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浪漫——朱子理学的诗酒情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698
颗粒名称: 理性的浪漫——朱子理学的诗酒情怀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4
页码: 44-57
摘要: 本文字主要介绍了朱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礼、酒文化的影响。朱子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礼”是天地自然之理,并提倡以理释礼,使“礼”成为天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规范。在朱子的礼学思想中,“礼”具有神圣性与超越性,祭祀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酒则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礼仪 祭祀

内容

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中最具理性精神的思想家之一。朱子理学不仅体大精思,而且条分缕析,细致入微,颇具冷静的理性精神。朱子爱诗亦爱酒,留下了许多关于酒的诗篇、故事、文字与体悟,其对道的境界之领悟亦与诗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朱子理学中,礼与酒、诗与酒、道与诗酒的关系反复碰撞,经过激情、诗性、醉狂、想象与生命的交融,最终形成既具理性精神,又富有生命情感的浪漫主义诗酒情怀。
  一、礼与酒
  朱子治经学最重礼经①,其所定《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均出自《礼记》,朱子晚年尤其重视对礼仪的系统整理及教化实践,著有《仪礼经传通解》《朱子家礼》等书。在其诸多的礼学著述中,《朱子家礼》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在传统中国社会,家是社会文化的根基,齐家是连接修身和治国平天下的桥梁与纽带。朱子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时代化、世俗化、庶民化,编成《朱子家礼》,规定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居家礼仪实用手册。《朱子家礼》中的内容在元代被引为国礼,成为宋元以降中国及东亚社会的基本礼仪规范,对整个东亚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朱子家礼》作为朱子“全体大用”思想的现实体现,使朱子学真正应用于庶民,落实到民间①,并且深入到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落实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有子云:“礼之用,和为贵。”朱子注云:“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②此即朱子对于“礼”最完整的理解。“礼”为天理与人事的统一,体用兼备,本末一贯。所谓“节文”,“节谓等差,文谓文采。等差不同,必有文以行之”③。可见,礼是天理的等级差别并加以文饰,是人事的仪礼规则。“礼”源于天地自然之“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论经礼、曲礼,其中种种繁文缛节、千头万绪均为“天理”之体现。“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却只是这个道理。”④朱子提倡“以理释礼”,“盖言理则隐而无形,言礼则实而有据。礼者,理之显设而有节文者也,言礼则理在其中矣。故圣人之言,体用兼备,本末一贯”⑤。一方面赋予“礼”以“天理”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成功地将形而上的“理”融于可凭据的实践形态——“礼”之中,使“礼”成为天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规范,从循“礼”进而循“理”,为沟通天人之际提供桥梁,实践天人合一。
  礼是人事的礼仪规则,囊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其具有神圣性与超越性,因此无论是家礼、乡礼、学礼还是邦国礼、王朝礼,一切礼仪活动都离不开祭祀,祭祀的物品中都离不开酒。宋代朱翼中《北山酒经》曰:“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①酒本身即为礼器,人用酒醴敬神谓之礼。据《周礼·天官·酒正》载:“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这就是说,凡有祭祀,根据常法供五齐三酒,装在八个樽里。祭天地等大祭祀,可以增添三次酒;祭宗庙等中祭,可以增添两次酒;祭五祀等小祭,可以增添一次酒,用勺盛酒于樽,都有一定数量。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三种。事酒是因有事需用而新酿的酒;昔酒是久酿而成的酒;清酒是更加久酿而成的酒)可以增添,但供祭祀的五齐(五种清浊厚薄不同的酒: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不可以增添,用勺注洒于樽亦有一定的数量。
