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09
颗粒名称: 四 结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34-3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仁斋学对“天人合一”的重新定义和实践主体。仁斋学将“天地”解读为“人伦世界”,认为众人都能够成为世界之担当者。仁斋学强调通过学问培养善性,实现“天人合一”,将“天地”的含义解读为“人伦世界”,并提倡众人参与“人伦世界”的构建。在江户封建社会中,仁斋学将“天地”的含义不是在政治语境中,而是在人伦语境中重新解读,大力提倡众人是担当“天地”秩序与和谐的实践主体,这是其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 仁斋学 实践主体 重新定义

内容

如上所述,仁斋重新定义作为儒学思想之核心的“天人合一”,将众人看作通过学问培养足以担当“人伦世界”的实践主体。将“天人合一”的实践主体设定为众人的架构,已经融入“圣人必可学而至”的朱子学。但是“自然世界”的原理(“天理”)在自己内心之中自觉,践行以“天理”为准则的朱子学说,不能否认对于一般庶民而言过于遥远且感觉难知难行。此外,在以士农工商的身份秩序为社会结构核心的江户社会中,期待成为“天人合一”之担当者的,现实中只不过是上层武士的成员,或者说一部分卓越的有德之人。
  实际上,古学一系的徂徕学提出,“天人合一”的担当者仅限于天子和诸侯。徂徕学(以及江户儒学一般)所设想的“天地”,是作为现实统治体制的“政治世界”而描述。“天地”的含义只能在“政治世界”中寻求,那么要求一般庶民发挥担当这一世界的作用,在江户封建社会中是不现实的。
  与此相对,仁斋学将“天地”的含义解读为“人伦世界”,明确提出使众人都能够成为世界之担当者的理论。仁斋提到:“人心之所同然谓之道,制一时之宜谓之权。”(孟古·梁惠王下8,大注),作为基于“人心所同然”而形成社会的“道”,与由于为政者而一时形成社会秩序的“权”相对。在此之上仁斋提出,为了“道”的实现,众人参与“人伦世界”的构建是必要的条件。①在此,“天地”不是被看作一个“政治世界”,而是被解读为“人伦世界”,可以说这是仁斋学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仁斋在江户封建社会中,“天地”的含义不是在政治语境(以为政者为核心形成的秩序)中,而是在人伦语境(人与人之间结成的人伦关系)中重新解读,大力提倡众人是担当“天地”秩序与和谐的实践主体。有关“天人合一”的实践主体,将其设定为包含一般庶民的所有人的思想,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人伦关系的广泛联结,在学理和实际中建构起来的,这大概是仁斋学中最值得注意的独特性。

附注

〔附注〕 一、本文所用伊藤仁斋的著作,原则上依据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古义堂文库所藏的仁斋生前的最终稿本,引文末尾所附的括号内,以如下形式略记出处: 《論語古義》学而第一·第四章“论注”→(论古·学而4,论注) 《孟子古義》尽心章句上·第十五章“小注”→(孟古·尽心上15,小注) 《語孟字義》卷之上“道”第一条→(字义上·道1) 《語孟字義》附“论尧舜既没邪说暴行又作”→(字义附·邪说) 《童子問》卷之上·第二十一章→(童上21)。 二、本文所用朱熹的著作,原则上依据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全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申绪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