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6988 |
颗粒名称: | 三 朱子何以缺席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7 |
页码: | 259-265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中对于“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看法,以及朱子学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性和与其他理学家的不同之处。首先,文章指出张载、程颐等北宋理学家提出了“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对举,这一对举涉及到成德如何可能的依据,以及两种人性和两种心的区分。然而,朱子在论述中并不主动提及这两种知的分别,这与他对气质之性的独特解释有关。朱子认为“气质之性”是复合名词,它等于“气质”加上“性”,而气质之性不可能有超越义,因此超越层的性也不可能有活动义。其次,文章指出了朱子学中“格物致知”的论点,这是朱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朱子认为,通过格物穷理的过程,可以逐渐体认到万物一体的境界,但这样的心仍然不是本心。因此,朱子学中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并不存在。最后,文章总结了朱子学在这一问题上的特点和与其他理学家的不同之处。朱子学认为,心与理合是道心的特点,但道心的“知”仍是气之灵,不足以证成本心。因此,在朱子学中,“德性之知”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
关键词: | 朱子学 德性之知 看法 |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