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内心的宇宙位置及本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84
颗粒名称: 二 内心的宇宙位置及本体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552-556
摘要: 本文探讨了李穑在性理学上的人心本性即“天”的观点,认为人心本性是绝对的终极存在,可以囊括宇宙,统筹天下。李穑认为,人的内心本质是“性”,与天是同样的存在,因此人类可以确立自身的主体性,把握世界的秩
关键词: 李穑 性理学 人心本性

内容

如前所述,“费(显)的形而上学”也适用于内心的世界。内心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即为“隐”,而处于“感而遂通”的状态即为“费(显)”。李穑在描述人的内心时,使用了“吾心之太极”的观点,对心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范围乎庖羲之俯仰,祖述乎大舜之明察,然后可以会归于吾心之太极也。③“吾心之太极”可以说是与《太极图说》中的“人极”是等同的概念④,李穑认为:“夫人之受是气以生也,乾健坤顺而已矣。分而言之,则水火木金土而已矣。求其阳奇阴耦,阳变阴化之原,则归于无极之真而已矣。”①他用“无极”的概念解释人出生的根源。正如周濂溪所说的“无极而太极”那样,“无极”是强调“太极”无规定性、超越性的术语。
  众所周知,就性理学而言,“太极”是表示形而上学的实体——即“理”的终极概念,是构成世界根源的绝对存在。朱子对此有如下论述:正以其究竟至极,无名可名,故特谓之太极。②至于太极,则又初无形象方所之可言,但以此理至极而谓之太极耳。③
  用日常言语难以定义及规定的终极存在被命名为“太极”,太极即是“理之极致”。④“吾心之太极”阐明了人的内心成为世界中心的终极实体的道理。
  李穑将人的内心规定为终极存在,因此确立了在宇宙之中的位置,这种主张也可从其阐明“天地之心,即人之心也”⑤的《子复说》中得以印证,他将人类的位置上升到“天地”的位置,而儒教文献中“天”表示“绝对性”。诸如此类的人类观可以在李穑的文集中到处可见。
  天之体,本于太极,散于万物。脉络整齐,其明大矣。然人之虚灵不昧,虽在方寸之间,然与天也断然无毫发之异。⑥天人无间,感应不惑。⑦
  在上述引文中,他认为人类特别是“人之虚灵不昧”是与天毫无差别的存在,因此,纵向而言,人和天之间没有任何间隔①;横向而言,与万物构成一体②。这是因为人类生来就带有“天德”的原因。③这里的“天德”是指“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④中的“德”,也可以说是《大学》中的“明德”。
  关于内心,李穑的见解在《流沙亭记》中得以很好体现。
  天下之大,圣人之化,与之无穷,此犹外也。人身之小,天下之大,与之相同,此其内也。自其外者观之,东极扶桑,西极昆仑,北不毛,南不雪,圣人之化,渐之被之暨之也。然混一常少,而分裂常多,固不能不慨然于予心焉。自其内者观之,筋骸之束,情性之微,而心处其中,包括宇宙,酬酢事物。威武不能离,智力不能沮,巍然我一人也。⑤
  李穑在上述引文中首先提出了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浩瀚的天空和圣人的教化都是外在的,之所以短小的人体躯干与浩瀚的天地可以相提并论,是因为在摆脱了一般物理秩序的心境内是完全可能的。在此,李穑的重点在于人的心境。他在《平源说》中说道:“所以明其得于师者非外物也,盖吾本性而已。”①因此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人类主体的内在世界。并且出于同一观点,他还指出:“其本然之体,未尝亡焉,发见于俄顷之间。守之固,扩之充,则在我者,非自外至也。”②进一步强调内心世界比外在世界更加重要。
  总而言之,人的内心虽然很小,但是可以囊括宇宙,应对世间万物万事。他在《直说三篇》中说:“心之用大矣。经纶天地而有余力,无丝毫之或漏于其外也,是天地亦不能包其量矣。”③同时,他还指出:“昭乎日月也,盛乎鬼神也,其亦求之方寸间而已矣。”④
  李穑指出,人类具有可以包容宇宙万物的内心,因此即使再强的权势及武力也无法将内心分离,即使再高的智慧也无法阻挡内心与自己的共存,所以自己就像是宇宙的主人公一样,以此强调人类的主体性。由此可见李穑认为只要人的内心得以确立,便可以牢固确立天地的位置,适度发起内心的力量,就可以养育世间万物,呈现社会有序及自然的秩序。⑤
  为什么人的内心是“天·太极”绝对的终极存在,人可以囊括宇宙统筹天下呢?李穑认为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内心的本质——“性”与天是同样的存在。
  仲舒氏曰:“道之大原出于天。”于是乎寐若窹焉,醉若醒焉。然犹曰“苍苍者天也”,而不知民彝物则之出于此,而全体是天也。于是乃曰“天则理也”,然后人始知人事之无非天矣。夫性也在人物,指人物而名之曰人也物也,是迹也。求其所以然而辩之,则在人者性也,在物者亦性也。同一性也,则同一天也,奚疑焉。①
  李穑引用董仲舒的章句②以及《诗经》里的《烝民诗》,展示了人和事物就是上天的道理。正因为人类不变的本性,即人们喜欢人类本来的美德的价值取向性,而事物的法则来自于上天,因此,人和事物事实上就是上天。这里所指的“天”并不是指蓝色的天空,而指的是“理”,这就是朱子学的根本理论所在。如果清楚这一点,那么就会领悟到人类的每一件事情其本身就是上天的道理。
  内含于人类和事物之中的存在根据即是“性”,人类和事物的本性是相同的,并且其本性与上天相同。这篇文章中,遵循“天=理,性=理,天=性”的性理学基本逻辑关系。正因为人类以及事物的“性”与上天是一样的“理”,所以本质上是一致的。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甜甜
责任者
李穑
相关人物
董仲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