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子曰回也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512
颗粒名称:
子曰回也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9
页码:
587-595
摘要:
该文是关于“三月不违仁”的讨论,探讨了颜子三月不违仁的含义和解释,以及与仁、心、私欲等概念的关系。文章中引用了多种观点和解释,包括朱熹、张载、吕大临等学者的说法,以及一些学者对《集注》的批评和修正。文章还讨论了“日月至焉”的含义和解释,以及与“三月不违仁”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文章提到了学者们对于“三月不违仁”和“日月至焉”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学者观点
内容
问“三月不违仁。”曰:“仁与心本是一物。被私欲一隔,心便违仁去,却为二物。若私欲既无,则心与仁便不相违,合成一物。心犹镜,仁犹镜之明。镜本来明,被尘垢一蔽,遂不明。若尘垢一去,则镜明矣。颜子三个月之久无尘垢。其余人或日一次无尘垢,少间又暗;或月一次无尘垢,二十九日暗,亦不可知。”南升。
问“三月不违仁”。曰:“三月,只是言久尔,非谓三月后必违也。此言颜子能久于仁尔,虽念虑之间间有不善处,却能‘知之而未尝复行也’。”去伪。
问:“‘三月不违仁’,三月后亦有违否?”曰:“毕竟久亦有间断。”曰:“这间断亦甚微否?”曰:“是。如‘不贰过’,过便是违仁。非礼勿视听言动四句,照管不到便是过。”淳。
问“日月至焉”。曰:“日至,是一日一次至此;月至,是一月一次至此,言其疏也。闲时都思量别处。”又问:“思量事不到不好,然却只是闲事,如何?”曰:“也不是。视便要思明,听便思聪。总思量便要在正理上,如何可及闲事!”铢。
问:“如何是日至月至?”曰:“某旧说,其余人有一日不违仁,有一月不违仁者。近思之,一日不违仁,固应有之;若一月不违,似亦难得。近得一说:有一日一番见得到,有一月一番见得到。比之一日,犹胜如一月之远。若颜子方能三月不违,天理纯然,无一毫私伪间杂,夫子所以独称之。”〓。
义刚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集注》云:‘仁者,心之德。’窃推此义,以为天生一人,只有一心。这腔子里面更无些子其他物事,只有一个浑全底道理,更无些子欠缺,所谓仁也。”曰:“莫只将浑全底道理说,须看教那仁亲切始得。”义刚。
“颜子三月不违,只是此心常存,无少间断。自三月后,却未免有毫发私意间断在。但颜子才间断便觉,当下便能接续将去。虽当下便能接续,毕竟是曾间断来。若无这些子,却便是圣人也。‘日月至焉’,看得来却是或一日一至,或一月一至,这亦难说。今人若能自朝至暮,此心洞然,表里如一,直是无纤毫私意间断,这地位岂易及!惟实曾去下工夫,方自见得。横渠内外宾主之说极好。‘三月不违’,那个是主人,是常在家里坐底,三月后或有一番出去,却便会归来。‘日月至焉’,那个是客,是从外面到底。然亦是彻底曾到一番,却不是仿佛见得个恁地。或日一到这里,或月一到这里,便又出去。以月较日,又疏到了。”
正卿问:“《集注》‘不知其仁也’云:‘虽颜子之贤,犹不能不违于三月之后。’如何?”曰:“不是三月以后一向差去。但于这道理久后,略断一断,便接续去。只是有些子差,便接了。若无些子间断,便全是天理,便是圣人。所以与圣人一间者,以此。旧说只做有一月至者,有一日至者,与颜渊三月至者有次第。看来道理不如此。颜子地位比诸子煞有优劣,如‘赐也闻一以知二,回也闻一以知十’,此事争多少!此是十分争七八分。张子云云,这道理譬如一屋子,是自家为主,朝朝夕夕时时只在里面。如颜子三月不能不违,只是略暂出去,便又归在里面,是自家常做主。若日至者,一日一番至,是常在外为客,一日一番暂入里面来,又便出去。月至亦是常在外为客,一月一番入里面来,又便出去。”又云:“‘三月不违’者,如人通身都白,只有一点子黑。‘日月至焉’者,如人通身都黑,只有一点白。”又云:“颜子一身,已自不见其身;日用之间,只见许多道理。”贺孙。今《集注》“不知其仁”章无此说。
