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家禮》所涉“諸具”彙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229
颗粒名称: 第四節 《家禮》所涉“諸具”彙總
分类号: K892.2
页数: 9
页码: 46-54
摘要: 本文对韩国流行的《家礼》版本进行了梳理,并以《孔子文化大全》所收明内府刊《性理大全》本《家礼》为底本,依仪节的先后次序,将朱子正文及各家注释中明确标列的“诸具”作统一的整理。
关键词: 韩国 朱子 梳理

内容

如前所示,韓國流行的《家禮》版本相當單一,基本上是《性理大全》所收《家禮》的翻刻,即大全本《家禮》,此結論已成中外學界的共識。而《叢書》中大量的禮學論著也是以大全本《家禮》爲底本或工作本。即便不少學者在研究過程中偶有涉及其他版本,如金長生曾參考南雝《家禮》①,柳長源《常變通考》録有“唐本《家禮》”①,以及李宜朝徵引的《性理大全補注》本《家禮》等②,但與大全本《家禮》在半島的普及程度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大全本《家禮》在朱子正文及注文下逐條附有四家注解,分别是楊復附注、劉垓孫增注、劉璋補注及黄瑞節按語。與中國本土僅重視朱子正文及注文的情況不同,韓國學者在研究、考證、注釋《家禮》時,將附注、增注、補注及按語看作《家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以下窮盡性地爬梳《家禮》涵蓋的“諸具”條目時,有必要將朱文及各家注統一考察采擷。本節以《孔子文化大全》所收明内府刊《性理大全》本《家禮》爲底本,依儀節的先後次序,將朱子正文及各家注釋中明確標列的“諸具”作統一的整理,爲下章朝鮮學人對《家禮》“諸具”的發明提供必要的參照。
  一 通禮
  (一)祠堂
  (1)祠堂:祠堂、廚庫、兩櫃、周垣、外門;(2)爲四龕:龕、卓、簾、香卓、香爐、香盒;(3)祭器:床、席、倚、卓、盥盆、火爐;(4)晨謁:深衣、香;(5)朔望參:新果、大盤、卓、茶、盞托、酒、盞盤、束茅、沙、香卓、酒瓶、酒注、盥盆、帨巾、盆臺、巾架、笏、香、茶筅、湯瓶、幞頭、公服、帶、靴、襴衫、皂衫、帽子、涼衫、深衣、假髻、大衣、長裙、冠子、背子;(6)俗節:角黍、大盤、蔬菜、果;(7)有事告:茶、酒、果、祝、祝板;(8)追贈改題:香卓、淨水、粉盞、粉、刷子、硯、墨、筆
  (二)深衣制度
  白細布、衣、裳、圓袂、方領、曲裾、黑緣、大帶、緇冠、幅巾、黑履
  二 冠禮
  (一)冠
  (1)告祠堂:祝版(餘下見祠堂章“有事告”條);(2)戒賓:賓、深衣、茶、牋紙;(3)宿賓:牋紙;(4)陳設:盥盆、帨巾、帟幕、堊;(5)陳冠服:公服、帶、笏、襴衫、靴、皂衫、深衣、大帶、革帶、履、鞋、櫛、〓、掠、卓子、酒注、盞盤、幞頭、帽子、緇冠、笄、幅巾、盤、帕、執事者、席;(6)序立:儐、四䙆衫、勒帛、采屐;(7)乃醮:酒、盞、席;(8)禮賓:酒、幣
  (二)笄
  (1)戒賓、宿賓:牋紙;(2)陳設:席。(餘下如冠禮);(3)陳服:背子、冠、笄;(4)序立:衫子;(5)乃醮:如冠禮;(6)禮賓:如冠禮
  三 昏禮
  (一)納采
