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朱子語録文獻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529
颗粒名称: 第三節 朱子語録文獻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2-16
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朱子语录文献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王国维、傅斯年和陈寅恪等大师都强调了新材料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而朱子语录文献作为一种传世文献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新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朱子思想、文化以及宋代学术史等方面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演变。同时,这些文献也是汉语史、语言学、文献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可以为这些学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朱子语录 宋史 人文科学

内容

王國維曾曰:“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現。”〔1〕傅斯年亦有言:“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的便退步。”〔2〕陳寅恪《陳垣〈敦煌劫餘録〉序》指出:“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用此新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爲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者,謂之預流,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3〕
  三位大師所言新材料對於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至今仍爲人文科學研究的要津。一切與古有關的研究向來奉新材料爲圭璧,上世紀初以來出土的甲骨、簡帛、敦煌寫卷等是文獻學的大事件,這些出土文獻使文獻學、語言學、藝術史乃至諸多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除了出土文獻之外,傳世文獻中仍有不少“新材料”,它們多因存藏於海内外圖書館,尚未進入研究者視野而束之秘閣,乏人問津,尤其一些海外存藏的中國典籍,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因國内外學術交流不密切、信息不對等而尚未被發掘。改革開放以來海内外學術交流密切、網絡信息技術發展,使一大批原來難得一見的古籍善本得以被學者利用,其中不乏早期的孤本,能够得到並利用這些“新材料”是當代學術研究的福利。
  文獻研究向以宋本爲重,存藏於臺北故宫博物院的宋本《池録》作爲難得存留至今的宋槧孤本,是目前僅存的朱子語録彙編本,兼具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歷史代表性,極具研究價值;日本九州大學收藏的朝鮮時代抄寫的徽州本《朱子語類》亦是傳世孤本,是黄士毅《朱子語類》的僅見版本。這兩種近年新“發現”的版本保存了黎靖德《朱子語類》以前的朱子語録面貌,彌足珍貴。有此二本,方有了厘清“早期語録——黄士毅《語類》——黎靖德《語類大全》”及諸選編本承傳的確切脉絡的可能性。
  太田辰夫將文獻分爲“同時資料”和“後時資料”,同時資料即某種資料的内容和它的外形(即文字)是同一時期產生的,如甲骨、金石、木簡等,宋人著作的宋刊本也可看作同時資料;後時資料指外形比内容產生得晚的那些資料,即經過轉寫轉刊的資料。中國的資料幾乎大部分是後時資料,它們尤其成爲語言研究的障礙。語言研究應該是以同時資料爲基本資料,以後時資料爲旁證。〔1〕。
  目前研究《朱子語類》多採用今人王星賢點校本,其所據爲清賀瑞麟校本,此距宋代已近千年,顯然不能完全反映宋代的語言實況。我們校勘發現,王星賢點校本與成化本尚存在頗多不同,與《池録》、徽州本則存在很大的差異。以現代通行的點校本作爲研究對象難免會將後時的語言當作宋代的語言看待,削弱語言研究的科學性。
