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932
颗粒名称: 初版序
页数: 6
页码: 1-6

内容


  本书所收是我撰写的有关《家礼》的各篇论文。在此,我想先就有关研究经过略作说明。
  事实上,《家礼》一书作为“冠婚丧祭”之仪礼的实施手册,自宋代以降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家礼》所具有的这层意义,在此之前并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那么,《家礼》何以是一部具有划时代之意义的文本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明。
  第一、《家礼》作为礼文献的重要性。就礼文献之古典而言,不用说,《仪礼》是很重要的,但是与《仪礼》作为中国古代礼文献之代表相对而言,《家礼》则是中国近世(宋元明清)礼文献之代表。作为中国传统的仪礼实践之手册,与《仪礼》同样重要的,我们不得不列举《家礼》,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家礼》乃是儒教的“新古典”。
  第二、《家礼》具有“士庶”即特权阶层及一般庶民都可实行的内容。在中国古代,礼只是特权阶层才能享受的,这一点在《礼记·曲礼篇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中得到典型的体现。一般庶民被认为没有实行礼的资格,而阶层的差异则强烈地规定了有没有可实施的礼。然而,《家礼》则没有设定这种阶层的差别。可以说,《家礼》是谁都可以实施的一种仪礼书,而这正反映了“谁都可以成为圣人”这一朱子学的平等主义的人类观。
  第三、《家礼》一书的影响超越了中国的地域范围,扩展到了韩国、日本及琉球等东亚世界。由上述东亚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有关《家礼》的注释、撰述及论文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家礼》在东亚近世时期所具有的影响,此前只为部分研究者所了解,然而,我们应当重新关注《家礼》所拥有的这种巨大的感化力。
  其实,所谓礼,乃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明代丘浚在《文公家礼仪节·序》中曾说:
  礼之在天下,不可一日无也。中国所以异于夷狄,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礼也。礼其可一日无乎!成周以仪持世,上自王朝以至于士庶人之家,莫不有其礼。
  这一思想其实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东亚地域的共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韩国首都首尔南大门的正式名称为“崇礼门”、琉球王宫首里城的正门悬挂的匾额为“守礼之邦”得到充分的了解,这是向国内外宣扬自己乃是崇尚文明的、礼仪的国度。礼成了区分“华夷”的中心指标。
  还须指出,《家礼》乃是朱熹的自著这一点也很重要。《家礼》乃是他人所作的“伪作说”由清代王懋竑提出,为《四库全书总目》所继承,以后长期流传,然而通过包括笔者在内的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家礼》虽然是朱熹的未定稿,但必须被看作是朱熹的重要著作。
  二
  我的《家礼》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其最初的成果即是收录于本书的《〈家礼〉版本考——到〈性理大全〉为止》(译者按,即本书第三章)。此后,接受了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研究资助,开始真正投入研究,整理成了报告书《关于朱熹〈家礼〉的版本与思想的实证研究》。1
  就我个人来说,本想就此告一段落,然而随着调查的进行,深深感到仍有许多尚未明确的问题点,特别是有关东亚区域的调查研究还很不充分,因而又将研究持续下去。从2005年至2007年,在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组织了思想·仪礼研究班,开始实施“东亚儒教仪礼研究”,从2005年至2009年,又在文部科学省私立大学学术项目推动基地“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CSAC)设立了思想·仪礼研究班,继续展开相关研究。后来根据这些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整理出了《东亚儒教仪礼研究》2以及《东亚的仪礼与宗教》32册。
  另外在此期间,我逐渐收集了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有关《家礼》的文献。于是首先影印了撰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有关《家礼》的重要文献,出版了《家礼文献集成·日本篇(一)》。4进而又在文部科学省采纳的本校的国际化推动项目COE“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自2007年以降,在东亚文化交涉的主题之下,共同进行了《朱子语类》“礼”部分的译注工作。5
  事实上,与东亚地域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涉相关,儒教展开之本身便是一项意味深远的研究课题,这一点无须赘述。但是令人关注的是,包括冠婚丧祭在内的儒教仪礼也曾在这些地域广泛传播,而且在人们的通俗仪礼、知识构成、行为准则、祖先祭祀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说到儒教及朱子学,被人们所强调的只是“哲学”层面,然而不用说,儒教及朱子学拥有远远超过哲学层面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仅以哲学的观点难以覆盖儒教及朱子学的范围,而仪礼构成了儒教及朱子学的重要部分,并作为传统的文化要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对儒教仪礼以及《家礼》进行着不断的研究。这一研究步伐虽然缓慢,但我以为,也正由此而获得了扎实的成果。于是,我决心将此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在日本,我还没有正式出版有关《家礼》的论著,因此本书乃是我的第一部有关《家礼》的论文集。本书若能促使人们不仅对于儒教、朱子学,而且对于中国及东亚世界传统文化的存在样态予以必要的回顾以及关照,将是我的荣幸。
  三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复旦大学吴震教授的莫大帮助。翻译学术论文是如何的艰难,这是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想见的。因为翻译不仅需要语言学的能力,更要有相关领域的正确的专门知识。吴震教授既有关于中国思想的渊博学识,又有出色的语言能力,故能使得本书翻译成为可能。在编后记中,吴震教授还作了非常仔细恳切的解说。
  与吴震教授的初次会面约在20余年以前,当时教授还在京都大学作为大学院生留学。此后,时常与教授保持联系。2008年3月,在复旦大学召开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联络事务所揭牌仪式的记念讲演之际,得以久别重逢,继而于2008年10月,我参加了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由教授主持的国际学术会议“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并在会上发表论文。在上述国际化推动项目COE“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自2009年末至2010年初,我得以邀请到吴震教授来关西大学作为客座教授进行共同研究。另外,在2010年4月,教授与我共同主编的《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6得以出版。
  由于以上的机缘,本书得以在中国出版。最后,我要借此机会,向吴震教授所付出的辛劳以及深厚情谊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注

1 《朱熹〈家禮〉〓版本〓思想〓關〓〓實証的研究》(项目主持:吾妻重二,平成12年度—14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C)(2)研究成果报告书,2003年3月,共299页)。 2 吾妻重二编:《東〓〓〓〓〓〓〓儒教儀禮〓研究》(思想·仪礼研究班,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研究报告书,2007年10月,共206页)。 3 吾妻重二、二阶堂善弘编:《東〓〓〓〓儀禮〓宗教》(关西大学〓〓〓文化交流研究丛刊第3辑,雄松堂出版,2008年8月,共425页)。 4 吾妻重二编著:《家禮文獻集成日本篇1》(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资料丛刊27—1,关西大学出版部,2010年3月,共254页)。 5 吾妻重二责任编集:《東〓〓〓文化交涉研究》别册5《《朱子語類〉禮關係部分譯注1》(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2009年3月,共122页);另,《〈朱子語類〉禮關係部分譯注2》(科学研究费基础研究(A)(一般)、《東〓〓〓〓〓〓〓傅統教養〓形成〓展開〓關〓〓學際的研究:書院·私塾教育〓中心〓》,2009年度报告书,2010年1月,共108页)。 6 吴震、吾妻重二主编:《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共440页)。

知识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承传,共十三章,广涉《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议题,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炉,全面深入地揭示《家礼》在东亚的“漫游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吾妻重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