  (1)具書:紙;(2)告祠堂:祝版;(3)使者如女氏:使者、盛服、茶、從者;(4)奉書告祠堂:祝版;(5)復書授使者:牋紙、酒、饌、幣
  (二)納幣
  (1)納幣:色繒、釵、釧、羊、酒、果實;(2)具書如女氏:使者、從者、牋紙、幣
  (三)親迎
  (1)陳婿室:氈、褥、帳、幔、帷、幙、衣服、箧、笥;(2)婿
  家設位:倚、卓子、蔬、果、盤盞、匕筯、酒壺、合卺、盥盆、勺、酒注、盞盤;(3)婿盛服:命服、墨車、雁;(4)主人告祠堂:祝版;(5)醮子:卓子、酒注、盞盤、盛服、席、酒;(6)婿出乘馬:燭;(7)女家告祠堂:祝版;(8)醮女:姆、席、酒、冠、帔、裙、衫;(9)奠雁:雁;(10)奉女登車:姆、轎;(11)婿婦交拜飲食:席、盥盆、帨巾、從者、酒、饌
  (四)婦見舅姑
  (1)見舅姑:卓子、贄、幣;(2)冢婦舅姑:盛饌、酒壺、蔬、果、卓子、盥盆、帨巾
  (五)婿見婦之父母
  (1)婿見:幣;(2)禮婿:酒、饌
  四 喪禮
  (一)初終
  (1)既絕乃哭:新綿;(2)復:侍者、上服;(3)護喪:護喪、司書、司貨;(4)治棺:木、灰漆、瀝青、秫米灰、七星板、釘、大鐵環、大索
  (二)沐浴襲奠爲位飯含靈座
  (1)遷尸掘坎:執事者、幃、床、簀、席、枕、衾、坎;(2)陳襲衣:卓子、幅巾、充耳、幎目、握手、深衣、大帶、履、袍襖、汗衫、袴、襪、勒帛、裹肚、冒、掩;(3)沐浴飯含之具:卓子、錢、小箱、米、匙、新水、盌、櫛、沐巾、浴巾、湯、帷、幎巾;(4)設奠:卓子、脯、醢、盥盆、帨巾、盞、酒、罩巾;(5)爲位哭:槀、席、薦、幃
  (三)靈座魂帛銘旌
  (1)置靈座:椸、帕、倚、卓、魂帛、香爐、香盒、盞、酒注、酒、果、櫛、遺衣服;(2)立銘旌:銘旌、竹杠、跗
  (四)小斂
  (1)陳小斂:卓子、衾、絞、散衣、上衣、絹、床、薦、席、
  褥;(2)設奠:卓子、饌、盞、注、酒、香、罩巾、盥盆、帨巾、潔滌盆、新拭巾;(3)括髮免髽:麻繩、頭〓、免、簪
  (五)大斂
  (1)陳大斂:卓子、衾、絞;(2)納棺:役者、床、凳、衣、釘、柩衣、跗;(3)設靈床:床、帳、薦、席、屏、枕、衣、被;(4)喪次:樸陋之室、苫、塊、别室
  (六)成服
  (1)成服:布、麻、冠、衣、裳、首絰、腰絰、絞帶、杖、屨、大袖、長裙、蓋頭、背子、釵、針、綫;(2)出入:樸馬、布鞍、素轎、布簾、墨缞
  (七)朝夕哭奠上食
  (1)朝奠:侍者、盥盆、櫛、蔬、果、脯、醢、祝、香、酒、饌、茶、罩巾;(2)朔日:肉、魚、麫、米食、羹、飯;(3)新:五穀、百果
  (八)吊奠賻
  (1)吊:素服、幞頭、衫、帶;(2)奠:香、茶、燭、酒、果;(3)賻:錢、帛
  (九)聞喪奔喪
  (1)易服:四腳巾、白布衫、繩帶、麻屨;(2)未得行爲位:椅子;(3)開塋域祠后土:執事者、標、祝、盞、酒注、酒、果、脯、醢、盥盆、帨巾、素服;(4)作灰隔:炭末、石灰、細沙、黄土、薄板、瀝青、石灰;(5)刻志石:石;(6)葬具:明器、下帳、苞、筲、甖、大轝、翣;(7)作主:主材、粉、櫝
  (十)遷柩朝祖奠賻陳器祖奠
  (1)遷柩:饌、祝、酒;(2)奉柩朝祖:役者、祝、箱、魂帛、執事者、倚、卓、銘旌、蓋頭、席、輁軸;(3)遷於廳事:執事者、帷、役者、祝、魂帛、席、薦、席;(4)陳器:方相、明器、下帳、苞、筲、甖、舁床、銘旌、靈車、洪波、香火、大轝、翣;
  (5)設祖奠:饌、祝、酒
  (十一)遣奠
