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诗经学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4498 |
颗粒名称: | 第三节 学术背景的考察 |
其他题名: | [《周易本义》欧阳修《诗本义》等“本义”溯源] |
分类号: | I207.22 |
页数: | 21 |
页码: | 58-78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朱熹治《诗经》学的根本方法是求其本义,这一方法也适用于治其他古籍,尤其是《易》学。他主张《易》本为卜筮而作,经传各自为说,不应据传解经。求《易》本义有两层意义:一是不作义理上的傅会,二是不依传解经。对于《周易》经传的形成,朱熹认为是由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重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组成的。他认为四圣都是以《周易》为卜筮之书。在《系辞》作者的这一问题上,朱熹虽然认为《系辞》是孔子所作,但却受到欧阳修易说的影响。 |
关键词: | 朱熹 诗经 文学研究 |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