  用酒祭祀,是因为酒不仅非常珍贵,而且能沟通人我、协畅众神。《礼记》言尧时有酒尊称为“泰”,则可证明尧时已流行饮酒。饮酒既久,酒种遂多,周时已有酎、醪、醇、醴、醑、醹等。但当时之酒,基本上是酿造酒,以谷稷及蔬果制成。直至金元之间,才因道士炼丹,无意中发现了蒸馏酒。《朱子家礼》冠、昏、丧、祭四礼中醮子、合卺、礼妇、降神、送神等环节皆需用酒。关于用酒的品种,《仪礼》与《大唐开元礼》均记载为“醴”,其冠礼中祝词亦云“甘醴维厚”。贾公彦曰:“醴,则五齐之中醴齐之类也。”②故,醴即“醴齐”。陈选云:“酒二宿熟者曰醴,醴酒味薄。”③同时朱子在其《仪礼经传通解》解释说:“士冠礼、子婚礼、礼宾赞、礼妇、聘礼、礼宾,此等用醴,皆无幂是也。”④然而《家礼》中这些环节,皆只言用“酒”,不言用“醴”,《司马氏书仪》与《政和五礼新仪》中相关环节亦如是。司马光云:“古者冠用醴,或用酒。醴则一献,酒则三醮。今私家无醴,以酒代之,但改醴辞‘甘醴维厚’为‘旨酒既清’耳,所以从简。”①由此可知,当时私家无醴,故以酒代醴,以从简便。而因何“私家无醴”,则与宋代的榷酒制度相关。
  两宋时期国家对酒类实行专卖制度,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禁止民间私自酿酒售卖,更禁止百姓私制酒曲。宋代宫廷在中央设有法酒库和内酒坊专供官方酿酒之用。《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戊午,太常寺言:奉诏祠祭,以法酒库、内酒坊酒实诸尊罍,以代五齐三酒。今法酒库酒,曰供御、曰祠祭、曰常供;内酒坊酒,曰法糯、曰糯、曰常料,各三等。糯酒、常料酒,止给诸军、吏工、技人,以奉天地、宗庙、社稷,恐非致恭尽物之义。乞止以三法酒及法糯酒奉祠祭,从之。”②可见当时国家祭祀用酒均出自法酒库与内酒坊,且古代祭祀所用之“五齐三酒”已为“法酒”所替代。此事《太常因革礼》中亦有记载:“《通礼》:大祀、中祀、小祀皆用五齐三酒,今皆代以法酒。……然古之法式未可尽闻,本院寻据法酒库称,自来只造一色祀祭法酒,即不晓会五齐三酒伏缘郑康成,尚不知古酒法度兼汉法亦不传,难为出意创造。今乞依旧以法酒代五齐三酒,遍实坛殿上下樽罍。仰有司不得更依前只设空器,其合设明水、明酒者,并以井水代之……”③则知“五齐三酒”酿造之法至宋已不传,为不使祭器空置,朝廷令均以法酒代之,甚至用井水代之,又称为“玄酒”。
  在《朱子家礼》祭礼中,祭祀之前要斋戒、禁酒,以示对先祖和神灵的敬畏及尊重。经过祭祀之酒称为“福酒”,“主妇还,监彻。酒之在盏、注、它器中者皆入于瓶,缄封之,所谓福酒。果蔬、肉食,并传于燕器。主妇监涤祭器而藏之”④。祭祀之后,可用福酒、果蔬、肉食礼敬宾客、使者。在婚礼纳币环节有“羊酒”一说,“币用色缯,贫富随宜少,不过两多,不踰十,今人更用钗钏、羊酒、果实之属亦可”①。“羊酒”指“羊”与“酒”,皆贵重之物,以示对婚姻的承诺与敬重,纳币之后,婚姻即得到认可。《朱子家礼》对酒的规定,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对婚姻对先祖对神灵的敬重;另一方面,祭祀之酒从“五齐三酒”到“醴”到“法酒”到普通酒乃至“玄酒”的演变,也迎合了儒家礼仪不断世俗化和庶民化的发展趋势。
  儒家之礼,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丧礼与祭礼,本就带有准宗教的性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诗性的”。礼上承天道,下缘人情。“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礼记·礼运》)“凡礼之大体……则阴阳,顺人情。”(《礼记·丧服四制》)在礼仪程序中注入酒的元素,除了是对天地、鬼神、祖先和礼仪的敬重,更多则是诗性的关怀、人情的关切及对生命情感的肯定。
  二、诗与酒
  诗酒情怀是诗与酒结缘后的产物,在中国文化史上,它几乎是文人的专利。“听说诗人都解饮”②,“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③。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思想家总是与诗酒有一种不解之缘④,朱子一生,也充满诗酒情怀。陈荣捷先生指出:“朱子教学,是其最快乐处。闲情逸趣,则在旅游与诗酒之兴。”⑤朱子一生酷爱山水,浪迹无数名山大川,《福建通志》卷十二《朱熹传》载:“自号紫阳,箪瓢屡空,然天机活泼,常寄情于山水文字,南康志庐山、潭州志衡岳、建州志武夷云谷、福州志石鼓、乌石,莫不流连题咏。相传每经行处,闻有佳深壑,虽迂途数里,必往游,携尊酒时饮一杯,竟日不倦。非徒泥塑人以为居敬者。”①钱穆先生曾别具慧眼地指出:“综观朱子一生,出仕则志在邦国,著述则意存千古,而其徜徉山水,浼仰溪云则俨如一隐士。其视洙泗伊洛又自成一风格。此亦可窥见朱子性情之一面。”②钱穆先生指出,朱子不仅“志在邦国,意存千古”,而且“徜徉山水,浼仰溪云”,这便是传统儒家所特有的诗酒情怀。
  朱子历游名山大川,与友携琴载酒,对月酬唱,豪气千云,留下过许多醉人诗篇。朱子《赵君泽携琴载酒见访分韵得琴字》诗云:“喜兹烦抱舒,未觉杯酒深。一为尘外想,再抚丘中琴。余音殷雷动,爽籁悲龙吟。寄谢筝笛耳,宁知山水音。”③诗人琴酒抒怀、寄情山水。“白酒频斟当啜茶,何妨一醉野人家。据鞍又向冈头望,落日天风雁字斜。”④“斗酒淋漓后,颠狂不作难。”⑤酒至酣时添狂性,在诗酒的作用下,朱子望河山而纵情,其诗云:“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⑥“乘兴正须披鹤氅,瀹甘犹喜破龙团。无端酒思催吟笔,却恐长鲸吸海干。”⑦诗中的朱子,洒脱而睿智,他时而与友人月夜泛舟,对月而歌:“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共踏空林月,来寻野渡船。醉醒非各趣,心迹两忘缘。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鬓边。”①时而与同道携酒而坐,相与讲论:“我已中峰住,君从何处来?莫留岩底寺,径上月边台。浊酒团栾坐,高谈次第开。前贤渺安在?清酹寄余哀。”②“遐观众山回,一酌千虑融。兴罢复来归,杳霭秋堂空。”③清酌遣兴、物我两忘。《次韵昼寒》更是纵情山水,一醉方休:“行穿危磴尽,林表见孤亭。涧泻千寻白,峰回四面青。尘襟元落落,风腋自泠泠。一醉今何许,无心赋独醒。”④
