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诗经学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4495 |
颗粒名称: | 第一章 朱熹诗经学释义原则 |
分类号: | I207.22 |
页数: | 78 |
页码: | 1-78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到,汉诗经学共有四家,分今、古文二派。其中,毛氏一家在汉初已传于民间,至东汉时影响超过今文三家,但自郑笺通行后,三家诗更见衰微,甚至不传。魏王肃则作《毛诗义驳》诸书,申毛难郑,导致三家与毛之争变为郑、王之争。至唐修《五经正义》时,采用毛《传》郑《笺》,争议才得以平息。而通行本《十三经注疏》则包含《诗序》、《毛传》、《郑笺》、《诗谱》、《孔疏》五部分,代表了汉诗经学的整体。在宋诗经学中,欧阳修《诗本义》反对了毛、郑之说,断以己义,开启了宋学之新局。其后,郑樵作《诗序辨妄》等书,直接指责《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朱熹则集宋学大成,作《诗集传》及《诗序辨说》,弃序不用,专于文本自身求诗本义,且杂采毛、郑,间录三家,一以己义为取舍。因此,废《序》与求诗本义成为朱熹对汉学诗经学的一场革命。 |
关键词: | 朱熹 诗经 文学研究 |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