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九《学教之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16
颗粒名称: (九)“第九《学教之图》”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631-632
摘要: 该图是关于学问和教育的绘图,以“九思”和“九容”为核心概念。图中展示了《论语》中的“九思”和李珥的“九容”以及相关的“四勿”和“三省”概念。图中还涉及到周濂溪的“诚无为,几善恶”和“通动静”、“贯知行”等内容。该图解释了从宇宙论到人性论的转变过程,并强调了敬、致知、乡约、省察、成训等重要原则。
关键词: 学问 教育 九思

内容

该图是关于学(学问)和教(教育)的绘图。
  图的最右侧上端列出了出自《论语·季氏》篇、载入李珥《击蒙要诀》(1577)①的“九思”:①视思明;②听思聪;③色思温;④言思忠;⑤事思敬;⑥疑思问;⑦忿思难;⑧貌思恭;⑨得思义。这里将《论语》原文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顺序重新排列为:①视→②听→③色→④言→⑤事→⑥疑→⑦忿→⑧貌→⑨得,成为其区别于原文的基本特征和标志。作者首先考虑的是对“视听色貌言事疑忿得”的分类问题,所以仍将最重要的“视听”列为首位,其次考虑的是形式问题,而将“见得思义”缩为“得思义”,做到了与其他“八思”在句式上的平衡。
  接着在上端左侧为对应右侧的“九思”而提出的“九容”:①足容重;②手容恭;③目容端;④口容止;⑤声容静;⑥头容直;⑦气容肃;⑧立容德;⑨色容庄。“九容”出自李珥的《击蒙要诀·持身章第三》。李珥在此中强调了“九容”及“思无邪,毋不敬”的重要性:“收敛身心,莫切于九容,进学益智,莫切九思。”“‘思无邪,毋不敬’,只此二句,一生受用不尽,当揭诸壁上,须臾不可忘也。”因此在“第九《学教之图》”中,“思无邪,毋不敬”以“九容”和“九思”左右挟侍的形态出现。顶着这两句的为“九思”下面的“四勿”和九容下面的“三省”,即出自《论语·颜渊》的“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三省”:“不忠乎,不信乎,不习乎。”在“思无邪,毋不敬”下面,位于中心位置的柱子形的长方框中刻有“要持敬字圣学成始成终”,紧贴着它正下方的圆中刻有“敬”字。“敬”字下方刻有对此字的释文:“整齐严肃,常惺惺法,主一无适。”且又在“常惺惺法”下面刻有“勿忘勿助,持敬节度”。①
  以“思无邪”下面的“柱子”为中心,两侧各刻有周濂溪的“诚无为,几善恶”,以举出新儒教中普遍的①宇宙的原理→②被赋予宇宙原理的人心的本质→③社会经验等阶段中的善恶分歧问题,来阐明从宇宙论到人性论的转变过程。②接着在“诚无为,几善恶”的下方各刻有“通动静”(右)和“贯知行”(左)。围绕着“敬”字,在其右侧上下方各刻有“致知”“乡约”,作为实现“克己复礼”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跟随其后,在“改过迁善”的左侧上、下方各刻有“省察”和“成训”。
  随后又将“致知”分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四条目刻于其右,“乡约”又分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刻于其右;“省察”分出“审其是非,察其真妄,事之方来,念之方萌”刻于其左,“成训”又分出“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紧着用力,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等若干小条目刻于其左。
  李滉《圣学十图》中无此图。“九思”“九容”于1577年才被记录在李珥的《击蒙要诀》中,这一点明确说明了金范的《圣学十图》应该是1568年12月李滉完成《圣学十图》十年之后的作品。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钱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