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谩天之明命一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342
颗粒名称: 顾谩天之明命一段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1
页码: 289
摘要: 这段文本讨论了“全体大用,无时不发见于日用之间”的概念,并探讨了“体”和“用”的关系。作者认为,“体”和“用”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离。例如,身体是“体”,而行动则是“用”。此外,作者还以赤子匍匐将入井时所展现的怵惕恻隐之心为例,说明“体”和“用”的关系。
关键词: 朱熹 儒家思想

内容

问:“‘全体大用,无时不发见于日用之间’。如何是体?如何是用?”曰:“体与用不相离。且如身是体,要起行去,便是用。‘赤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只此一端,体、用便可见。如喜怒哀乐是用,所以喜怒哀乐是体。”淳录云:“所以能喜怒者,便是体。”〓。
  问:“《或问》:‘常目在之,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不知所见者果何物耶?”曰:“此岂有物可见!但是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德相忘,亦不自知其有是也。今所谓顾者,只是心里常常存着此理在。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一行事,则事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不过如此耳,初岂实有一物可以见其形象耶!”壮祖。
  问:“引‘成性存存”,道义出矣’,何如?”曰:“自天之所命,谓之明命,我这里得之于己,谓之明德,只是一个道理。人只要存得这些在这里。才存得在这里,则事君必会忠;事亲必会孝;见孺子,则怵惕之心便发;见穿窬之类,则羞恶之心便发;合恭敬处,便自然会恭敬;合辞逊处,便自然会辞逊。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性发出底都是道理。若不存得这些,待做出,那个会合道理!”贺孙。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朱子语类第二册》

出版者:崇文书局

本书对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作为宋、明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集成的人物、宋代理学家朱熹进行研究、展示朱子的学说与思想,以清光绪年间贺瑞麟校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