  (1)遷柩就轝:轝夫、大轝、執事者、祝、役夫、扃、楔、索、帷、功布、侇衾;(2)設遣奠:饌、脯、執事者、苞、舁床;(3)奉魂帛升車:箱、主、蓋頭
  (十二)發引
  (1)柩行:方相(餘下如陳器條);(2)哭步從:白幕、車、馬;(3)親賓奠:幄
  (十三)及墓下棺祠后土題木主成墳
  (1)設靈幄:幄、倚、卓;(2)設奠:酒、果、脯、醢;(3)乃窆:木杠、索、環、細布、柩衣、銘旌;(4)主人贈:玄、纁;)加灰隔内外蓋:薄板、油灰、瀝青、外蓋;(6)實灰:三物、炭末、酒;(7)祠后土:祝版;(8)藏明器:明器、下帳、苞、筲、甖、版;(9)下誌石:磚、石;(10)題主:執事者、卓子、硯、筆、墨、盥盆、帨巾、祝、善書者、粉、魂帛、箱、香、祝版;(11)奉主升車:祝、主、魂帛箱;(12)成墳:墳、小石碑、石獸
  (十四)反哭
  奉神主置靈座:祝、執事者、神主、櫝、魂帛箱
  (十五)虞祭
  (1)陳器具饌:盥盆、帨巾、酒瓶、酒架、卓子、酒注、盤盞、火爐、湯瓶、祝版、蔬、果、匕筯、醋楪、酒、香案、香爐、茅、沙、饌、茶;(2)埋魂帛:祝、魂帛、執事者、屏
  (十六)卒哭
  (1)陳器具饌:玄酒瓶、酒瓶、井花水、玄酒、魚、肉、盥盆、帨巾、麫、米食、羹、飯、祝版;(2)既虞卒哭:水飲、席、枕木
  (十七)袝
  陳器具饌:酒瓶、玄酒瓶、火爐、湯瓶、菜、果、酒、饌、祝版、祝、執事者、桌子
  (十八)小祥
  設次陳練服:丈夫次、婦人次、練服、冠、婦人服、吉服
  (十九)大祥
  (1)設次陳禫服:垂腳黲紗幞頭、黲布衫、布裹角帶、婦人冠、假髻、衣、履;(2)告遷於祠堂:酒、果、祝版、祝;(3)埋於墓側:杖、屏、遷主、酒、肉
  (二十)禫
  卜日:卓子、香爐、香合、〓珓、盤、香
  五 祭禮
  (一)四時祭
  (1)卜日:盛服、卓子、香爐、香合、〓珓、盤、笏、香、祝、執事者;(2)設位陳器:深衣、執事、倚、卓、香案、香爐、香合、茅、沙、酒架、酒注、酹酒盞、盤、拭巾、受胙盤、匕、巾、茶合、茶筅、差盞托、鹽楪、醋瓶、火爐、湯瓶、香匙、火筯、祝版、盥盆、帨巾、匙筯、玄酒、酒、大床、紙榜;(3)省牲滌器具饌:深衣、牲、背子、果、蔬菜、脯、醢、肉、魚、饅頭、糕、羹、飯、炙肝、炙肉、茶;(4)奉主:笏、香、笥、盛服
  (二)初祖
  (1)設位:深衣、執事者、屏風、食床;(2)陳器:火爐、茅、茅盤、背子、執事者、果楪、盤、杅、小盤、盞盤、匙筯、脂盤、酒注、酹酒盞盤、受胙盤、蒲薦、草席、褥、屏風、食床;(3)具饌:毛血、首心、肝肺、脂雜以蒿、前足、脊、脅、後足、飯、羹、蔬、果、切肝、切肉、炙
  (三)先祖
  (1)設位陳器:蔬果楪、大盤、小盤、匙筯、盞、饌床;(2)具饌:毛血、首心、肝肺、脂蒿、切肝、切肉、前足、後足、
  脅、脊、炙
  (四)禰
  (1)設位陳器:香案(餘下同時祭);(2)具饌:蔬、果、酒、饌(餘並同時祭之儀)
  (五)忌日
  (1)具饌:蔬、果、酒、饌(餘下如祭禰);(2)變服:黲紗幞頭、黲布衫、布裹角帶、黲紗衫、皂紗衫、特髻、白大衣、淡黄帔
  (六)墓祭
  (1)具饌:魚、肉、米食、麫食、大盤;(2)灑掃:深衣、執事者、刀斧;(3)布席陳饌、新潔席、饌;(4)祭后土:席、盞盤、匙筯、饌