  朋友相聚,诗酒酬酢,不亦乐乎?然而,相聚何短、分离何长?分离的日子里,诗中留下的是无尽的别恨与相思。朱子《次圭父回文韵》云:“客愁无胜集,集胜无客愁,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⑤《次判院丈昼寒亭韵有怀平父》:“把酒怀人处,幽寻记往时。”⑥《寄诸同寮》:“把酒江头烟雨时,遥知江树已芳菲。应怜倦客荒茅里,落尽梅花未得归。”⑦诗中朱子怀人之时屡言把酒,可知彼时与友别后,离情难遣,只有潦倒一醉。朱子曾与张栻南岳唱和,其《次韵择之怀张敬夫》云:“往时联骑向衡山,同赋新诗各据鞍。此夜相思一杯酒,回头犹记雪漫漫。”⑧《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敬夫兄》云:“三酌不自温,倚杖空冥搜。悲歌动华薄,璀璨忽满裘。向来一杯酒,浩荡千里游。”①诗中回忆当日与好友张栻唱和之景,思念与惆怅之情历历可见。在《再次王宰韵》中,朱子回首往日朋友相聚,畅怀欢饮,经年不忘的景象:“相随到处一羊裘,况有澄江散客愁。且看跳鱼并集鸟,莫思去马与来牛。欢情往日空回首,酒味今年不下喉。只待两公高宴罢,却携茶鼎上渔舟。”②
  酒为欢会而饮,为离别而饮,亦为孤独而饮。朱子《茅舍独饮》云:“出身从吏役,驱车涉穷山。日落阴景晦,天高风气寒。岂无斗酒资,独酌谁为欢?一杯且复醉,百念中阑干。”③《宿传舍见月》云:“空堂寒夜月华清,独宿凄凉梦不成。欲向阶前舞凌乱,手持杯酒为谁倾?”④《奉酬子厚咏雪之作》云:“凌晨饮一杯,竟日守空堂,伫立玩奇变,永言获新章。”⑤诗中处处可见孤独之意。然,朱子虽作独饮,却醉不颓废、悲不失志。
  庆元党禁后,朱子之学被禁为伪学,其高足蔡元定被贬谪道州。时“州县捕元定甚急,元定闻命,不辞家即就道。熹与从游者数百人饯别萧寺中,坐客兴叹有泣下者。熹微视元定不异平时,因喟然曰:‘友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矣。’元定赋诗曰: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⑥。朱子弟子贺孙记此事云:“先生往净安寺候蔡。蔡自府乘舟就贬,过净安,先生出寺门接之。坐方丈寒暄外,无嗟劳语。以连日所读《参同契》所疑扣蔡,蔡应答洒然。少迟,诸人醵酒至,饮皆醉。先生间行,列坐寺前桥上饮,回寺又饮,先生醉睡。方坐饮桥上,詹元善即退去,先生曰:‘此人富贵气。’”①党禁之中,查捕甚严,蔡元定贬而不挫,众弟子百人相送,足可见朱门之学风,师生之情义。朱子别元定,酩酊醉睡,亦可见朱子之至情至性。
  对于朱子,人们历来只关注他作为圣贤的一面,认为他阐述六经、折中礼典、接续道统、穷理行躬、守正俨恪,而很少看到他性情的一面。朱子一生酷爱天然,讲学撰著之余,历游崇山峻岭,尽赏雄奇风光。在游历中,体悟生命与自然之趣,书写了大量诗篇传世。这些诗作立意深远、生机盎然、情景交融,且极具哲理内涵。诗中的朱子乐山水、好友朋、恋美酒、贪游兴,情感丰富、洒脱旷达。他常醉酒、多唱和,亦常酒醒之后忽觉诗酒害道而禁酒戒诗。但屡醉屡戒,他依然留下了许多与酒相关的诗篇,足可见诗酒于他之不可离也。诗酒是浪漫的,经典是理性的;醉酒写诗的朱子是性情的,修典注经的朱子是理性的。然而没有浪漫谈何理性,不悟本真怎为哲人,在理性中浪漫,在浪漫中寻道,这大概就是朱子所特有的圣贤之境。
  三、道与酒
  把酒吟诗,乃文人之常,朱子虽为理学名家,其性亦嗜酒。朱子诗中以酒为题者比比皆是,从其诗中可知,朱子闲暇之时,或揽壶独酌,或与友共饮,酒量不浅,酒风豪放,兴之所至时往往诗酒并兴、泼墨挥毫。据门人吴寿昌载:“先生每观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稍清阴处,竟日目不瞬。饮酒不过两三行,又移一处。大醉,则趺坐高拱。经史子集之余,虽记录杂说,举辄成诵。微醺,则吟哦古文,气调清壮。某所闻见,则先生每爱诵屈原《楚骚》,孔明《出师表》,渊明《归去来》并诗,并杜子美数诗而已。”②由此可知朱子饮酒时之情状。
  朱子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关于春天的,且多是描述携酒春游的场景。诗中的春天是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①春天的容颜明艳而绚烂,春光点染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人们亦从这万紫千红中感受春的气息。“春至草木变,郊园犹掩扉。兹晨与心会,览物遍芳菲。桃萼破浅红,时禽悦朝晖。”②春暖花开,万物更新,天地间一片生机盎然、自然和乐之景。然而,在这和煦的春风里,万物的秩序又由谁来安排呢?朱子在《春日偶作》中言道:“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③原来在朱子心中春天代表生机和仁德,他从东风轻舞、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体验到了天理流行的生生之仁。仁既是天地之心,也是人心中所体验的性理,它普及周遍万物,使天地间呈现出勃勃生机。朱子的春天充满了惊喜,充满了禅意。在众所周知的《观书有感二首》中,朱子也描述了他对春天的喜悦和感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④在春日的阳光下,朱子体悟到学有根底,知有本源。在暴涨的春水中,朱子领悟到在渐进中穷理,一旦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春天里的朱子不再是常人脑海中那整齐严肃的道学先生,而是寄意山水、流连草木的真君子。面对迷人的春景,他常常游兴大发,诗怀激荡,文思奔涌。“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⑤“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①皆是朱子寻春之作。清人陈衍也说:“晦翁登山临水,处处有诗,盖道学中之最活泼者。”②朱子酷爱山水,有着浓烈的山水情怀,但在吟风弄月、风乎舞雩之时又不免自警自励,向往古圣先贤,期望“尧舜气象”。“春服初成丽景迟,步随流水玩晴漪。微吟缓节归来晚,一任轻风拂面吹。”③“咏归同与点,坐忘庶希颜。”④朱子此诗对“曾点之志”的推崇,再次彰显了他心中所向往的舒畅、安乐、自由之美,我们亦可从中感受到朱子超然、洒脱的天人一体的心境与情怀。
