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枢机:金长生《丧礼备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2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枢机:金长生《丧礼备要》
分类号: K892.2
页数: 5
页码: 37-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丧礼备要》的背景、内容选录和编纂体例,并指出了该书在朝鲜礼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金长生 朝鲜礼学 丧礼仪式

内容

李朝初期,礼学研究聚焦在以“五礼”爲中心的王朝礼仪制度上。其标志是历世宗、文宗、端宗、世祖、睿宗、成宗六朝修订,最终完成于成宗五年(1475年)的《国朝五礼仪》(8卷8册,另有《序例》5卷3册),它将吉、嘉、宾、军、凶五礼模式规范化,并涵盖了仪式所用主要道具的定制及图样,其本质上属于朝鲜不同社会阶层践礼的标准参考书。16世纪后,以沙溪金长生爲代表的礼学硕彦不断涌现,以《家礼》爲内核,以“四礼”爲表现形式,关注生民之大节的礼学著述顿增。由于地理及政治的阻隔,中国与朝鲜的学术交流往往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明一代《家礼》以诠解、札记、评选爲特点的著述形式在稍后的李朝都有各自的模仿与追随者,如宋翼弼《家礼注説》、李珥《祭仪钞》、李德弘《家礼注解》、柳成龙《丧礼考证》等。这些著作虽不乏吉光片羽式的真知灼见,但由于其学习、模仿对象本身体例上的缺陷,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且一味追随,难免落于窠臼。
  作爲东国礼学第一人的金长生(1548—1631年),集先师龟峰宋翼弼的礼学与栗谷李珥的性理学之长于一身。其于宣祖十六年(1583年)所著的《丧礼备要》①,开启了民间礼式朝鲜化的先河。
  在内容选録上,沙溪认爲以祭祀爲主的丧礼作爲报本之礼,相比养生的嘉礼更加具有醇化社会的价值,因此他以篇幅佔《家礼》之半、文字较爲难解的丧礼爲研究主轴,析爲上下两卷。卷端载有116幅礼图,于性理大全本“家礼图”基础上增益69幅①。上卷迄至“奔丧”,下卷起于“治葬”,其间《家礼》正文顶格大字书之,朱子本注则以次一号大字承接,凡所援引古礼及前彦时贤诸説,皆以双行小字标注。或有古今异宜及不合朝鲜时用者,则以沙溪“按”或“愚按”别之,对礼文加以考证、添补、删汰和移改,据统计凡144条之多。
  在编纂体例上,《备要》基本仿效丘氏《仪节》,但对其进行了弹性的择采与调适,举述如下:《备要》从《仪节》所创类项中选用“辅助之人、预备之物、告祝状书”三种,以朱子原文爲经、仪节爲纬,将其逐一列于各礼条前。首先,“告祝状书”内容涵盖讣告书、谢状、吊祭文、门状、榜子、慰人父母亡疏、祝文式、袝庙告辞等共计31条,其中9条源自司马氏《书仪》,1条源自高闶《送终礼》,4条爲沙溪据国制所改易,此外直接转引《仪节》处达17条之多。上述丧葬之时家用往来的告祝状书,其格式文辞已拟定详备,丧家衹需抄録填缺,以便应急之需。其次,《备要》撰作之旨趣在于可操作性,“欲使蒙学之士开卷瞭然,仓卒之间有所考据而无失”②。它以丘濬《仪节》所提炼彙类的行礼人员、施用器物爲根底,将两者合一,并对其进行了细化的处理:(1)不再将人员单列,将其统一归入物具类。《备要》摒弃了“合用之人”中礼仪的引导者“礼生”;保留了礼节的执行者与器物的制作者,并将其归入物具内。如“木工、漆匠”纳入“治棺之具”,新增“莎土匠”归爲“穿圹之具”,新增“轝夫”列入“发引之具”等。(2)细化了行礼的节目及流程。《仪节》列举丧礼所用“棺具”至“送葬之具”共12项,而《备要》将“敛具”析爲二:大敛之具、小敛之具。“奠具”析爲三:袭奠、小敛奠、大敛奠;“治葬之具”析爲三:开茔域祠后土之具、穿圹之具、窆葬之具;并添补“送终之具”“易服之具”“设冰之具”“爲位之具”等26顼。自“初终”起,直至“墓祭”止,丧、祭二礼所涉仪节凡44顼①,各节目下又囊括若干具体的物具。