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61
颗粒名称: 四 结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510-5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通过考察藤井懒斋的《二礼童览》,揭示了江户时代京都的朱子学者们积极实践儒教葬祭礼仪的情况。特别是中村惕斋、川井正直、三宅鞏革斋、米川操轩和增田立轩等人相互合作、互相影响,其中懒斋的声望很高。他们希望朱熹的《家礼》在日本得到实践,并撰写了相关著作。本文还指出了《大和家礼》和《家礼》标点本的出版,以及懒斋在《二礼童览》中关注的父母去世后的葬仪和祭祀问题。这些与儒教和日本国情之间的紧张关系相结合,旨在推广儒教礼仪。最后,文中指出《二礼童览》中葬祭礼仪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对亲人的孝顺,与注重孝道的《本朝孝子传》形成了对应关系。江户时代的儒者不仅仅停留在理念上重视孝道,还试图通过葬礼和祭祀的仪式来实践。《二礼童览》很好地体现了将对父母的孝顺与儒教葬祭礼仪的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关键词: 藤井懒斋 二礼童览 朱子学

内容

本文围绕着藤井懒斋的《二礼童览》进行了考察。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17世纪江户时代初期的京都朱子学者团体非常真挚地实践儒教葬祭礼仪。特别是以中村惕斋为核心的人们——川井正直、三宅鞏革斋、米川操轩、增田立轩等——相互提携,互相影响,懒斋在这当中是重要人物,声望很高。
  他们(译者按,京都朱子学者)希望朱熹的《家礼》也能在日本得到实践,留下了很多相关著作。在这当中,比较早的著作是三宅鞏革斋的《丧礼节解》和《祭礼节解》,之后是懒斋的《二礼童览》,在这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中村惕斋作《慎终疏节》《追远疏节》以及《慎终疏节通考》《追远疏节通考》,增田立轩又作《慎终疏节闻录》《追远疏节闻录》进行了概括。
  大和田气求的《大和家礼》、浅见絅斋的《家礼》标点本的出版等,这些也是在京都的朱子学者们的行动下顺水推舟而产生的东西。
  懒斋的《二礼童览》基于《家礼》,是为了使得儒教礼仪在日本得到普及而用日文写作的著作,在那里有“父母去世之后,子女对于葬仪和祭祀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才是好的”这样的切实的关注。可以说,是在涉及儒教与日本国情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同时,试图推进儒教礼仪的劳苦之作。
  最后想要指出的是与“孝”思想的关系。懒斋在《本朝孝子传》当中,编辑与刊载了日本的孝子美谈,是作为重视孝的儒者之所作。而且,《二礼童览》中所出现的葬祭礼仪,实际上是为了对亲人的“孝”,与《本朝孝子传》以及《二礼童览》可以说是硬币的正反面的关系。
  “孝”不单是观念,在伴随实践的同时才开始具有意义。在此,郑重地埋葬逝去的父母,对其灵魂进行恭谨的祭祀也是孝不可缺少的行为。江户时代的儒者作为信奉儒教者,对于“孝”的思想(译者按,着重号原有,下同)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试图在葬礼以及祖先祭祀之礼仪上有所表现,《二礼童览》可以说是很好体现了将江户时代对“孝顺父母”的颂扬与儒教葬祭礼仪的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晓杰
责任者
藤井懒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