  诗歌不仅能抒发情感,也能悟道。朱子每每于诗歌中体悟天地之心,体悟“道体”流行。朱子云:“晚峰云散碧千寻,落日冲飙霜气深。霁色登临寒夜月,行藏只此验天心。”⑤朱子在山水中行走、赋诗,体验“天心”,亦于诗歌中得见“仁体”。“仁体难明君所疑,欲求直截转支离。圣言妙缊无穷意,涵泳从容只自知。”⑥同时还于诗歌中感悟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情怀:“我是溪山旧主人,归来鱼鸟便相亲。一杯与尔同生死,万事从渠更故新。”⑦根据朱子的哲学本体论,山水审美客体从本体上讲,仍是道体的流行发见:“鸢飞鱼跃,道体随处发见,谓道体发见者,犹是人见得如此。若鸢鱼初不自知察,只是天地明察,亦是察也。”⑧从搏击长空的苍鹰到灵动飞跃的游鱼,天上、地下、水中,处处生机活泼,无非“道体”之“发见”,“道体”之流行。
  朱子与好友张栻同游衡山,携琴载酒,词句唱和,一月间写诗130余篇。其中不乏对乾坤、太极的讨论:“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①太极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万物亦统一于太极。朱子说,山川草木,无非都是这个太极:“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二气交感,所以化生万物,……那个满山青黄碧绿,无非是这太极。”②“太极”为天地万物之理,是总的道体;天地之化则是神,神是气之精英、阴阳二气之良能、天地之化育。
  纵情山水,在山水中领略天道自然的奥妙,体悟天人合一之境,不仅需要“不作尘中思”这样脱俗绝尘的审美心态,还需要“悠然与神谋”这样的返璞归真之心,方可领略山水之自然意趣。朱子素慕陶元亮之趣,有《陶公醉石归去来馆》云:“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况复岩壑古,飘渺藏风烟。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③朱子欣赏的便是陶渊明先生这种高风亮节的真隐士人格和心态,唯有如此方能在山水审美中,领略山水之乐,悟得天人合一之境。朱子云:“淡泊忘怀久,浑沦玩意深。箪瓢无改乐,山水自知音。”④“赏罢一悁然,淡泊忘所适。”⑤这些诗句虽为朱子早年所作,其间流露的心境固然不乏佛老之意趣,但其中回归自然、脱俗绝尘、天人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朱子“一以贯之”的理想追求。
  朱子是理性的朱子。朱子一生,为天地立心——体悟天理,建构理一元论;为生民立命——“存天理”之公,“灭人欲”之私;为往圣继绝学——读书明理,重建道统;为万世开太平——推明治道,回归三代,天理乃其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朱子综罗百代,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集理学之大成,天理既是宇宙本体也是人间最高准则,理性的精神乃其思想人生的根本精神。
  朱子也是浪漫的朱子,朱子一生是浪漫的一生。朱子早年指点江山,激情澎湃,充满诗酒情怀;中年回归儒学,服膺天理,回归理性,仍不改浪漫情愫;晚年思想圆融,会通三教,自成高峰,但朱子始终没有改变他好学深思、忧国忧民、纵情山水、积极达观的性格。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理性与浪漫左右相随,形成了朱子理学独特的思想个性。朱子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外有金人骚扰,内有奸臣当道,政治生态相对恶劣。朱子晚年,不幸卷入党争,朱子学被禁为“伪学”,学生或被流放或被遣散,道学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朱子仍然乐观自信,不改其浪漫情怀。庆元党禁之初,朱子送别贬谪道州的得意门生蔡元定,曾写就著名的《水口行舟》一诗:“昨夜扁舟雨一蓑,满城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郁郁层峦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①诗中朱子借景抒情,描绘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山水相映的美好景色。在逆境中充满和乐达观之浪漫主义精神。
  理性与浪漫并非二元对立,二者好比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彼此又是统一的、互补的。理性与浪漫时刻调节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系统,各有其用,不可替代。同理,在朱子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里,理性精神与诗酒情怀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若只有理性精神,人生将会了无意趣,甚至变得丑陋;若只沉醉于诗酒情怀,则未免又会陷入空想与癫狂;唯有两者交替作用,理性而不刻板,浪漫而不癫狂,方可
  成就理学家丰富多彩、广博圆融的精神境界。朱子哲学既充满理性精神又充满诗酒情怀。朱子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理性与诗性的相互交融。诗
  性是人生与艺术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而朱子的诗性并不仅仅存在于诗歌之中,而是存在于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之中,存在于他理性的思考之中,徜徉于山水之乐中,荡漾于他与弟子的对话中,蕴含于朱子仰望星空的眸光中。

