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86
颗粒名称: 四 结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559-5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穑对朱子学有深入理解,并将其作为构建自己学问的基础。他的学问不仅停留在学术上,还成为高丽末期朝鲜初期变革时期的认识及行为规范的基础。他的观点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的内心”的见地,认为“吾心之太极”,并将内心归为“太极”“天”。
关键词: 李穑 性理学 太极

内容

综上所述,李穑对于当时作为先进学术理论的朱子学具有极深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学问世界。他的学问不单单停留在单纯的学术世界上,而且成为关于高丽末期朝鲜初期变革时期的认识及行为规范的基础。他的观点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的内心”的见地。如前所述,他认为“吾心之太极”①,规定并认为内心的位置处于“太极”。这与邵康节的“万物生于天地,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即是吾心”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而19世纪在朝鲜性理学界搅起波澜的寒洲李震相所主张的“性即理”,也是根据邵康节的主张而得来的。②
  李穑并没有将“心”与“性”严格区分开来,而是将内心归为“太极”“天”,把内心的位置偏激地抬升到极高的位置上来。特别是他对心之世界,在思想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③他主张从外部层面来看人的躯干虽然很矮小,但是从内部层面来看,人的内心可以囊括整个宇宙。他强调:“心之用大矣。经纶天地而有余力,无丝毫之或漏于其外也,是天地亦不能包其量矣。”④在这一论证逻辑中,他指出所谓的真理不是通过外在的对象而获得的,而是应该从人的内部本性去寻找,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会因任何权威和暴力而屈服前行的根本原因,而他不为李成桂纠缠不休的劝解所改变、所屈服的根本动力正是源于他这样的学问体系。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甜甜
责任者
李穑
相关人物
李震相
相关人物
邵康节
相关人物
李成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