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40
颗粒名称: 五 结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458-4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徂徕学在鬼神观和祭祀观方面具有鲜明的神律伦理特色,与西方的近代性思维不相符合。徂徕的观点与西方思想家霍布斯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无相似之处。徂徕学与荀子学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论证,目前无法直接将二者等同。在东亚的学者眼中,徂徕学与中国儒学存在着明显不同,徂徕的论点更符合日本的思维和观念。丸山真男认为徂徕学是日本的“古层”现象,反映了日本接受外来文化时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结构。徂徕将社会或政治体视为“圣人集合的群体”,这种思维在幕末时期的学者和明治时期的国体论中也有所体现。总之,徂徕学可被视为一种源于祭祀共同体的思维模式,在日本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徂徕学 鬼神观 祭祀观

内容

经由比对徂徕与中国儒者的鬼神观,可以发现徂徕的鬼神观、祭祀观中都具有鲜明的神律伦理的特色,因此若说他的说法具有西欧近代性思维的特质,或与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社会契约论有相近的论点③,恐怕是言过其实。就最基本的理由言之,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Leviathan)中虽有一半的篇幅谈论宗教问题,但他的目的在于揭露了宗教观念的虚假性、推翻神学理论体系,使宗教为现实社会服务,而卢梭的政治理论也致力于在神权与王权之外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因而这些思想与同意君权神授的徂徕论点,在根本上就不能相合。
  除了将徂徕的观点推向西欧的近代性外,也有学者如津田左右吉(1873—1961)认为徂徕学的来源是荀子理论,尽管这种说法曾受到丸山真男的批驳①,但近来也有学者对丸山的论点提出异议②。荀子学与徂徕学之关系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才能确定,但似乎也可以简单的处理,从本文的讨论而言,由荀子及法家韩非在天论上不具有神律的性格③,即可推断徂徕的思想难以直接与荀子或法家画上等号。如此说来,徂徕的神鬼论及其伦理学必须被放在何种脉络来理解?从东亚反朱子“天理观”之学者的意见看来,不论是中国的戴震(1724—1777)或朝鲜的丁若镛(1762—1836),他们都推崇孟子学并且主张性善论,因此徂徕的论点在东亚儒者的世界中,反而显示了它的日本性。
  丸山真男虽然在《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将朱子学视为德川政权的意识形态,因而由朱子学的瓦解,论徂徕学及宣长学具有近代思维特质,但是在其后期的研究中似乎又意识到徂徕学期待德川幕府的绝对主义,与本居宣长强调幕府政治的神意性,都指向封建思想而背离了近代性的思维。①丸山所以形成这样的看法,在于他改变研究策略而企图找出日本思想的病理所在。他一反过去将儒教(朱子学)或外来思想视为日本思想的病理,而发现了这个病理可能潜藏于整个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基于这种想法,丸山提出了原型、古层、执拗的低音这些概念②,以说明这个作用于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潜藏于传统中的深层精神构造。丸山反对只将日本原生的文化视为“土著”③,认为外来的思想也可以成为土著思想,他追究日本与外来文化接触的历史,将那些形成土著的精神构造的特质称为思维方法与认识世界的“原型”。“原型”一词历经数变,先是为了避免学者将原型视为历史最古的阶段,而被“古层”一词取代,其后又为避免学者误将古层视为是唯物史观中的下层结构,“古层”又被“执拗的低音”取代。“执拗的低音”指音乐主旋律背后不断重复的低音,以比喻言,进入日本的外来文化如同主旋律般,会被这些低音修改④,这种修改也可能导致削弱或甩掉外来文化中的普遍价值⑤。在此看法下,丸山将徂徕学视为是“历史意识”的“古层”现象,而指出:“无论是儒学史中的古学派还是国学运动的登场,都是在‘锁国’等条件下因‘古层’隆起而发生的一个过程中的不同表现。”⑥
  本文认为丸山的古层论是极富创意及解释力的,徂徕学似乎是将“社会”或“政治体”视为是“圣人依据天意而集合成的群体”,而自徂徕、宣长以下,到幕末后期水户学者会泽正志斋(1782—1863)主张祭祀“天祖”以赋予天皇的权威、德川政权的合法性、民心的统一①,再到明治时期天皇被推上《宪法》中不可侵犯的地位②、国民道德论将儒教的“忠”“孝”观注入国体思想中,乃至于战后国体论思想崩溃后的日本思想现况,似乎都可以或多或少发现一种源于天命之“祭祀共同体”的重复思维。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振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