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昌协的问题意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48
颗粒名称: (一)金昌协的问题意识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699-7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协与闵以升的知觉论争涉及对朱子思想的解释和理解。金昌协认为胡炳文《四书通》对“智”字的解释有误,将“心之神明”用于解释“智”属于“认心以为性”,违背了朱子思想的义理结构。金昌协主张“心性之辨”是理解朱子思想的关键,强调理气不杂、不离。
关键词: 韩国儒学 朱子学 知觉论

内容

如前所述,金昌协与闵以升的知觉论争的导火线是胡炳文《四书通》的小注。此小注包含胡炳文之说(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与沈毅斋之说(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金昌协认为此两说所解释的正是“心之知觉”,不能以此理解“智”。在金昌协看来,此小注涉及的不仅是文义训诂上的问题,而是对朱子思想的极大误解,不能掌握朱子思想的肯綮处,故不得不辩。就文义训诂言,金昌协批评说:
  云峰之训智也,虽曰辑朱子之说,而朱子说,本以释《大学》“致知”之“知”。愚未知此“知”字,果与“仁义礼智”之“智”,同乎否乎?所谓神明,所谓妙与宰者,果指性之体耶?抑指心之用耶?①
  就义理而言,金昌协更指出问题所在:
  云峰之训释智字,意在详备,愚非不知也。而敢有疑焉者,疑其于心性之辨未明耳。盖闻之:性者,心所具之理。心者,性所寓之器。仁、义、礼、智,所谓性也,其体至精而不可见。虚灵知觉,所谓心也,其用至妙而不可测。非性则心无所准则,非心则性不能运用,此心性之辨也。二者不能相离,而亦不容相杂。是故语心性者,即心而指性则可,认心以为性则不可。儒者之学所当精核而明辨者,莫先于此。于此或差,则堕于释氏之见矣。①
  金昌协这两段论据非常具有说服力。从文义训诂来说,胡炳文取朱子之言为“智”字训解,固有其用心。但朱子《大学或问》所言“知则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②,本是解释“致知”之“知”。进一步参照朱子《格致补传》“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③之说法,胡炳文所引之言,的确是解释“致知”之“知”,从“心”上说,不是解释“仁、义、礼、智”之“智”,不从“性”上言。再者,“神明”一词,也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的章句:“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④显然,“神明”也是就“心之用”而言,“妙”与“宰”亦然,不是用来形容“性”之体。经金昌协还原注文出处后,胡炳文之说,随之破解。故金昌协也批评胡炳文《四书通》:“失了义理真脉络。”“而类皆从文义训诂上差排推演,备礼说过,全无质悫精深自得意思。”⑤言下之意,胡炳文对朱子思想无法掌握。从金昌协对中国朱子学者的批判中,也显示出朝鲜性理学者对掌握朱子思想的自信。
  更重要的是,在金昌协看来,胡炳文将训解“心”之注文用来训解“智”字,此乃“认心以为性”“认气为理”,已经涉及朱子思想的根本义理问题,所谓“心性之辨未明”。因为,根据朱子“中和新说”的义理间架,性是理,心与情为气。性不可见,必由心与情而显现。虽然就“心统性情”言,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但仅就心与性的关系说,二者也可以是体用关系:性为体,心为用。故金昌协说:“非性则心无所准则,非心则性不能运用。”而二者也可以是理气关系:性属于理,心属于气。此即金昌协所言:“二者不能相离,而亦不容相杂。”若聚焦于“智”与“知觉”的关系,则“仁、义、礼、智”之“智”是“性”、是“理”,而“心之神明”是就心之“虚灵知觉”言,故“知”(知觉)是“心”,属于“气”之灵。从心性论上说,心不是性,故知觉不是智;性不可见,“即心而指性”,故即知觉之心而见智之性。就理气论言,理气不杂,故知觉与智有别;但理气不离,知觉与智不离。因此,知觉论争所涉及的“知觉”究竟是“智之用”或“心之用”问题,对金昌协而言,“虽似系于训诂文义,实则究乎心性精蕴”①。换言之,金昌协有关知觉论争的问题意识就是“心性之辨”,也可以说是“理气之分合”,亦即“心性理气之辨”②,这是朱子的“义理大原头处”③。因而,从金昌协与闵以升的辩论开始,直到逝世前一年与李喜朝的辩论为止,十年之间,金昌协有关知觉论争的论述,都环绕此“心性之辨”的问题意识而展开。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月惠
责任者
金昌协
相关人物
闵以升
相关人物
胡炳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