问:“如今之学者,一日是几遍存省。当时门人乃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不应如是疏略。恐仁是浑然天理,无纤毫私欲处。今日之学者虽曰存省,亦未到这境界。他孔门弟子至,便是至境界否?”曰:“今人能存得,亦是这意思。但触动便不得,被人叫一声便走了。他当那至时,应事接物都不差。又不知至时久近如何,那里煞有曲折。日至者却至得频数,恐不甚久。月至者或旬日,或一二日,皆不可知。”又问:“横渠云云,文蔚窃谓‘三月不违’者,天理为主,人欲为宾;‘日月至焉’者,人欲为主,天理为宾。学者工夫只得勉勉循循,以克人欲存天理为事。其成与不成,至与不至,则非我可必矣。”曰:“是如此。”文蔚。
问:“伊川言不违是有纤毫私欲,横渠言要知内外宾主之辨。”曰:“前后说是如此。”刘仲升云:“与久而不息者,气象迥别。”大雅云:“久而不息,自是圣人事。”曰:“‘三月不违’,是自家已有之物,三月之久,忽被人借去,自家旋即取回了。‘日月至焉’,是本无此物,暂时问人借得来,便被人取去了。”大雅。
至之问:“横渠言,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止,过此,几非在我者。”曰:“且以屋喻之:‘三月不违’者,心常在内,虽间或有出时,然终是在外不稳便,才出即便入。盖心安于内,所以为主。‘日月至焉’者,心常在外,虽间或有入时,然终是在内不安,才入即便出。盖心安于外,所以为宾。日至者,一日一至此;月至者,一月一至此,自外而至也。不违者,心常存;日月至者,有时而存。此无他,知有至未至,意有诚未诚。知至矣,虽驱使为不善,亦不为。知未至,虽轧勒使不为,此意终迸出来。故贵于见得透,则心意勉勉循循,自不能已矣。‘过此几非在我者’,犹言‘过此以往,未之或知’。言过此则自家着力不得,待他自长进去。”又曰:“‘三月不违’之‘违’,犹白中之黑;‘日月至焉’之‘至’,犹黑中之白。今须且将此一段反覆思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使自会沦肌浃髓。夫子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只在这些子。若拗不转,便下达去了。”又曰:“此正如‘诚意’章相似。知善之可好而好之极其笃,知不善之可恶而恶之极其深,以至于慊快充足,方始是好处。”道夫。
问“三月不违仁”。先生曰:“如何是心?如何是仁?”曰:“心是知觉底,仁是理。”曰:“耳无有不聪,目无有不明,心无有不仁。然耳有时不聪,目有时不明,心有时不仁。”问:“莫是心与理合而为一?”曰:“不是合,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所以‘仁,人心也’。学,理会甚么事?只是理会这些子。”又问:“张子之说,莫是‘三月不违’者,是仁常在内,常为主;‘日月至焉’者,是仁常在外,常为宾?”曰:“此倒说了。心常在内,常为主;心常在外,常为客。如这一间屋,主常在此居,客虽在此,不久着去。”问:“如此则心不违仁者,是心在仁内?”曰:“不可言心在仁内,略略地是恁地意思。”又曰:“便是难说。”问:“‘过此几非在我者’,如何?”曰:“不用着力,如决江河,水至而舟自浮。如说学,只说到说处住,以上不用说。至说处,则自能寻将上去。不到说处,是不曾时习。时习,则相将自然说。”又曰:“人只是一个不肯学。须是如吃酒,自家不爱吃,硬将酒来吃,相将自然要吃,不待强他。如吃药:人不爱吃,硬强他吃。”节。
