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鹅峰与葬礼——《泣血余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052
颗粒名称: (一)林鹅峰与葬礼——《泣血余滴》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3
页码: 368-3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鹅峰是林罗山的儿子,参与幕府政治事务,同时留下多部著作。他记录了母亲按照儒教礼仪举行的葬礼,该记录被称为《泣血余滴》,并被广泛传播。在此之前,他的父亲林罗山已经为长子叔胜(鹅峰长兄)举行了非佛教式的儒教葬礼。林鹅峰在母亲的葬礼上采用儒礼,并排斥当时的佛教式葬礼,按朱熹《家礼》“悉从儒礼”来举办葬礼。他还出版该书以推广儒礼葬法。
关键词: 南平市 礼书承传 家礼

内容

林鹅峰(1619—1680)是林罗山的第三个儿子,参与了幕府的政治事务,同时留下了《本朝通鉴》等多部著作。与丧祭相关的著作,是《泣血余滴》二卷。
  《泣血余滴》是对明历二年(1656)三月以儒礼举行的林鹅峰母亲荒川龟(即林罗山之妻)的葬礼的记录,用汉文写成,三年后在京都的书肆刊行。4
  原本林鹅峰的父亲林罗山(1583—1657),早在宽永六年(1629)为长子叔胜(鹅峰长兄)举行的葬礼就是按照儒教礼仪实行的。叔胜留下了“吾死勿用浮屠礼仪”(林左门墓志铭,《林罗山文集》卷四十三)的遗言,非浮屠(佛教)式的儒教葬礼,要而言之,就是基于《家礼》的儒教范式。根据《家礼》进行的葬礼,土佐的野中兼山(1615—1663)据说是最早的例子,实际上叔胜这边更早20年左右。而且,兼山的儒葬虽然规模很大,但仅举行了一次,相较之下林罗山使用儒葬之后,成为林家的传统。
  继承了林罗山方针的林鹅峰,在母亲的葬礼上就采用了儒礼。本来林鹅峰的母亲是佛教净土宗的信徒,但她比起被他人下葬更希望经由子女之手,于是儒葬的形式得到了允许。《泣血余滴》详细记录了从死去到埋葬的五日之间的礼仪,展示了林家的儒葬形式。关于该书的基本方针,书中序文如此写道:
  昔朱文公遭其母祝孺人之丧,折衷《仪礼·士丧》而制作《家礼》,后学无不由之。本朝释教流布阖国,为彼被惑,无知儒礼者。故无贵贱,皆葬事无不倩浮屠。呜呼,痛哉。近世有志之人、虽偶注心于《家礼》,然拘于俗风,而虽欲为之而不能行者亦有之。今余丁母之忧,而其葬悉从儒礼行之。
  其对当时习俗中的佛教式葬礼加以排斥,并按朱熹《家礼》“悉从儒礼”来举办葬礼。书名的“泣血”,指的是《礼记·檀弓篇上》中父母死后三年间泣血哀悼的典故,应当认为,这是儒式葬礼的“孝”的重要表现。
  此外,关于该书刊行的旨趣,出版前一年的万治元年(1658),寄给京都的石川丈山的书简(《答石川丈山》,《鹅峰先生林学士文集》卷28)中说到:
  闻先年所借《泣血余滴》,可刻梓以行于世,使人知儒礼葬法。
  其将自己葬母礼仪的详细记录出版的行为虽然有些奇异,但仍然是为了推广“儒礼葬法”,其中包含了希望使朱子学礼仪在日本普及的意图。

知识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承传,共十三章,广涉《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议题,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炉,全面深入地揭示《家礼》在东亚的“漫游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鹅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