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道学的易学哲学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910
颗粒名称: 北宋道学的易学哲学基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48-250
摘要: 本项目研究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北宋道学思想与易学哲学之间的关系。道学家通过对旧有易学概念的重新诠释,构建了独特的易学世界观系统,以此为儒家的人世价值与生活方式提供普世客观的根据。研究通过追溯北宋道学易学问题意识的起源,分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道学易学思想,揭示北宋道学易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理性命”三概念之间的内涵与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道学易学世界观的建构方式和价值奠基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北宋道学 课题研究

内容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为代表的北宋道学思想,其形上层面主要是通过易学哲学建构起来的,这是学界的普遍共识。而易学哲学究竟何以构成北宋道学的思想基础,道学家的思想体系与其易学诠释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起来的,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回答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着眼于北宋道学始终持有的时代问题意识,即如何为儒家提倡的人世价值与生活方式提供普遍客观的“天道”根据。正是在这一问题意识的指引下,道学家纷纷借助传统易学的资源,通过对旧有易学概念的重新诠释,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易学世界观系统,达成以形上天道为人世价值奠基的思想意旨,在此意义上,易学哲学方构成北宋道学的思想根基,从周敦颐到二程的北宋道学易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也应被理解为道学易学世界观建构方式与价值奠基方式不断演进完善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又可以通过一条通贯性的线索加以把握,那就是道学家承继北宋中期易学广泛探讨之“性命”主题而来的对于《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理”、“性”、“命”三概念之内涵与相互关系的诠解。“理”、“性”、“命”概念重心的转移正反映出道学易学的世界观建构方式从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变,相应的价值奠基方式从实然秩序性奠基向客观应然性奠基转变的理论发展趋势。
  本成果在导论中以北宋中期易学为主要思想背景追溯北宋道学易学问题意识的缘起,以及道学谱系的成立。正文则以思想家为单元,分五章对于北宋五子的道学易学思想加以专题研讨。第一、二章分别讨论周敦颐以《太极图》为核心的易学哲学,以及邵雍围绕“一分为二”的数理原则和“体用”观念建构的先天易学哲学。周、邵皆以本于《易传·系辞》“太极生两仪”之宇宙生成论为其易学世界观建构的基本模式,并通过《太极图》、《先天图》等图式化表达方式呈现天道层面的实然秩序性,来为儒家的人世价值秩序奠定基础。在“理性命”线索方面,周敦颐于道学谱系中首次将“理”纳入“性命”主题的探讨,但对三者的关系并无明确论述;邵雍则明确以作为生成本源“太极”所赋予万物之“命”为三概念的核心,“性”、“理”处于次要地位。
  第三章讨论张载以“太虚”为本体的气本论易学哲学,指出其易学哲学的贯穿性架构是从《说卦传》“参天两地”抽绎出的“两一”架构。张载认为,“两”即差异性与“一”即统一性的关系不是由一分化出两,而是两趋向于合一,由此超越了传统的宇宙生成论模式而建构起本体论模式的易学世界观。“两一”架构在“太虚”本体层面及有形世界层面分别以“神化”、“感性”的形态呈现出来,昭示出气化流行之中客观普遍存在的差异趋向合一的本质倾向性,其作为一种“客观应然性”足以为以感通他者之“仁”为核心的儒家人世应然价值奠定基础。在“理性命”线索方面,张载将三概念的重心转向“性”,“性”对应于“两一”架构中的“一”,提供了差异朝向合一的本质趋向,是气论形上学建构与价值奠基的根本。
  第四、五章分别讨论程颢和程颐以天理为本体的理本论易学哲学,指出程颢天理观念的易学起源在于《易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与“生生之谓易”,其核心内涵是“生生”之理。天理具体化地规定了万物生命的本质生命倾向,包含差异性的分位秩序和统一性的感通关联两个层面,既是万物生成与活动遵循的法则,也是万物所以能生生变化的动因,达成了同一性与差异性、应然性与实然性的根本统一。由此,天理可以被理解为“具体化的客观应然性”,构成人世应然价值的基础。在“理性命”线索方面,“理”正式成为“理性命”三概念的核心,“性命”统一于“理”,“尽性”“至命”统一于“穷理”。程颐在程颢的基础上引入“所以”概念更清晰地划分了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的理论层次。他进一步提出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易学纲领,提点出天理作为客观应然性具体化于一切世界现实的根本特征以及“以应然统摄实然”的理本论易学思想方法,并将之落实到《易程传》的易学诠释体例中,使理本论易学哲学臻于完备。
  由于北宋道学谱系是由南宋朱子所确立,且朱子自身的哲学体系与其易学世界观基础源自对于五子易学的创造性整合,因此,有关五子分别在朱子易学体系中占有何种地位,朱子如何将不同思想倾向的易学系统统合为一体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揭示北宋道学易学的整体性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亦是本成果关注的一个重点。总括来说,周敦颐的《太极图》、邵雍的《先天图》构成了朱子理解把握世界本有秩序的基础框架,张载的气论构成了其理解气化流行过程的基本视野,而二程的天理观念则构成了朱子易学世界观的本体。朱子以天理本体取代周、邵的“太极”、张载的“太虚”,并凭借天理应然性的具体化特征,将周敦颐、邵雍、张载的学说作为对气之世界的实然描述全部包纳在本于“所当然”之天理的易学哲学体系之内,形成了集“五子”之大成的理学世界观。
  本成果作为对中国古代世界观思想的研究,亦格外注重古今世界观之间的比较与区分。唯有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古代世界观与现代科学世界观的本质差异,才能如实再现古代思想的原貌,以此为反思与化解现代性生活之危机提供某种借鉴,这也是本成果的现实意义所在。(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朱子学年鉴.2021》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9部分: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收录《融突和合论——中国哲学元理》《明清朱子学将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新增长点》《2021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简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睿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