭南退溪学者“回归原典”意识的抬头。
  (3)关于崔象龙所采借由篇章次第以求圣人微言大义与经文深意的解经法,笔者则关注其论辩《论语》二十篇篇次有其主旨这一问题,说明此法就如同其论断“仁”一字是为《论语》大旨一般,是崔象龙通书、通篇、通章之“一贯”解经法。而当各篇篇旨确定,则该篇各章之经义便可范限于一定之意义中,解经方不至于“歧出”而误解圣人意旨。而主张篇章次第自有深意,既是崔象龙的解经法之一,又是其从事撰述时借之蕴含撰作者之微言大义的作文法之一。
  (4)至于崔象龙又是如何确认其自身经解是为“正义”这一问题,历来先行研究并无人进一步指出。本文则说明崔象龙在“有疑必质,有事必咨”①地论辩其研读《论语》经注之疑问后,进而透过权威认定,亦即借由揣摩程朱未说之心意,与透过其师郑宗鲁之亲口首肯认定之方式,而再次确认其经解无误,确实为经文“正义”。
  (5)历来研究多以为崔象龙对畿湖学派义理经说的援引,多采用韩元震之说。笔者以为此或许受到《大学辨疑》之影响,因为据笔者之考察统计,崔象龙在注解《论语》时,其对畿湖学者经说的援引,基本上是沙溪金长生与南塘韩元震并重。然而即使如此,从本文所做统计看来,崔象龙主要还是立足于自家学派,以与朱注商兑。
  (6)较之于截至目前的研究,在论及崔象龙之《论语》义理诠解时,多关注其于《论语图》中所标举之“学”“孝”“仁”三者;本文则聚焦于崔象龙所以以“敬”作为一贯四经、四书之工夫,此不仅是源于朱子,本于退溪,承自其师门李象靖、郑宗鲁二先生,且是其自身浃洽诸经书义理后,日用动静之间,常切点检读书所得,勿使内外二致的“心法”,同时亦是崔象龙在李象靖与权万两人争论所谓六经、四书究竟孰重孰轻之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弥合两端之为学法。
  (7)岭南经学研究的转向。纵观18世纪中叶以还岭南退溪学派之四书诠解发展,彼等解经之参考值无论是广参宋、元、明诸儒之说,或是广参鲜儒之说,进而打破学派界线亦参考了畿湖派学者之经解,乃至关注《四书章句集注》以外之“朱子说”,此乃崔象龙之师叔辈,亦即柳长源《四书纂注增补》与裴相说《四书纂要》一路发展而下的做法,就岭南退溪学派之《论语》注释发展史而言,不可不谓一大跃进。而其意义无非代表着彼等已然认识到:仅借由《四书大全》而来理解朱子思想或是经书之“微言大义”,其实有所不足。故彼等试图挣脱大全僵固的解经视角,选择直接面对朱子全体经注与著述,而一旦直接就朱注以论四书经文正义后,彼等无非就已与中、朝诸儒平起平坐,故可以鲜儒自身长期积累的“朱子学”知识素养与修养体得,纠正《四书大全》乃至宋、元、明诸儒之误谬。而至崔象龙时,更自朱子所谓“一从本文命意”的解经观点,进而以“经文”为本,力求经文“正义”,终于使得18世纪中叶以还,发展至裴相说、柳健休等试图搜罗古今、中朝诸儒之经说的解经立场与方法,终于有了转向。亦即直就经文,融通诸法,论辩经义,一贯义理;一贯学脉,旁及对家,直探孔门正义。
  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崔象龙此种融通一贯之经学/敬学,乃是融通退溪门下鹤峰金诚一与寒冈郑逑二脉,通时旁涉西崖柳成龙一脉,亦即上承李象靖,兼采愚伏郑经世、权矩之为学法,糅合眉叟许穆之退溪学改良,进而互参畿湖学派李栗谷、金沙溪与韩元震之学说的综合表现,堪称是承继受容1 8世纪以降岭南退溪学派四书学研究之一贯脉络的经学研究成果。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培懿
责任者
崔象龙
相关人物
李象靖
相关人物
郑宗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