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967
颗粒名称: 四 结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政治化”“全球化”“混血化”三个关键词,探讨了东亚儒学的必要性和研究方法。实体化的东亚概念和中华文化一元论存在缺陷,应去除政治化并坚持学术独立性。东亚化和全球化具有相似性,其思想成分能革新原有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交涉下,混血化成为必然结果,提供了不同文化和思想互相交错的机会,有助于开放文化中心主义所构成的封闭系统。对于儒学发展,应思考如何成为促成革新的基础,并保留文化生命的独特性。
关键词: 政治化 全球化 混血化

内容

本文借由“政治化”“全球化”“混血化”三个关键词,重新讨论了过去常被提及的“什么是东亚”“东亚儒学何以必要”“东亚儒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虽然论述的方式与黄俊杰《“东亚儒学”的视野与方法论》③、吴震《“东亚儒学”何以必要》有所不同,然而大部分的结论如反对实体化的东亚概念、反对一国史的儒学、主张多元文化、重视本土化等并无太大的歧义。“对抗与政治化”一节中主要在于指出:实体化的东亚与中华文化一元论的主张残留着近代以来的屈辱感与对抗感,且有依附政治力的倾向。因而要避免实体化、一体化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去除政治化的倾向,以及坚持学术的独立性。而“变迁与全球化”一节主要在于讨论“东亚化”与“全球化”的相似性,由此引申一些研究方法与观点视野上的相互借鉴。在本节中也强调东亚化与全球化所以能有所进展,在于其中的思想成分能为原有的文化体系注入了新的革新力量,因而其方法学的意义不应该是在如张崑将《儒学复兴中知识分子对“东亚儒学”的思考之探讨》中所言的“顺中心”“逆中心”“去中心”与“超中心”的思维结构,而应该在于儒学如何成为促成“革新”的基础上。继此观点,本文在第三节中讨论了“革新与混血化”的问题,认为在革新的要求下,混血化是在跨文化的交涉下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混血化”这节中,本文所提的《論語と算盤》一例,与黄俊杰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黄先生认为“《論語と算盤》一书提倡义利并行,所着重的与《论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具性价值一样。果如是,东亚儒学的提倡,在21世纪也就不能免于被工具化的危机”,本文则认为由《論語と算盤》系列而下的思考,所反映的不是儒学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效用,而是面对资本主义的一种革新的思维,它虽然无法导正资本主义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病态,但也确实提供了一种东方式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而且这种义利并行的想法也与现行的社会企业概念有所相合,因此其中含藏着具有革新意义的混血性。本文与黄先生之意见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对资本主义采取否定的态度,因为除非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这种否定也无法唤回传统的生计方式与价值观。
  或许有人会认为强调混血性会导致主体的失却,特别是些中国的学者私下喜欢说日本的文化长期处于模仿外来文化的状态,是没有根的文化,因此日本的混血文化并不足取。然而,即使日本文化是一种如竹内好所说的“转向型的文化”①,但它在生活及思维上仍然具有可以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长久传统,而且其特色的表现并不亚于某些自喻为文化大国的国家。从文化发展的过程看来,文化主体不可能在与他者文化的交互作用下而仍然呈现为一种静止的独我。从否定极端的文化本质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角度看,混血文化有助于开放文化中心主义所构成的封闭系统,提供一些空间,让不同文化和思想更有互相“交错”的机会,“交错”“革新”与“创造”是各种文化和思想能够存活、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文化不被淘汰,也必然保留了文化生命的独特性。本文以为:就儒学的发展而言,也应做如是的思考。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振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