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531
颗粒名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2
页码: 611-612
摘要: 本文解释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的含义,认为人们天生就有这个道理,但被物质欲望所迷惑,因此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少。好之者是真正热爱这个道理,乐之者则是充分享受这个道理带来的快乐。只有真正热爱并充分享受,才能真正领悟并获得人生的乐趣。
关键词: 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人之生,便有此理。然被物欲昏蔽,故知此理者已少。好之者是知之已至,分明见得此理可爱可求,故心诚好之。乐之者是好之已至,而此理已得之于己。凡天地万物之理皆具足于吾身,则乐莫大焉。知之者,如五谷之可食;好之者,是食而知其味;乐之者,是食而饱。南升
  问:“若是真知,安得不如好之?若是真好,安得不如乐之?”曰:“不说不是真知与真好,只是知得未极至,好得未极至。如数到九数,便自会数过十与十一去;数到十九数,便自会数过二十与二十一去。不着得气力,自然如此。若方数得六七,自是未易过十;数得十五,自是未易过二十数,这都是未极至处。如行到福州,须行到福州境界极了,方到兴化界;这边来,也行尽福州界了,方行到南剑界。若行未尽福州界,自是未到得别州境界。‘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贺孙
  问:“明道曰:‘笃信好学,未如自得之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己物耳。然只能信道,亦是人之难能也。’伊川曰:‘非有所得,安能乐之?’又曰:‘知之者,在彼,而我知之也。好之者,虽笃,而未能有之。至于乐之,则为己之所有。’第十九章凡七说,伊川三说。今从明道、伊川之说。伊川第二说,推说教人事,曰:‘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个学,是终身底事。果能造次颠沛必于是,岂有不得之理?’范氏曰‘乐则生矣’,吕氏亦曰‘乐则不可已’,皆推说乐以后事。若原其所以乐,则须如伊川之说。吕氏曰:‘知之则不惑。’据此章‘知’字,只谓好学者耳,未到不惑地位,其说稍深。杨氏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则知之非艰矣。’此说‘知’字又太浅。人而知学者亦不易得。夫妇之知,习之而不察者耳,未足以为知。二说正相反,吕氏过,杨氏不及。谢氏曰:‘乐则无欣厌取舍。’谓之无厌无舍则可,若谓之无所欣,无所取,则何以谓之乐?尹氏大纲与伊川同意,但以‘安’字训‘乐’字,未紧。”曰:“所论‘知’字,甚善。但此亦谓知义理之大端者耳。谢说大抵太过。”榦。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三册

《朱子语类第三册》

出版者:崇文書局

本文讲述了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二十包括张子之书、邵子之书、程子门人、总论、吕与叔、谢显道、杨中立、游定夫、侯希圣、尹彦明、张思叔、郭立之子和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