(3)侧重对丧具各条目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仪节》于丧具条目下,大多未作説明,而《备要》则详列各器物之名称、材质、结构、度数、作用之类,如“治棺之具”中“衽”条,下注:“即小腰,俗称银钉,用八,所以连合棺之上下缝者。其制用松木,长三寸或二寸八分,广二寸六分,厚二寸二分或二寸……或用铁钉,长五寸,二十箇,以加棺之上下及四角。”②(4)沙溪以朝鲜风俗与国制(《国朝五礼仪》)融通于《家礼》,对丧具进行了合宜的增删、改易及俗化,使之条理秩然,便于丧家照单预备。如“成殡之具”中“毛氊”条,冬日用以裹棺,并非民间惯常使用之物,故《备要》下注“无则用藁席”。又如“设冰之具”中有“床”,《备要》注“用俗箭平床”,即《国朝五礼仪序例》所列有足四围有栅栏的“栈床”①,“箭平床”爲“栈床”之乡名。再如“穿圹之具”中增设“金井机”,爲半岛民衆治葬时安于地上穿其内爲圹者所用,沙溪注:“用木四条爲之。先度棺之长短广狭与灰之多少,而裁断于四角作枘,凿合之爲机。”②《备要》于丧具条之编纂范式,以“治棺之具”爲例(见图1—1)。
  斜綫前爲《丛书》的册数编号,具体编号见附録一:本书取用《韩国礼学丛书》表;斜綫后爲该书页码。下文同。
  综之,将《备要》与《仪节》两相比裁,就“诸具”发展来説,《备要》虽采用《仪节》开创之类项,却对其作了由表及裹的增补推阐。它将丧葬之具依礼文节次编著,使《仪节》中器物人员或通礼合用或依各个节目分用的紊乱局面趋于合理,弥补了《仪节》“治葬”之后礼器物用的脱失。同时,《备要》以器物条目爲准绳,以朝鲜半岛特定的“国俗”与实际情况爲出发点,旁通曲触,补足了《仪节》注解简略的缺漏,对其考证上可权衡处作了通变和调整。《备要》将物具类置于各礼节之首,定名爲“×之具”或“×具”,垂爲朝鲜礼书诸“具”类议论定制之一。《丛书》中郑万阳、郑葵阳《改葬备要》,金禹泽《九峰瞽见》,禹德邻《二礼演辑》,张福枢《家礼补疑》,尹羲培《四礼撮要》,姜夏馨《丧祭礼抄》,皆是对《备要》体例之依仿。
  《备要》是沙溪将中国传统礼制与朝鲜文化相融合的代表性著作,作爲韩国民间礼书撰述的嚆矢,它被后世盛誉爲“东方《家礼》”。其影响广被,儒者赵寅永説:“继《家礼》而言礼者,在我东惟《丧礼备要》最切,今士大夫皆尊之。”①然而由于《备要》在节文范围上独取丧礼,未能通行于吉凶,冠、婚二仪未暇顾及。直至李縡《四礼便览》出,他承续《备要》思想的志趣,不仅彰显了《家礼》朝鲜化的日益推进,亦暗示着“诸具”范畴在《仪节》《备要》学説基础上慢慢发酵,历经深入探究,并最终达到完善的学术性阶段。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章。首章,推究朝鲜时代礼书中“诸具”这一名目产生、发展、定型之过程。其中第二至五章,依通、冠、婚、祭礼的次序,将提炼的“诸具”作爲词头,着重稽考《丛书》较《家礼》衍变及创发的物具,分三端进行细化的处理:第一,所谓“创发”者,即《家礼》文本所无,凭半岛民俗所用而增设。所增之物,皆有本源可考,未敢有一字赘入。第二,所谓“删汰”者,即《家礼》所载服器已不合朝鲜之用,或李朝世人更不知其爲何物,故需依后贤议论对部分“诸具”进行裁革。“诸具”的适时删减,体现了礼因时、因俗而变的原则。第三,所谓“衍变”者,主要是指“诸具”名称、位置、形制、隆杀等,与《家礼》描述相去甚远,《丛书》或改换俗用,或係以俗称,或补充所明。结语部分从器物性质上对疏证对象安排了大致的分类,并就疏证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作了概括,另着眼于宏观意义上的“训诂学”方法,对“诸具”疏证的理想形式及目标给予了有限的期待。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翼弼
相关人物
李珥
相关人物
李德弘
相关人物
柳成龙
相关人物
金长生
相关人物
郑万阳
相关人物
郑葵阳
相关人物
金禹泽
相关人物
禹德邻
相关人物
张福枢
相关人物
尹羲培
相关人物
姜夏馨
相关人物
赵寅永
相关人物
李縡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