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520
颗粒名称: 說明
页数: 2
页码: 1-5

内容

一、本書所據《朱子語類》主要版本有:
  1.《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書中簡稱“《池録》”。宋刻本簡稱“宋《池録》”,明抄本簡稱“明《池録》”,書中用以說明諸本異文的例句多以《池録》爲底本。《池録》原本中頁碼多不能辨識,我們爲其加上頁碼,如宋《池録》第二十七卷第一版左、右版分別標作“S27/1a”、“S27/1b”,明《池録》第二卷第一版左、右版分别標作“M2/1a”、“M2/1b”。《池録》殘闕部分一般以黄士毅、黎靖德《朱子語類》補,闕處皆標××或□□。
  2.主要比較對象爲成化九年陳煒刻本,簡稱“成化本”〔1〕;朝鮮古寫寶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語類》,簡稱“徽州本”〔2〕;王星賢點校《理學叢書》本,簡稱“王星賢點校本”〔3〕;鄭明等點校《朱子全書》本,簡稱“鄭明點校本”〔4〕。一般徽州本、成化本、王本皆於行文中標出該條的頁碼,如三本第1頁標爲h1、c1、w1。
  3.參考明萬曆朱吾弼刻本(簡稱“萬曆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光緒劉氏傳經堂賀麟瑞校刻本、應元書院刻本、岳麓書社1996年出版的楊繩其等校點本、静嘉堂文庫本和日本内閣文庫藏覆成化本。
  二、書中所引《池録》例,往往與諸本有大量相異,爲避免篇幅冗長,則只就所論問題相關處指出異文,其餘相異處概不說明。
  三、書中引黎靖德《朱子語類》時,若涉及版本異文,一般以成化本爲正文,說明其他版本情況,如AAA處有異文,則於AAA後標明(“AAA”,徽州本爲“BBB)等。一般引用《朱子語類》即據今通行本“王星賢點校本”,每條末標明卷數與頁碼,如(8,137)表示第八卷第137頁。

附注

〔1〕據日本内閣文庫藏覆成化本修補臺灣圖書館藏成化九年陳煒覆刻本,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影印。 〔2〕日本九州大學圖書館藏朝鮮古寫《徽州本》所據底本爲1254年魏克愚再校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年影印。 〔3〕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理學叢書》之一,中華書局1986年版。 〔4〕鄭明等點校《朱子語類》,《朱子全書》第14—18册,上海古機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10年又出版有修訂版。

知识出处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朱子语录文献概貌、朱子语录文献异文词概貌、朱子语录异文词的构成及成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