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平陆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897
颗粒名称: 孟子之平陆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1
页码: 977
摘要: 《孟子之平陆章》主要论述了古代君王建都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左传》中的记载,说明古时君王会建立都城,并在都城中建立君王的庙宇。文章以太王庙和文王庙的例子来说明君王庙宇常驻不迁移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各地的诸侯和大夫也会建立自己祖先的庙宇。然后,文章探讨了汉朝建立的原庙,指出原庙是在已经存在庙宇的基础上再建的,类似于现在的太庙和景灵宫。接着文章讨论了庙宇建设是否符合礼制,指出建在行宫的原庙并不符合礼制,但洛邑的文武庙又显示周朝可能也有两庙的情况。最后,文章提到了原庙的制度,即前庙用于祭祀,后寝用于存放祖先的衣冠。文章呼吁将君王的关怀转移到宗庙中。
关键词: 朱熹 孟子 平陆

内容

“‘王之为都’。《左传》:‘邑有先君之庙曰“都”。’看得来古之王者尝为都处,便自有庙。贺孙录云:“古人之庙不迁。”如太王庙在岐,文王庙在丰。武王祭太王则于岐,祭文王则于丰。贺孙云:“镐京却无二王之庙。”‘王朝步自周,至于丰’,是自镐至丰,以告文王庙也。又如晋献公使申生祭于曲沃。武公虽自曲沃入晋,而其先君之庙则仍在曲沃而不徙也。又如鲁祖文王,郑祖厉王,则诸侯祖天子矣;三桓祖桓公,则大夫祖诸侯矣。故《礼运》曰:‘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得祖诸侯。公庙之设私家,非礼也,自三桓始也。’是三桓各立桓公庙于其邑也。”又问:“汉原庙如何?”曰:“原,再也,如‘原蚕’之‘原’。谓既有庙,而再立一庙,如本朝既有太庙,又有景灵宫。”又问:“此于礼当否?”曰:“非礼也。贺孙云:“问郡国有原庙否?”曰:“行幸处有之,然皆非礼也。”然以洛邑有文武庙言之,则似周亦有两庙。”又问:“原庙之制如何?”曰:“《史记》‘月出衣冠游之所’,贺孙云:“汉之原庙,是藏衣冠之所。”谓藏高帝之衣冠于其中,月一取其衣冠,出游于国中也。古之庙制,前庙后寝,寝所以藏亡者之衣冠。故《周礼》:‘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至汉时却移寝于陵,所谓‘陵寝’,故明帝于原陵见太后镜奁中物而悲哀。蔡邕因谓:‘上陵亦古礼,明帝犹有古之余意。’然此等议论,皆是他讲学不明之故,他只是偶见明帝之事,故为是说。然何不使人君移此意于宗庙中耶?”又曰:“‘王之为都’,又恐是《周礼》所谓‘都鄙’之‘都’。《周礼》:‘四县为都。’”广。录同贺孙。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朱子语类第四册》

出版者: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

本书为包括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二至卷第六十六,内容为孟子二、公孙丑上之上、孟子三、公孙丑上之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