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礼童览》的撰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59
颗粒名称: (一)《二礼童览》的撰写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505-5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二礼童览》是藤井懒斋根据朱熹的《家礼》而撰写的关于丧礼和祭礼的书籍,用汉字和平假名交替使用的日文进行解说。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关于丧礼,下卷是关于祭礼。懒斋的撰写目的是希望借助《家礼》的影响力,让妇女和儿童也能理解,并加入俗语和俗礼,方便广大人民群众阅读。书中详细介绍了丧礼和祭礼的各个环节,但并没有对所有细节都进行解说,而是重点说明了他认为重要的事项。《二礼童览》的初版刊行于元禄元年(1688),但原稿早在万治三年(1660)就已经整理完成。懒斋为何在此时著述该书,可能是因为父亲去世后,他以儒礼举行了三年的服丧,预料到这一情况而撰写了该书。在父亲去世后,懒斋虔敬地进行了葬仪和服丧,包括行步徒跣、庐居、朴素的饮食以及进行小祥、大祥和禫祭等。他从久留米藩主那里获得三年的休假,并回到京都进行了这一过程。在《二礼童览》的《居丧》部分中,还有关于著藤衣、每天啜一把米为粥等的记述。
关键词: 藤井懒斋 朱熹 丧礼

内容

《二礼童览》二卷二册是丧礼和祭礼、也就是关于葬仪和祖先祭祀这两个儒教礼仪,依据《家礼》,并加上汉字和平假名交替使用的日文的解说。上卷为丧
  礼,总计三十九页,下卷为祭礼,总计十九页。②
  关于该书的撰写目的,在其自序中写道:
  丧祭之二礼,如从于世间之习俗则觉心头不快,遂希冀于稍许有朱文公《家礼》之面影,秘而自抄略其书,改为俗语,使妇女儿童之辈亦可读之,以此为可为而书之。终成此二卷,而名为《二礼童览》。
  换句话说,他依据朱熹的《家礼》,为了在日本进行推广而摘录了《家礼》,为了让妇女儿童也能理解,而混合了俗语、俗礼来进行书写。该书的目录如下:
  卷上 丧礼
  初丧一
  护丧主宾司书司货二
  备用三
  治棺四
  神主五
  志石六
  沐浴七附袭
  入棺八
  发引九
  治葬十
  虞祭十一
  坟墓十二
  居丧十三附祥禫
  奔丧十四
  返葬十五
  诸亲十六
  君丧十七
  卷下 祭礼
  卜日一
  斋戒二
  备物三
  陈器四
  用人五
  具膳六
  仪节七
  祔食八
  忌日九
  墓祭十
  庶子十一
  通礼十二
  由上可见,《二礼童览》基本遵循了《家礼》一书的构成,但并没有对所有细节都加以一一解说,而懒斋对于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事项进行了集中性的说明。
  《二礼童览》是在元禄元年(1688)十一月,懒斋72岁的时候,由西村孙右卫门刊行,自序上面写的是“万治三年七月日”,因此原稿早在万治三年(1660)的久留米藩医时代就已经整理完毕了。①
  至于为何在此时著述,则是因为次年也就是宽文元年(1661)六月,父亲了现去世,懒斋依据儒礼而服三年之丧,可能是预期到父亲之死而作的吧。
  在父亲去世之后,懒斋是如何虔敬地进行葬仪以及服丧,其友人武富廉斋
  的《月下记》中有详细记载①:
  伏父病床,不久而终,闻讣告,哭哀,闻丧之勤而逾礼。久之向主上请登三年之暇,葬于京北山鸣滝,临坟墓近而哭哀,诣其墓所而拜,就位而哭,全如初丧,行步徒跣,易服而著藤衣,庐居于塚之上,寝苫枕块,不脱带,拄杖起卧,朝一溢米[手里一合]、夕一溢米为粥,如此啜事三月,其后食麁饭而饮水,至一期年,祭小祥,初食野菜与木之实,居丧中寂寞度过,至哀而哭哀,不忘思亲。人来若不言则不答,沐浴亦如虞祔练祥之祭之时。过三年,祭大祥,大祥之后,中月而毕禫之祭,饮酒,食鱼肉,还归于常。阕丧,归筑紫久留米城而事之,久岁月而不怠职务。
  如此,在父亲去世之后,懒斋从久留米藩主那里取得三年的休假,返回京都而实行葬仪和服丧。在这里记载了行步徒跣与庐居,寝苫枕块,朴素的饮食,更进一步地进行小祥、大祥与禫祭,基本是按照《家礼》的顺序进行,很容易看出,这当中贯穿了忠实于儒教之礼仪的意思。
  另外,在居丧期间著“藤衣”,朝夕“一溢米”(一把米)为粥而啜之,这是在《二礼童览》卷上《居丧》中也能找到的记述,可见《二礼童览》撰述的直接动机就是即将到来的父亲的葬礼吧。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晓杰
责任者
藤井懒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