  分屬“三時兩地”的丘濬、金長生、李縡三人,接力式地完成了從《家禮》的“諸‘具’”到《四禮便覽》的“諸具”的演進。引導這一“接力”一以貫之的核心主綫是禮的“儀式”化。先有“禮”後有“儀”,“稱情立文”是禮義成爲禮儀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性條件。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行禮者面對禮文時,對立禮者的禮義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禮傳播得越廣,這種情況就越顯著。而對於立禮之人而言,“形式即内容”,用符合禮義的禮儀來儉束“闇於成事”的黎庶,就是禮教的意義所在。因此,將行禮所需的禮器、物用一絲不苟地彙列、考證,是《家禮》儀式化的有力佐證。
  另外,誕生於宋朝的《家禮》在數百年後的異域傳播,從傳播規律上來説,相對於中國這一誕生地,朝鮮雖然有“俗化”“本地化”的權宜之法,但在對待文本的態度上,有更爲明顯的“原旨主義”需求。對於中國人來説,尤其是距離宋朝時間不遠的中國人,“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衆”之類的變通無傷大雅,但對於
  外國人而言,深怕在禮儀上不嚴謹從而造成禮義的缺失。因此,在對具體禮器、物用的備辦方面,朝鮮人往往有比中國人更迫切的“精確”需求。這也解釋了《家禮》本身在中國作爲一個“删繁就簡”的文本,何以在朝鮮越來越“繁化”。
  綜而言之,朱子《家禮》在中國產生,却成爲海東之國禮學文獻研究之大宗。並且通過翻刻、補訂、改編、詮解等方式在研究方向上不斷開枝散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是在中國《家禮》研究中都不甚突出的“諸具”,也能夠成爲鄰國禮器名物研究的嶄新突破口,爲域外漢籍文獻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典範。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章。首章,推究朝鲜时代礼书中“诸具”这一名目产生、发展、定型之过程。其中第二至五章,依通、冠、婚、祭礼的次序,将提炼的“诸具”作爲词头,着重稽考《丛书》较《家礼》衍变及创发的物具,分三端进行细化的处理:第一,所谓“创发”者,即《家礼》文本所无,凭半岛民俗所用而增设。所增之物,皆有本源可考,未敢有一字赘入。第二,所谓“删汰”者,即《家礼》所载服器已不合朝鲜之用,或李朝世人更不知其爲何物,故需依后贤议论对部分“诸具”进行裁革。“诸具”的适时删减,体现了礼因时、因俗而变的原则。第三,所谓“衍变”者,主要是指“诸具”名称、位置、形制、隆杀等,与《家礼》描述相去甚远,《丛书》或改换俗用,或係以俗称,或补充所明。结语部分从器物性质上对疏证对象安排了大致的分类,并就疏证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作了概括,另着眼于宏观意义上的“训诂学”方法,对“诸具”疏证的理想形式及目标给予了有限的期待。

阅读

相关人物

柳長源
相关人物
楊復
相关人物
劉垓孫
相关人物
劉璋
相关人物
黄瑞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