问:“横渠说内外宾主之辨。若以颜子为内与主,不成其他门人之所学便都只在外。”曰:“他身己是都在道外,恰似客一般。譬之一个屋,圣人便常在屋里坐。颜子也在屋里,只有时误行出门外,然便觉不是他住处,便回来。其他却常在外面,有时入来,不是他活处,少间又自出去了。而今人硬把心制在这里,恰似人在路上做活计,百事都安在外,虽是他自屋舍,时暂入来,见不得他活处,亦自不安,又自走出了。虽然,也须渐渐把捉,终不成任他如何。”又曰:“‘日月至焉’者,是有一日得一番至,有一月得一番至。”贺孙。
问“日月至焉”一句。曰:“看得来,日却是久底,月却是暂时底。”因说横渠内外宾主之辨,曰:“颜子一似主人,长在家里,三月以后或有出去时节,便会向归。其余是宾,或一日一至,或一月一至。以日较月,月又却疏。”又曰:“不违者,是在内;至焉者,是在外来。”又问“几非在我者”。曰:“舍三月不违去做工夫,都是在我外,不在我这里了。”谦之。
问横渠内外宾主之说。曰:“主是仁,宾却是己身。不违仁者,己住在此屋子内了。‘日月至焉’者,时暂到此又出去,是乃宾也。”后数日,又因一学者举此段为问,而曰:“仁,譬如此屋子。颜子在此里面住,但未免间有出去时。他人则或入来住得一日,或入来住得一月,不能久处此,此即内外宾主之辨。‘过此几非在我者’,谓学者但当勉勉循循做工夫而已,舍是则他无所事也。”必大。
或问:“横渠‘内外宾主之辨’一段云:‘仁在内而我为主,仁在外而我为客。’如何?”曰:“此两句又是后人解横渠之语。盖‘三月不违’底是仁为主,私欲为客。诸子‘日月至焉’者,是私欲为主,仁只为客。譬如人家主人常在屋中,出外时少,便出去,也不久须归来。‘日月至焉’者,则常常在外做客,暂时入屋来,又出去。出去之时多,在屋之时少,或一月一番至,或一日一番至,终是不是主人,故常在外。然那客亦是主人,只是以其多在外,故谓之客。敬则常在屋中住得,不要出外,久之亦是主人。既是主人,自是出去时少也。佛经中贫子宝珠之喻亦当。”
“‘三月不违’者,我为主而常在内也;‘日月至焉’者,我为客而常在外也。仁犹屋,心犹我。常在屋中则为主,出入不常为主,则客也。‘过此几非在我者’,如水涨船行,更无着力处。”铢。
问横渠内外之说。曰:“譬如一家有二人,一人常在家,一人常在外。在家者出外常少;在外者常不在家,间有归家时,只是在外多。”谟。
“三月不违仁”,是在屋底下做得主人多时。“日月至焉”,是有时从外面入来屋子底下。横渠所谓内外宾主之辨者是也。又曰:“学者须是识得屋子是我底,始得。”儒用。
问“内外宾主之辨”。曰:“‘不违仁’者,仁在内而为主,然其未熟,亦有时而出于外。‘日月至焉’者,仁在外而为宾,虽有时入于内,而不能久也。”广。
“三月不违”,主有时而出;“日月至焉”,宾有时而入。人固有终身为善而自欺者。不特外面,盖有心中欲为善,而常有一个不肯底意,便是自欺。从周。
叔器未达“内外宾主之辨”一句。曰:“‘日月至焉’底,便是我被那私欲挨出在外面,是我胜那私欲不得。”又问“使心意勉勉循循不能已”。曰:“不能已,是为了又为,为得好后,只管为,如‘欲罢不能’相似。”蔡仲默云:“如‘生则恶可已也’之类。”曰:“是。”义刚。
问“三月不违仁”。曰:“仁即是心。心如镜相似,仁便是个镜之明。镜从来自明,只为有少间隔,便不明。颜子之心已纯明了,所谓‘三月不违’,只缘也曾有间隔处。”又问:“张子谓‘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者’,是如何?”曰:“学者只要勉勉循循而不能已。才能如此,便后面虽不用大段着力,也自做去。如推个轮车相似,才推得转了,他便滔滔自去。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者,正谓说后不待着力,而自不能已也。”时举。
张子言“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须是见得此心自不能已,方有进处。“过此几非在我”,谓过“三月不违”,非工夫所能及。如“末由也已”,真是着力不得。又云:“勉勉循循之说,须是真个到那田地,实知得那滋味,方自不能已,要住不得,自然要去。‘过此,几非在我’,言不由我了。如推车子相似,才着手推动轮子了,自然运转不停。如人吃物,既得滋味,自然爱吃。‘日月至焉’者,毕竟也是曾到来,但不久耳。”明作。
