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934
颗粒名称: 目录
页数: 10
页码: 1-10

内容

序 1
  初版序 1
  第一编 文献足征
  第一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附《家礼》研究文献目录:中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 3
  前言 3
  一 儒教与中国古代仪礼 3
  二 儒教仪礼及其意义 6
  三 此前的中国儒教仪礼研究 9
  四 《家礼》的历史意义 13
  五 《仪礼》《书仪》及《家礼》 15
  六 《家礼》的作者问题 17
  七 从《书仪》到《家礼》——民间的仪注 19
  八 《家礼》与东亚——传播与展开 20
  (一)中国 21
  (二)朝鲜 22
  (三)越南 24
  (四)日本 26
  九 丧祭(葬祭)仪礼以及祖先祭祀、家族的问题等 28
  附录:《家礼》研究文献目录(中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 30
  A.文献目录 31
  B.研究动向 31
  C.关于中国 32
  D.关于朝鲜·韩国 49
  E.关于越南 63
  F.关于日本 64
  G.关于琉球 68
  第二章 江户时代儒教仪礼研究——以文献学考察为中心 69
  前言 69
  一 江户时代儒教仪礼研究——三礼 70
  二 江户时代儒教仪礼研究——蘐园学派、猪饲敬所等 79
  (一)蔑园学派 79
  (二)猪饲敬所、朝川善庵 84
  三 江户时代《家礼》研究——关于研究文献 87
  结语 94
  第二编 礼文备具
  第三章 《家礼》版本考——到《性理大全》为止 99
  前言 99
  一 早期的刊刻与版本 101
  二 元、明的刊刻——迄至《性理大全》 120
  结语 129
  第四章 宋代家庙考——祖先祭祀的设施 133
  前言 133
  一 宋代的家庙制度 137
  (一)从文彦博到《政和五礼新仪》 137
  (二)家庙和祭器的赏赐 149
  二 祖先祭祀的设施 152
  (一)墓祠的场合——祠堂和坟寺 152
  (二)影堂与家庙161
  三 朱熹《家礼》及其周边 174
  (一)《古今家祭礼》 174
  (二)家庙(祠堂)的设置 185
  (三)关于祭祀的范围 191
  四 朱熹以后 201
  结语 207
  第五章 木主形状考——到朱子学为止 212
  前言 212
  一 第一型——正方体 213
  (一)木主的设置 213
  (二)汉代 215
  二 第二型——前方后圆型 217
  三 第三型——长方体 219
  (一)汉代 219
  (二)唐代 221
  四 第四型——神版 224
  (一)荀勖的神版 224
  (二)后世的神版 227
  结语 231
  附录:木主、神版图 232
  第六章 木主影响考——朱熹《家礼》的一个侧面 235
  前言 235
  一 礼、理与朱子学 236
  (一)礼与理 236
  (二)朱子学与原则主义 238
  二 木主与牌子 242
  (一)程颐与《家礼》式木主 242
  (二)牌子 249
  三 对佛教的影响 252
  (一)中国禅宗与牌位 252
  (二)日本中世纪与牌位 256
  四 日本、冲绳以及韩国 259
  (一)江户时代的日本 259
  (二)冲中绳与韩国 264
  结语 265
  图像说明 267
  图像 268
  第七章 深衣考——近世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儒服问题 272
  前言 272
  一 深衣在宋代的复兴 274
  (一)北宋之前 274
  (二)司马光及朱熹 277
  (三)《家礼》中的深衣制法 280
  (四)朱熹以后 284
  (五)士人的常服 288
  二 朝鲜王朝时期的议论与普及 290
  三 日本的场合——其一:藤原惺窝、林罗山等 295
  四 日本的场合——其二:朱舜水与安东省庵、德川光圀等 303
  (一)安东省庵 304
  (二)德川光圀 307
  (三)野服和道服的制作 311
  五 日本的场合——其三:江户时代的考证研究 315
  结语 317