  現存《池録》作爲宋代的同時資料,在語言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而後世明清刻本、寫本與之相異之處,正提供了“宋—現代”語言發展的連續統,是漢語史研究尤其是近代漢語研究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徐時儀曾指出:“詞彙對社會的變化極爲敏感,生產的發展,新事物的出現,制度的因革,風習的改變,無一不在詞彙中迅速反映出來。然而,由於詞彙系統與語音系統、語法系統相較而言更爲複雜,且每個詞又有自己獨特的歷史,詞彙的研究迄今依然是語言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因而從一部部專書詞彙的研究着手,進而勾勒出某個或長或短的歷史時期的漢語詞彙史的輪廓,這是促進漢語詞彙研究進一步深入進行的可行方法。”〔1〕程湘清也指出:“只有一個時代一個時代,一本書一本書地從多方面描寫整個詞彙的面貌,才能摸索出漢語詞彙發展的特點和脉絡。”〔2〕專書研究是漢語詞彙研究的基礎工作,也是必要的工作。朱子語録詞彙豐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宋代語言,且其中疊置着先秦至宋各個時期的語言,能够反映漢語詞彙的發展,在近代漢語研究乃至漢語詞彙史研究上是值得重點深入研究的代表性材料。
  朱子語録文獻異文反映出了各時代語言的發展演變,通過語録中的異文詞可以看出宋代詞彙的概貌,進而上溯到先秦,下探到當代。本文主要選取諸本異文以及“同聞異録”中同義、近義相替的詞語,兼及異義的替换,從來源、構成形式、構成關係等多方面探討異文詞類型,並從詞彙複音化、文白演變、詞彙系統等多角度來挖掘這些材料,並探索異文形成的原因。由版本異文作爲綫索,採用歷時上下溯探、共時同義繫聯的多維角度來分析這些由文獻異文呈現出來的各時代語言信息,在傳統異文研究上作一些新的方法嘗試,或可爲近代漢語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材料。
  在具體研究方法上,我們借助古典文獻學和歷史語言學的理論,既秉承乾嘉樸學扎實的校勘考據,也採用今人的語言學理論與語料庫技術對校勘成果作梳理與分析,以期如實地反映朱子語録文獻在文獻學和漢語史研究上的重要價值。本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文獻異文與語言研究結合
  文獻是從事語言研究的基礎,同一文獻在傳承中總會有或多或少的衍誤脱略,有一些文獻還有不同程度的增補修訂。“文獻中構成異文的原因很多,有同音假借而成,有字形相近而成,有因詞義相近而成,也有因後人錯改而成,利用異文應仔細審辯。”〔1〕以朱子語録文獻異文爲研究對象,首先要將諸本進行比勘,進而對整理出的異文仔細審辨,對明抄本《池録》、徽州本中因抄寫致誤而產生的異文予以剔除,對有效的異文從詞彙學、文字學等多角度進行考釋,尤其注重俗語、口語、常用詞的考釋以及能够反映文白演變的替换,將語言學的研究建立在扎實的文獻學研究之上。在描寫語言事實的基礎上,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對朱子語録中一些語言現象的形成原因、演變規律等進行解釋。
  二、個案考證與系統觀察結合
  語言研究注重歷時與共時研究相結合。歷時的縱向研究即不僅向上溯源,而且向下探流,朱子語録文獻異文正爲研究提供了時間上的連續性。共時的横向研究則注重同一平面上的語言比較,以往對於異文的考辨多僅停留在個案考證,本文嘗試將個案考證與系統觀察相結合,以詞義爲中心將異文納入概念埸中進行考察,以核心語素、一個詞的多個義位爲中心繫聯異文詞,並考探它們之間的關係與語言發展規律。本書嘗試以個案考證與系統觀察結合的方法,由點及面,點面結合,在共時和歷時交叉的焦點對朱子語録文獻異文詞彙進行縱中有横、横中有縱的綜合考察。
  三、語録異文與《語類》研究結合
  本書的主要考察對象爲朱子語録文獻異文,在研究異文的同時也兼及整個《朱子語類》。我們以語録異文爲綫索,也對《語類》的使用情況作考視,並對語録異文中一些詞語在《朱子語類》的使用頻率進行定量分析和窮盡性研究。
  本書基於對朱子語録文獻的全面校勘,對朱子語録文獻異文進行專門的全面研究尚屬首次,以宋本《池録》爲宋代語言的真實反映,以後世諸刻、抄本的異文爲各時代語言演變之綫索,展現部分俗語、口語,尤其是常用詞的演變現象,以期在前賢對《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上有所新得,也嘗試說明異文在語言研究上的價值。

知识出处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朱子语录文献概貌、朱子语录文献异文词概貌、朱子语录异文词的构成及成因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王国维
相关人物
傅斯年
相关人物
陈寅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