或问张子“几非在我者”。曰:“既有循循勉勉底工夫,自然住不得。‘几非在我者’,言不待用力也。如《易传》中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之意。为学正如推车子相似,才用力推得动了,便自转将去,更不费力。故《论语》首章只说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便言其效验者,盖学至说处,则自不容已矣。”广。南升录别出。
问“几非在我”之义。曰:“非在我,言更不着得人力也。人之为学,不能得心意勉勉循循而不已。若能如是了,如车子一般,初间着力推得行了,后来只是滚将去。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得说了,自然不能休得。如种树一般,初间栽培灌溉,及既成树了,自然抽枝长叶,何用人力。”南升。
味道问:“‘过此,几非在我者’,疑横渠止谓始学之要,唯当知内外宾主之辨,此外非所当知。”曰:“不然。学者只要拨得这车轮转,到循循勉勉处,便无着力处,自会长进去。如《论语》首章言学,只到‘不亦说乎’处住,下面便不说学了。盖到说时,此心便活。”因言:“韩退之苏明允作文,只是学古人声响,尽一生死力为之,必成而后止。今之学者为学,曾有似他下工夫到豁然贯通处否?”可学。
周贵卿问“几非在我者”。曰:“如推车子样,初推时须要我着力。及推发了后,却是被他车子移将去,也不由在我了。某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是做到这里后,自不肯住了,而今人只是不能得到说处。”义刚。
问“过此几非在我者”。曰:“过此,即是‘过此以往,未之或知’底意思。若工夫到此,盖有用力之所不能及,自有不可已处。虽要用力,亦不能得。”又问“内外宾主之辨”。曰:“‘三月不违’为主,‘日月至焉’为宾。主则常在其中,宾则往来无常,盖存主之时少,在外之时多。‘日月至焉’,为其时暂而不能久。若能致其宾主之辨而用其力,则工夫到处自有不可息者。”〓。
问:“何谓‘几非在我者’?”曰:“此即‘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之意。盖前头事皆不由我,我不知前面之分寸,也不知前面之浅深。只理会这里工夫,便内外宾主之辨常要分晓,使心意勉勉循循不已。只如此而已,便到颜子‘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之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也只恁地。”淳。
“过此几非在我者”,到此则进进不能已,亦无着力处。拱寿。
子升问:“‘过此几非在我’,莫是过此到圣人之意否?”曰:“不然。盖谓工夫到此,则非我所能用其力,而自然不能已。如车已推而势自去,如船已发而缆自行。若不能辨内外宾主,不能循循不已,则有时而间断矣。孟子所谓‘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此语说得尽了。”木之。
问:“‘过此几非在我者’,莫只见许多道理,不见自身己,如何?”曰:“这只是说循循勉勉,便自住不得,便自不由自身己。只是这个关难过,才过得,自要住不得,如颜子所谓‘欲罢不能’。这个工夫入头都只在穷理,只这道理难得便会分明。”又云:“今学者多端:固有说得道理是,却自不着身,只把做言语用了。固有要去切己做工夫,却硬理会不甚进者。”又云:“看得道理透,少间见圣贤言语,句句是为自家身己设。”又云:“内外宾主,只是如今人多是不能守得这心。譬如一间屋,日月至焉者,是一日一番入里面来,或有一月一番入里面来,他心自不着这里,便又出去了。若说在内,譬如自家自在自屋里作主,心心念念只在这里,行也在这里,坐也在这里,睡卧也在这里。‘三月不违’,是时复又暂出外去,便觉不是自家屋,便归来。今举世日夜营营于外,直是无人守得这心。若能收这心常在这里,便与一世都背驰了。某尝说,今学者别无他,只是要理会这道理。此心元初自具万物万事之理,须是理会得分明。”贺孙。
