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心、道心的价值属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715
颗粒名称: 二、人心、道心的价值属性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本文从李栗谷对人心、道心的价值属性的规定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架构以人心和道心的区分为主轴,将栗谷的观点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栗谷认为人心是恶的,而道心是善的。然而,在第二个阶段,他改变了这种看法,认为人心不是恶的,而是有善有恶的。
关键词: 朱子学 韩国儒学 李栗谷

内容

李栗谷对人心、道心的价值属性的规定,其架构是比较稳定的,那就是把人心和道心分开。简单地说,栗谷对道心的看法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纯善,而对人心的看法则有变化,其变化方向是:经历了从恶到不是恶,再到有善有恶的演变。
  先看其最后定论。栗谷说道:“道心,纯是天理,故有善而无恶。人心,也有天理,也有人欲,故有善有恶。”①自朱熹以来,就道心应该是未发的性还是已发的心,虽然具有一些争议。②但不管其结论是什么,对道心的价值属性的看法,却惊人的一致,即是纯善的。就栗谷而言,虽然其人心道心说有前说与后说之异,但是其对于道心的道德属性的看法则是始终如一的,即善。因而,本文考察的重点不得不落在“人心”上。就对人心的价值属性的规定而言,栗谷的人心道心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成牛溪辩论之时和辩论之后。在辩论期,他把人心污名化了,故而更多地把人心看作是恶,这和其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是内在一致的。“今欲两边说下,则当遵人心道心之说。欲说善一边,则当遵四端之说。欲兼善恶说,则当遵七情之说。”③也就是说,人心道心是对立的,道心为善,人心为恶。根据他对人心的规定,似乎应该得出饥欲食之类的生理本能至少是中性的而不是恶的这个结论。但栗谷并没有如此,这可以从他以类比的方式形容人心之所以危中可见一斑。“如鹰解鞲,如马脱羁,飞腾难制”④,这似乎不是“危”,而是“恶”了。
  在卸掉辩论的负担之后,以及摆脱罗整庵(钦顺,1465—1547)、卢稣斋道心人心体用论的影响之后,他终于可以理性看待人心的道德属性了。在《圣学辑要》一书中,他实际上就采纳了人心不是恶的观点。他写道:“朱子晚年定论,不以人心为人欲。盖人心,只是生于形气者,虽圣人亦有焉。人心为主,不听命于道心,然后乃为人欲。”①人心虽然可以流而为人欲,从而体现恶,但人心本身不是人欲,所以人心不是恶。相对于之前认为人心是恶的看法,这是一个明显的发展。但是,仅仅指出人心不是恶,过于消极,因而是明显不够的,需要从正面指出人心的道德属性到底是什么。对此,栗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他否定了人心不善。人心“初非不善,而易流于人欲,故曰危”②。双重否定表肯定,因而人心是善。其实,朱熹也有人心善的类似观点,他说道:“如单说人心,则都是好。”③相对于以前,这就构成了一颠覆性的变化,即人心不但不是恶,而且人心还有善。④综合前面所说的人心不恶、人心并非不善,于是就得出了人心是中性以及有善的结论。就此而言,颇为接近朱熹的人心是通孔的观点了。经此过渡,在第二阶段,李栗谷选择了人心有善有恶的观点。“人心,也有天理,也有人欲,故有善有恶。”这个观点对于朱熹来说,是比较平常的,因为他早就提出过“人心者,气质之心也,可为善,可为不善”的看法。⑤栗谷得出的人心有善有恶的结论,如果这个观点和人心不是恶(“不以人心为人欲”)的观点在同一逻辑层面的话,那么就是矛盾的,因而无法成立。如果这个观点和人心不是恶的看法属于不同逻辑层面,那么就可以避免矛盾从而共存。问题在于,栗谷是在什么意义上得出人心有善有恶的结论?答案留待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来论述。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收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知名朱子学者近作14篇,内容涉及朱子的道统论、礼学、气论、诗论、格物致知论、人心道心、家国天下等问题,时间上从南宋跨越到现代,空间上从中国走向东亚世界,以点带面,简单勾勒了朱子思想的多元面向,介绍了朱子学的思想理念、政治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