附注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13&ZD062)的阶段性成果。 ①钱穆先生云:“朱子旷代大儒,不仅集北宋一代理学之大成,同时亦集汉晋以下经学之大成。使经学理学会归一贯,尤为朱子论学最大贡献所在。……朱子于经学中,于礼特所重视。”参见钱穆:《朱子新学案》第四册,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19页。 ①朱人求:《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朱子学刊》第二十七辑,黄山书社,2017年,第5页。 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51页。 ③《颜渊喟然叹章》,《朱子语类》卷36,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340页。 ④《颜渊问仁章》,《朱子语类》卷4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456页。 ⑤《答赵致道》,《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9,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65页。 ①[宋]朱肱等著,任仁仁整理校点:《宋元谱录丛编·北山酒经(外十种)》,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年,第13页。 ②[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6页。 ③[宋]朱熹撰,[明]陈选集注:《御定小学集注》卷5外篇,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71页。 ④《仪礼经传通解》卷8,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12页。 ①[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2,《丛书集成初编》第1039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23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九,中华书局,2004年,第7287页。 ③[宋]欧阳修等撰:《太常因革礼》卷13总例13,《续修四库全书》第8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98~400页。 ④《朱子家礼》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40页。 ①《朱子家礼》卷3,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97页。 ②[清]陈声暨:《病酒吟》,载陈衍编,冯永军、祝伊湄、束璧点校:《近代诗钞》(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319页。 ③[清]宋大樽:《茗香诗论》,《丛书集成初编》第2599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页。 ④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嵇康、阮籍在沉醉中留下了万言大作,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乃“三杯草圣传”,戴叔伦“每因一樽酒,重和百篇诗”,显贵如晏殊,依然是“一曲新词酒一杯”。 ⑤陈荣捷:《朱熹》,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第151页。 ①《朱熹传》,《福建通志》卷十二,参见刘超然等修:《(民国)崇安县新志》第二十二卷,民国三十年铅印本,第541页。 ②钱穆:《朱子新学案》第五册,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90页。 ③《赵君泽携琴载酒见访分韵得琴字》,《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1页。 ④《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03页。 ⑤《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07页。 ⑥《醉下祝融峰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86页。 ⑦《次秀野咏雪韵三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33页。 ①《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69页。 ②《胡丈广仲与范伯崇自岳市来同登绝顶举酒极谈得闻比日讲论之乐》,《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86页。 ③《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丙申九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6,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32页。 ④《次韵昼寒》,《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6,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20页。 ⑤《次圭父回文韵》,《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61~562页。 ⑥《次判院丈昼寒亭韵有怀平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6,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21页。 ⑦《寄诸同寮》,《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59页。 ⑧《次韵择之怀张敬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95页。 ①《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敬夫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09页。 ②《再次王宰韵》,《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5页。 ③《茅舍独饮》,《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58页。 ④《宿传舍见月》,《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59页。 ⑤《奉酬子厚咏雪之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1页。 ⑥[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三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蔡元定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2875页。 ①《丙辰后》,《朱子语类》卷107,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00~3501页。 ②《杂记言行》,《朱子语类》卷107,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05页。 ①《春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5页。 ②《春日言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41页。 ③《春日偶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5页。 ④《观书有感二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6页。 ⑤《出山道中口占》,《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25页。 ①《回文》,《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61页。 ②[清]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宋诗精华录》卷三,巴蜀书社,1992年,第463页。 ③《曾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5页。 ④《教思堂作示诸同志》,《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70页。 ⑤《登山有作次敬夫韵》,《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77页。 ⑥《送林熙之诗五首》之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6,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18页。 ⑦《用丘子服弟韵呈储行之明府伯玉卓丈及坐上诸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第530页。 ⑧《中庸》第十一章,《朱子语类》卷63,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070页。 ①《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87页。 ②《太极图》,《朱子语类》卷94,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142页。 ③《陶公醉石归去来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87页。 ④《挽籍溪胡先生三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95页。 ⑤《秋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46页。 ①《水口行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载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53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收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知名朱子学者近作14篇,内容涉及朱子的道统论、礼学、气论、诗论、格物致知论、人心道心、家国天下等问题,时间上从南宋跨越到现代,空间上从中国走向东亚世界,以点带面,简单勾勒了朱子思想的多元面向,介绍了朱子学的思想理念、政治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人求
责任者
和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