问:“‘三月不违仁’,伊川举‘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仁乃全体,何故以善称?”曰:“仁是合众善。一善尚不弃,况万善乎!”可学。《集义》。
问:“‘不违仁’,是此心纯然天理,其所得在内。‘得一善则服膺而弗失’,恐是所得在外?”曰:“‘得一善则服膺弗失’,便是‘三月不违仁’处。”又问:“是如何?”曰:“所谓善者,即是收拾此心之理。颜子‘三月不违仁’,岂直恁虚空湛然,常闭门合眼静坐,不应事,不接物,然后为不违仁也!颜子有事亦须应,须饮食,须接宾客,但只是无一毫私欲耳。”道夫。
问:“伊川谓:‘日月至焉”,与久而不息者,所见规模虽略相似,其意味迥别。’看来日月至与不息者全然别,伊川言‘略相似’,何也?”曰:“若论到至处,却是与久而不息底一般。只是日月至者,至得不长久;不息者,纯然无间断。”〓。
问:“伊川曰:‘三月言其久,天道小变之节。’盖言颜子经天道之变,而为仁如此,其终久于仁也。又曰:‘“三月不违仁”,盖言其久,然非成德事。’范氏曰:‘回之于仁,一时而不变,则其久可知。其余则有时而至焉,不若回愈久而弗失也。夫子之于仁,慎其所以取与人者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犹不得见焉。惟独称颜子三月不违,其可谓仁也已。’谢氏曰:‘回之为人,语其所知,虽出于学,然邻于生知矣。语其成功,虽未至于从容,亦不可谓勉强矣。“三月不违仁”,仁矣,特未可以语圣也,亦未达一间之称耳。三月,特以其久故也。古人“三月无君则吊”,去国三月则复,诗人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皆久之意。’右第六章,凡九说,今从伊川范氏、谢氏之说。伊川第一说以‘得一善则服膺弗失’,作‘三月不违仁’,未甚切。第二说曰:‘三月言其久,过此则圣人也。’吕氏亦曰:‘以身之,而未能信性,久则不能不懈。’又曰:‘至于三月之久,犹不能无违。’又曰:‘至于三月之久,其气不能无衰,虽欲勉而不违仁,不可得也。’杨氏曰:‘“三月不违仁”,未能无违也。’侯氏亦曰:‘“三月不违仁”,便是不远而复也。过此则通天通地,无有间断。’尹氏亦曰:‘三月言其久,若圣人,则浑然无间矣。’此五说皆同,而有未安,惟吕氏为甚。窃谓此章论颜子‘三月不违仁’,其立言若曰,能久不违仁而已。其余‘日月至焉’者,亦若曰,至于仁而不久而已。若以为颜子‘三月不违’,既过三月则违之,何以为颜子?此吕氏之说为未安。杨氏亦此意。伊川侯氏、尹氏之说,亦与吕氏、杨氏相类,特不显言之耳。故愚以三月特以其久,不必泥‘三月’字。颜子视孔子为未至者,圣人则不思不勉,颜子则思勉也。诸子视颜子为未至者,则以久近不同耳。若谓颜子三月则违,恐未安。伊川第三说与横渠同,皆说学者事。但横渠‘内外宾主’四字,不知如何说。恐只是以‘三月不违’者为有诸己,故曰内,曰主;‘日月至焉’者若存若亡,故曰外,曰宾否?游氏说‘仁’字甚切,恐于本文不甚密。”先生曰:“能久不违仁,不知能终不违耶,亦有时而违耶?颜子若能终不违仁,则又何思勉之有!《易传》复之初九爻下有论此处,可更思之。游氏引‘仁,人心也’,则仁与心一物矣,而曰‘心不违仁’,何也?”榦。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出版者:崇文书局
本书对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作为宋、明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集成的人物、宋代理学家朱熹进行研究、展示朱子的学说与思想,以清光绪年间贺瑞麟校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冉求
相关人物
伊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