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朱子学者与儒教葬祭礼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57
颗粒名称: (三)其他朱子学者与儒教葬祭礼仪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503-5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除了藤井懒斋、中村惕斋等人之外,懒斋周围还有许多与儒教葬礼仪相关的人物。例如山崎闇斋、三宅鞏革斋等人都对儒教的葬祭礼仪进行了研究和著述。米川操轩也是一个商人出身的学者,他依据儒礼进行葬礼,并设置了祭祀祖先的祠堂。中村惕斋率先进行儒教的葬祭实践和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著述。他的忠实门徒增田立轩也记录了惕斋的言论并出版了相应的书籍。此外,浅见絅斋和大和田气求等学者也对儒教礼乐进行了研究和翻译。总体而言,江户时代初期的朱子学者以中村惕斋为中心,进行了儒教葬礼仪的研究和实践,懒斋在这一潮流中撰写了《二礼童览》。然而,与伊藤仁斋等学者相比,懒斋对他们的学问持有批判的态度,并没有直接的交往关系。
关键词: 朱子学者 儒教 葬祭礼仪

内容

除此以外,在懒斋的周围,与儒教葬祭礼仪相关的人物也不在少数。例如山崎闇斋(1619—1682)是如此,又如三宅鞏革斋(道乙,1614—1675)著有儒教葬祭礼仪之书《丧礼节解》二卷以及《祭礼节解》二卷。①
  刚才提到的米川操轩(1627—1678)也是如此。操轩原本是京都乌丸的商人,名一贞,字干叔。少年时代跟随三宅鞏革斋的父亲三宅寄斋学习,是被寄托将来的秀才,随后跟从山崎闇斋、又从学于近江的中江藤树,不久就回归朱子学,在鞏革斋那里进行钻研,并收了很多门徒。他也是惕斋、懒斋的朋友。对其葬祭礼仪实践,中村惕斋的《操轩米先生实记》(《惕斋先生文集》卷十二)是如此描述的:
  三十岁冬,父疾。先生侍奉匪懈,往往终夕不眠,内外皆称孝。明年二月,竟丁其艰。先生悲痛踰节,殓瘗馈奠之事虽为时所制,不能展志,然略依礼修之……三十四岁……是年十二月,母上坂氏没,先生宅忧毁戚,过于前丧。近世国俗,丧祭皆归释氏,不知有先王之典,士夫之家虽有据先儒家礼,粗仿其仪者,而尚稀稀。先生与家兄商议,治二丧皆以礼,至是又营祭室,奉父祖及旁亲神主,凡朔望节序之参,岁时忌日之荐,必斋戒修洁以竭诚意。诸友皆感起,各讲其礼。
  如此,在父亲去世之际,虽然有时俗的限制,但依然基本依据儒礼而进行葬仪,此后,当母亲去世时候,也排除佛教色彩,而依据《家礼》进行葬仪,同时设置“祭室”奉祀祖先之神主,对于时节的祭祀也没有缺漏。由此,其友人也深受感动,开始采用儒教的礼仪。
  米轩操办父母的葬礼是在三十岁也就是明历二年(1656)以及三十四岁也就是万治三年(1660),是在前述井川正直给父亲举行葬礼的庆安二年(1649)的稍后进行的。或许可以认为,是正直的行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吧。
  其次,操轩与惕斋一样,都研究蔡元定的《律吕新书》等乐律之书,可见其对儒教的礼乐也很关心。①
  接下来,不管怎么说,中村惕斋率先进行了儒教的葬祭实践与研究,并留下了相关著述,这一点很重要。承应二年(1653)对父亲进行儒礼之葬礼的惕斋,不久就立了祭祀祖先的祠堂。在元禄三年(1690),惕斋基于长年的考察,做了丧礼之书《慎终疏节》四卷、祭礼之书《追院疏节》一卷,并且撰写了对上述文献的详细资料集《慎终疏节通考》六卷、《追远疏节通考》五卷。②
  懒斋与惕斋的忠实门徒增田立轩(1673—1743)也有交往。③立轩依据惕斋的《慎终疏节》以及《追远疏节》,记录了惕斋日常所言并整理出记录的笔记,是以日文出版了总括性的《慎终疏节闻录》四卷以及《追远疏节闻录》不分卷的人物。④
  除此以外,虽然未必清楚是否有直接交友关系,与伊藤仁斋、中村惕斋、藤井懒斋并称为“京都儒者亲四天王”的浅见絅斋对于《家礼》五卷进行了句读,在元禄十年(1697)出版。另外,京都的书商兼学者大和田气求(?—1672)在稍早一些时候的宽文七年(1667),用日文翻译了丘濬的《文公家礼仪节》,题为《大和家礼》出版,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江户时代初期,以中村惕斋为首的朱子学者为中心,进行儒教礼乐的研究,并且与孝的实践相配合,讲究儒教葬礼礼仪并进行实践。懒斋是在这股潮流中撰写《二礼童览》的。
  另外,懒斋与伊藤仁斋(1627—1705)是完全同时代的人,也都是活跃在京都的学者,但出于朱子学者的立场,懒斋以及惕斋、川井正直对于仁斋的学问多有批判。①因此他们的礼学以及葬礼实践都似乎与仁斋没有关系。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晓杰
责任者
藤井懒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