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气之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89
颗粒名称: 一 理气之妙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562-5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栗谷哲学中的“理气之妙”意味着“理”与“气”的协调互补、价值平等关系。栗谷认为,“理气之妙”是他的哲学立场和认识宇宙、自然的根本精神。在理解“理气之妙”时,栗谷既不承认无理之气,也不承认无气之理。栗谷把“理气之妙”作为贯穿整个哲学体系的逻辑原则,并提倡既要分析,又要综合,在“妙合”中把握一切事物。
关键词: 中韩儒学 理论贡献

内容

宋明理学以“理”和“气”来解释和理解世界,因此,理气论自然成为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思维前提。如何规定“理”“气”含义和关系,关系到解决心性论、修养论等其他问题。所以,理气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理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决定其哲学性质的问题。栗谷和朱子在理气概念的解释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在理气关系的理解上有一些出入。尤其在理气的先后、动静、体用等问题上表现出“同中有异”,这种有异性就是栗谷哲学的特征。
  “理气之妙”是栗谷理解理气关系的思维前提,也是贯穿于整个栗谷哲学体系的逻辑原则。在理气关系的理解上栗谷继承朱子的“理气不相离不相杂”的认识,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理气之妙”思想。在朱子那里也有理气之妙的思维痕迹,比如,“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①,“有是理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理,气则二,理则一”②。“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理,形而下者,有形有状是器。然有此器则有此理,有此理则有此器,未尝相离,却不是于形器之外别有所谓理。”③但是朱子并没有直接使用过“理气之妙”这一范畴,更没有把“理气之妙”的思维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当中。虽然有时使用过“妙”字,但它只是“奥妙”“微妙”“精妙”“神妙”“妙处”等对超常态的存在样态和现象的表述而已,不是对关系性的表述或逻辑描述。如此,可以说朱子没有提出过或使用过“理气之妙”。
  在栗谷哲学中“理气之妙”既是栗谷的哲学立场,又是他分析和认识宇宙自然和人的根本精神。④“理气之妙”在栗谷那里既是自明公理,又是确立理气哲学体系的第一原理。⑤“理气之妙”的表述,不是栗谷的原创,是先人们已经使用过的表述①,但是之前基本上是对理气关系的奥妙性的表述,没有把它当作哲学原理。而栗谷把“理气之妙”作为思维方式贯穿到宇宙论、心性论、经世论等整个哲学体系中。②那么,“理气之妙”在栗谷那里意味着什么?他的哲学内涵如何?
  首先,“理气之妙”意味着“理”与“气”的妙合关系,即理与气的“不相离不相杂”的妙合关系。栗谷在《圣学辑要》中有人问“理气是一物是二物?”回答说:
  考诸前训,则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理气浑然无间,元不相离,不可指为二物。故程子曰,器亦道,道亦器。虽不相离,而浑然之中实不相杂,不可指为一物。故朱子曰,理自理,气自气。不相挟杂,合二说而玩索,则理气之妙,庶乎见之矣。③
  栗谷把程子的“器亦道,道亦器”、朱子的“理自理,气自气”当作理解“理气之妙”的根据,认为要是整合理解这两个说,就可以看到理气之妙处。“理”与“气”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存在样态,是浑然无间、元不相离,是无先后、无离合的共存体。理与气本来就是合一的,并非是什么时间开始合成一体的。如果把理气看成二者,就说明不知其道。④理气本自混合,气不离理,理也不离气。对于理气的“妙合”关系栗谷在理无形、气有形的立场上以“无形”和“有形”来说明理与气的妙合关系。他说:“无形在有形”⑤,“无涵妙有,有著真无”⑥。栗谷还把理气关系表述为“气发理乘”“理通气局”等,这其实就是理气妙合的另一种表述而已。
  “理气之妙”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离合看”的逻辑思维方法。栗谷既不承认无理之气,也不承认无气之理。他说:
  夫理者气之主宰也,气者理之所乘也,非理则气无所根柢,非气则理无所依着,既非二物,又非一物。非一物,故一而二,非二物,故二而一也。非一物者,何谓也?理气虽相离不得,而妙合之中,理自理,气自气,不相挟杂,故非一物也。非二物者,何谓也?虽曰理自理气自气,而浑沦无间,无先后无离合,不见其为二物,故非二物也。①从“不相离”的角度上看理与气是“二而一”,从“不相杂”的角度上看理与气是“一而二”。“理气之妙”提倡既要分析,又要综合,既要把握局部,又要把握整体,在“妙合”中把握一切事物。又以“理气之妙”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先儒们的思想。他说:“先贤于心性,有合而言之者,孟子曰:仁,人心是也。有分而言之者,朱子曰:性者,心之理是也。析之得其义,合之得其旨,然后知理气矣。”②如此,栗谷把“理气之妙”当作认识和把握事物的逻辑前提和思维方法。
  “理气之妙”意味着“理”与“气”的协调互补、价值平等关系。考察栗谷的理气论,我们不难发现,“论理必谈气,论气必谈理”。他说:
  夫理者气之主宰也,气者理之所乘也,非理则气无所根柢,非气则理无所依着。③
  理虽无形无为,而气非理则无所本,故曰无形无为而为有形有为之主
  ④者理也,有形有为而为无形无为之器者气也。④
  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无所发。①虽然理与气是“理自理、气自气”,但是不能离开对方孤立存在。这是栗谷在“理气之妙”的立场上阐释理气协调互补关系的表征。“理气之妙”还意味着“理”与“气”在价值上的平等。在存在样态上理与气无先后、不相离,在价值上理与气无高低、无贵贱。“理气之妙”追求的是价值和谐。在现实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具有“理”价值或“气”价值的相对范畴。比如,精神、观念、理论、理想、文等“理”的价值范畴,物质、事实、实践、现实、武等“气”的价值范畴。“理气之妙”追求的是精神和物质、观念和事实、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文与武的价值和谐。这种价值追求通过栗谷的“得中合宜论”和“文武论”得到证实。他说:
  窃谓道之不可并者,是与非也。事之不可俱者,利与害也。徒以利害为急,而不顾是非之所在,则乖于制事之义。徒以是非为意,而不究利害之所在,则乖于应变之权。然而权无定规,得中为贵,义无常制,合宜为贵。得中而合宜,则是与利在其中矣。②至文不可以无武,至武不可以无文,能文而不能武者,愚未之信也。③
  二者如人之两手,如鸟之两翼。其用虽二,而其实则一。④
  由此可见,栗谷在经世论上也坚持“理气之妙”的观点。
  虽然朱子也有理气之妙的思维痕迹,但是没有把“理气之妙”的思维贯彻到其哲学体系中。而栗谷吸收朱子等先儒们的理气之妙的思维,把它当作自己的思维原则贯彻到本体论、人性论等整个哲学体系中。虽然理学是理气二元的思维体系,但是栗谷以“理气之妙”的思维来更加明确了其关系,扩大了其内涵。这是“理气之妙”来反映出的相对于朱子的栗谷哲学特征。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红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