  图像说明 319
  第三编 礼书承传
  第八章 《家礼》和刻本——日本《家礼》传播史 323
  前言 323
  一 和刻本《家礼》(浅见絅斋校点本) 324
  (一)版本的形成过程 324
  (二)关于和刻本《家礼》的底本 329
  二 和刻本《文公家礼仪节》(丘浚辑) 334
  (一)版本的形成过程 334
  (二)关于和刻本《文公家礼仪节》的底本 340
  三 和刻本《新刻性理大全》家礼部分(小出水安校点) 347
  (一)版本的形成过程 347
  (二)关于和刻本《新刻性理大全》的底本 355
  第九章 《家礼》与日本——日本近世的儒教丧祭礼仪 365
  前言 365
  一 三礼的文献与《家礼》 366
  二 日本的礼学和《家礼》 367
  三 林鹅峰 368
  (一)林鹅峰与葬礼——《泣血余滴》 368
  (二)林鹅峰与祭礼——《祭奠私仪》 370
  四 藤井懒斋、中村惕斋等朱子学者团体 372
  (一)懒斋与《本朝孝子传》 372
  (二)懒斋的《二礼童览》 373
  (三)懒斋周围的京都朱子学者团体 374
  (四)川井正直的实践等 375
  五 熊泽蕃山 377
  (一)蕃山的《葬祭辨论》 377
  (二)激烈的佛教批判 378
  (三)蕃山的思想转变 380
  (四)冈山藩主池田光政与蕃山 382
  六 一些特征 384
  (一)大名、儒者与儒礼实践的意义 384
  (二)伊藤仁斋与新井白石 385
  (三)佛教批判与日本式转变 387
  (四)对葬礼、祭礼的关注以及“孝”和祖先观念 389
  第十章 藤井懒斋的《二礼童览》——“孝”与儒教葬祭礼仪 391
  前言 391
  一 儒学家藤井懒斋的生平 392
  二 懒斋与京都朱子学者 395
  (一)与中村惕斋的关系 395
  (二)与川井正直的关系 396
  (三)其他朱子学者与儒教葬祭礼仪 399
  三 《二礼童览》的思想 402
  (一)《二礼童览》的撰写 402
  (二)《二礼童览》的特色 405
  结语 409
  第十一章 佐藤一斋的《哀敬编》——日本阳明学与朱子学的交融 411
  前言 411
  一佐藤一斋其人 413
  二《哀敬编》及其立场 414
  三佐藤一斋与《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的关系 419
  四 其他版本以及小结 424
  第十二章 水户藩的儒教丧祭礼仪文献——水户学与家礼 427
  一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初期与儒教 427
  二 水户藩与儒教丧祭礼仪·《家礼》 429
  (一)前期水户学 429
  (二)后期水户学 433
  三 儒教丧祭相关文献 434
  (一)《朱氏谈绮》(朱舜水著) 434
  (二)赖房、光圀的葬仪记录 439
  (三)《丧祭仪略》(德川光圀等) 442
  (四)《丧礼略私注》(加藤九皋) 451
  (五)《丧祭式》 453
  (六)《儒葬祭式》 458
  第十三章 郑齐斗的礼学——朝鲜阳明学与礼教 461
  前言 461
  一 郑齐斗的生涯与阳明学 462
  二 郑齐斗的礼学 464
  (一)“壬戌遗教”中的宗族内仪礼 465
  (二)“献议”中的国家仪礼 470
  (三)“经仪”所反映的日常生活的仪礼 476
  三 郑齐斗的“克己复礼”“博文约礼”理解 479
  结语 482
  附录周惇颐墓——历史与现状 486
  前言 486
  一 周惇颐墓 487
  二 对周惇颐的表彰及其墓的修复 492
  三 清末光绪年间的整修 496
  四 常盘大定的调查 500
  结语 503
  附:盛世修文颂濂溪——濂溪墓重修记 511
  原题、译者一览 513
  后记 礼学与绝学 516

知识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承传,共十三章,广涉《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议题,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炉,全面深入地揭示《家礼》在东亚的“漫游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