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子学的“天人合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002
颗粒名称: 一 朱子学的“天人合一”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325-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人合一”理论对日本江户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朱子学的普及得以实现。本文探讨了朱子学中“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认为“天地”是秩序与和谐的象征,人类应与“天地”为一体,才能赋予人类世界以正当的规则。然而,圣人与普通人之间存在差异,普通人需要通过学问的积累才能达到道德的真实无妄。本文指出,“天人合一”在理论上是向众人开放,但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层面中,只能期待一部分人实现。如何克服这一思想矛盾是江户社会接受儒学过程中儒者们面临的困难问题。
关键词: 日本 朱子学 广泛影响

内容

“天人合一”说广泛地影响日本江户社会,是通过朱子学的普及带来的。在此,本文希望首先大致地确认一下朱子学是基于何种理论而讨论“天人合一”。
  第一,朱子学思想中,只有“天地”才是秩序与和谐的象征。若看一下“天地”的变化,则繁星的运行,昼夜、日月、四季的交替,总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在这一“天地”中所孕育的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亦总是展现出和谐、充实的生机。所有的生命,茂盛的草木、飞鸟游鱼,以各种各样应有的状态生长、繁殖。如此,朱子学中所谓“天地”,其本身就是一切秩序与和谐的根源,同时也是一切秩序与和谐所呈现的现实世界。①
  第二,由此为了带给人类世界秩序与和谐,人的活动与“天地”变化为一体,这是最为重要的。与“天地”的变化充满秩序与和谐相对,人类世界的现实被混沌与昏迷所笼罩。每一个个人的前途、社会的命运都是未知数、不透明的。因此,若要赋予混沌的人类世界以正当的规则,则必须将其纳入“天地”的秩序之中,这是必要的前提。
  第三,其“人与天地为一体”,通过对《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第二十章)的注释①,可以在以下的三个层次中予以讨论:(1)“天道”乃“诚”之本身,即作为“天理之本然”的“真实无妄”;(2)圣人之德是与“天道”完全相同的“诚”,因此圣人能够自然且必然地与“天地”为一体;(3)未能达到圣人境界的普通人,能够通过行为的努力(学问的培养)达到与“天道”参。
  如此虽说是“天人合一”,但是圣人与一般人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因为虽然圣人与一般人中由“天”所赋予“理”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形成一般人之肉体与心性的“气”则有着过与不及的偏差,由此人欲之生就会妨碍“理”之发现。不过这一论述中重要的是应认识到,即使是一般人只要通过学问的积累都可以达到道德的真实无妄,其最终所获得的“德”处于“诚”的层次,故与圣人无异。②
  这样的朱子学可以看作,人无论是谁都能通过学问达到“与天地为一体”,这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能存在的。“圣人必可学而至”③的立论,在理论上予以了担保。这一理论在现实的社会中,可以推动众人从事学习,追求“与天地为一体”。
  确实在中国社会,通过“科举”制度,具备德养的士大夫阶层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主体发挥政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但是,即使如此学习朱子学的士大夫们,实际上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发挥与圣人匹配的政治作用呢?不得不说这是不确定的。另外,追求普通的庶民全部成为“天人合一”的实践主体的历史、社会环境,即使在朱子学所植根的中国亦是不完全具备的。
  总而言之,“天人合一”在理论上是向众人开放,但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层面中,这不得不仅限于对一部分人的期待,如何理解并克服朱子学这一内在的思想矛盾,在江户社会接受儒学的过程中,是儒者们不得不面对的困难问题。本文将尝试围绕如何回答这一难题,以考察仁斋学在江户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